城头山
文/潘忠华
六千年前大散文
城墙 民宅 稻田 洋洋洒洒
见证长江 古文明摇篮
城头山
文/雨打芭蕉
穿越 新石器
遗址 墓葬 祭坛和水稻田
考古 长江流域城市化

城头山
文/黄叶飘飞
城头山,名曰“山”
却是一片广阔的平原
春天,油菜花汇成黄色的海洋
夏日,稻禾摇曳成绿色的海洋
秋风飘荡时,四处散发着瓜果芬芳
而当冬雪飞扬
平原就会披上洁白的银装
城头山,虽说不见山
六千多年前
却是先人们心中崇拜的高山
这里,稻谷飘香
酒肆欢畅
人们尽情享受着辛劳后的愉悦
为了更美好的明天
那五谷的精华
尽情把他们的身体滋养
谁能走进这座城池
谁就步入了人间天堂
城头山,穿越历史时空
穿越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这里的平原
依然是每天朝气蓬勃,万物兴盛
这里的一草一木
依然散发出无限的盎然生机
站在这座历史制高点
俯瞰一片色彩斑斓的平原
心绪,时而飞到先人们的身边
时而,飞进现实美好的世界
时而,又放飞于梦想的天空
一路,都是激情无限澎湃
城头山——
世人心中神往的高山
朝圣的身影
正踩着先人的足迹
虔诚而来
哪怕一路翻山越岭、涉水艰难
虔诚的身心,虔诚而来
城头山
那城池里,万物在随风舞蹈
在华夏大地上自豪地欢畅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文/邹水平
这里是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
在这里发现了
距今约6000多年的古文化遗址
出土了古城遗址、陶窑、氏族墓葬、大型祭坛、
现存灌溉设施完备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
中国的水稻世界最多
而中国的水稻田一直没找到
现终于在这里找到了!
出土了石器、陶器、玉器、骨角器
以及炭化的稻粒等
6000多年,沧桑巨变
尘封几千载,一朝复见天
如同穿越
这些珍贵的文物
一幅恢宏的立体画卷
用事实无声地诉说着
我们先祖的勤劳智慧
他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史前文明
毛主席说了
“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颠扑不破
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崇洋媚外的人
以为月亮也是外国的圆
我却以为“月是故乡明”
爱我中华!

城头山,古时代的华夏文明
文/葛宴君
夯土作高墙,千余米
巍峨了雄踞一方的大聚落
台基式的房屋有序排列
宽阔的道路泾渭分明
这一切,在湖南,在常德,在澧县
在六千年前的城头山
“中国最早的城市”悄然崛起
木排放舟,船桨舞动
阳光映射,一块块稻田波光粼粼
防御外敌入侵,野兽袭击
护城河,城头山的一条生命之河
竹苇编织,木骨器品,制陶作坊
大型祭坛,氏族墓葬
这一切,无不体现大溪文化的非凡
古时代的华夏文明
一胚陶土,烧红一膛窑火
一粒稻种可以追溯到世界水稻的源头
在城头山这片温润的土地上
她的子民安居乐业,世世代代
繁衍,生息

城头山
文/嘉天下
六千年前
你就知道
掘壕沟,筑城墙
可以抵御恶劣的风雨
你还知道
烧泥制陶
能够盛装漫长的岁月
你更知道
种稻为田
才会延续城市的烟火
今天
已经六千多岁的你
经历了深埋的痛
才懂得
要生存
就要与时俱进
就要学会华丽转身
你从中国最早的城市
转身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你曾酿造的美酒
被你再次酿造
你的过去已经提高了文明的高度
你的今天正在增加着幸福的指数

城头山
文/向剑华
远古的城市遗址,
历史的印迹。
新石器时代的影子,
见证中华文明,
祖先的聪颖。
我们的自信,
在这里找寻。
探源中华古文明,
古城池,
灌溉设施……
有力的见证,
细细的品味。
城头山
文/宋浏
祭祀的人走了
趁着篝火还没熄灭
城头山又长高了一点点
不知过了多少春秋冬夏
后来人仔细挖掘出来
一个文明时代

城头山
文/明天朔
被刻在青铜甬道
仿佛播种的考古珍藏
中华的最早遗址
传来长江乳养的呼吸
那是一座新石器城
曾经繁茂
人类灿烂的足迹
如此完整的老照片
扎根于常德澧县
凝聚着史前文明的高度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文/刘松桥
你见过我们的水塘水沟水稻田
你见过我们的猪羊狗鹿
你见过我们的村落房子
你见过我们的祭坛
你见过我们的墓地
你见过我们的城墙护城河
你见过我们的木桥木船
你见过我们的陶窑工棚
你见过我们酿酒的样子
6000年前,甚至更早
你说,我们一起喝酒高歌跳舞
那时候,城头山不叫城头山
阅读城头山
文/杨株光
阅读城头山
它可是中国最早的城市
在历史画卷中月光永恒
时光磅礴盛大无限
金色稻穗诚实紫坛
燃烧陶窑宫殿权威
生命陪葬神的信仰
一切的沉浮文明基石
城头山无字史书
铿锵有力写下去
古城依然昂首挺立
中华文明之火熊熊燃烧
城头山是世界文明史的一页
它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

城头山遗址
文/孙清祖
苍凉的乱石堆中
还有小石斧的身影
沉默的大灰坑中
各式陶纹残片
仿佛在静静地等候
再简单的一座石雕
也是一座宫殿
再散乱的一堆瓦砾
也是一个朝代残损的记忆
从一件件出土的陶片断定
先民勤劳的双手和智慧
就已经丰富了华夏民族的辉煌
城头山
文/胡有琪
文庙的钟鼓楼还在敲钟
大成门前的石狮子则在沉默不语
在澧县
城头山遗址
你绕也绕不过去
红日一直在城头山考古
来的人却都是游客
他们的脚印步步都是好奇的叩问
哪些先民们的生活轨迹
石器 陶器 房屋 水稻 城壕沟
在冷静地叙述过去
而哪些神秘的祭祀文化和墓地的布局
却擦亮了一些神秘的文字
在玻璃桥上俯瞰澧阳平原
无数的荷花在荷塘里潜泳
悄悄摸了过来 向人递出莲花的娇羞
哦 游人们一不小心
就陷入七月城头山的陷阱
多少游人只好向一朵莲花呼救
朵朵莲花顿时伸出慈悲
打捞起游人的震撼
还一人赠送一朵莲香
多少年后记忆复活
刻在灵魂里的城头山
就端出红日
和我们再次在城头山考古
期待 新的发现

咏城头山(十四行)
文/干世敏
华夏首城城头山
六千年前辟疆
考古发掘震憾
文明中华脉悠长
先祖伏羲华夏创
率众筑城垒土
垦荒制陶种稻
造福尘民盛汉唐
前人栽树后辈扬
楚湘美景风光
追忆先贤将相
祭坛告慰古国昌
山河锦绣金瓯亮
神往探宝访现场

在城头山,我对先民们说
文/王顺远
踏上城头山,望着古老的遗址
和7000年前的先民们
说一说古代的文明和现在的辉煌
未想到那时候你们已建起了城市
用以防敌防兽,保证了族类的安全和发展
未想到那时候你们已创造了石器和陶器
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生活
未想到那时候你们已经有了祭台
祭天祭地祭神灵,祭祀自己的祖先
未想到那时候你们已经有了种稻种粮种瓜果
和蔬菜的技术,改善了营养,增强了体质
未想到你们那时候已懂得了聚族而居
建起了,排房,宿舍,厨房
目前世界上还很少见像你们这样
如此先进,如此高度文明的部落
你们可知你们的后代经过长时间地融合和发展
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中华民族
这个民族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
历史上,在一些恶人的操纵下
也有过落后的时候,落后就要挨打
几十年前,一个小小的日本
就屠杀了你们的几千万子孙
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了改革开放
我们才在经济,军事,科技
等方面,重新站在世界的前列
你们的后代,有如此的智慧,如此的勇气
这都是你们优秀基因的遗传啊,我的先民们
澧县城头山的稻田
文/汤美桃
稻穗在广袤的田园上荡漾
然然可观
祖先在这块土地上耕作种植,6000余年
澧县城头山
口口相传,那儿曾有村落、茅草屋、挖壕筑墻迹象
在那个荒蛮年代
风雨雷击中一片狼藉
筑水坝、挖水渠、疏通水道艰苦是日常
四周水稻得以稳定生长
栽培技术不断更新
采集、育苗、驯化、观察
结论,翻耕土地禾苗才能茁壮
澧县城头山
护城河一带
青铜甬道、祭坛墓葬
镌刻遗址铭记风月年华
传承大溪文化,家和文化
傍晚时分,袅袅炊烟散尽
依山灯火里
先民们商讨耕种密码
每年二月
犁开便是春景
布谷声里
老牛带泥犁耕
接受大地的馈赠
澧县城头山村,繁忙景象如画

这里的稻田
文/杨传信
一遍一遍。微风翻动泛黄的稻浪
如同翻动一部厚重的史书
城头山,一个被稻花抬高的村庄
用勤劳构筑着自己的江山
醉人的香气,仿佛要透过我的身体
在我的肺腑里扎根。这多像
城头山的村民,将根深深扎入这片土壤
守住整个村庄的命脉
邻水而居,精心绘制出一方方田字格
历经六千年风雨,朴拙地
书写着耕读传家的古风人文
汗水浸泡过的米粒,如小小的灯盏
将村庄照亮。在这里
每一株稻子都有向上的信仰

这里的稻田
文/勃崛
常德,有地位,有福气
澧县,好运近城墙
稻田,承载的阳光一定温暖
沐浴的雨,清凉
种下去的汗水一定长出高价
不屈种田郞
不被那城市,挤扁
不被征战抛荒
尘封,一帧最早的经卷
是文明的封疆
诉说着古老文明的高度
城府的胸腔
这里的人民
文/张实国
稻田里的耕作
眼睛里的渴望
最早建立的城池
人类文明的起源
一点一点铺展
怀着一颗虔诚
从考古的方向
寻找人类文明的点滴
中国最早的城市
惊奇发现灌溉设施
先人的智慧何等神奇
祭坛墓葬
保存完好的文物
生活在这里的人民
伟大了不起
七绝·城头山
文/鲁亚光
江河不废万年长,家国文明澧里藏。
水至城头山叠翠,绝知早种稻花香。
七律 城头山
文/吴汉卿
南国古城今见之,大溪文化早期时。
祭坛高卧在遗址,先辈整冠来旧台。
此地稻田人静想,中华世纪月明思。
应知新石器年代,漫说故山河作为。

谒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文/刘光军
平头山上色苍然,稻米粮田远肉膻。
灌溉农耕忘狩猎,设坛祭祀近神玄。
古城遗迹天难问,石器传留事可怜。
人类起源穷究处,犹如穿越万年前。
澧县城头山四月稻田赞
文/汤美桃
稻田四月绿波扬,
稻香轻飘入梦乡。
晨光微露金穗舞,
露珠滑落玉珠藏。
建筑美在田埂上,
线条流畅似画廊。
一方方,一块块,
翻开书页成乐章。
风过稻田起绿浪,
节奏明快把歌扬。
蛙鸣声声如鼓点,
四月的歌听回响。

〔南吕·一枝花〕城头山
文/王巨山
东和云梦盟,北靠长江撑。虎威伸澧水,景秀助都城 。
城市文明,起自城头岭,合成江岸平。
稻丰收供养城民,殿坚固王城定鼎。
〔梁州〕看遗址宫廷剪影,念英姿宫女歌声。
六千五百年兴盛,仿佛国宴,火焰通明。
仿佛大典,礼炮轰鸣。
展辉煌殿大宫宏,聚雄风将勇兵精,列原貌古代文明。
金黄稻犹如大饼,绿高粱恰似精兵。
山青,水清,江南风景龙城水,依旧百花兴。
史上闻名第一城,魅力天成。
〔尾〕这边拍了城头影,那块流连水稻情。
千载难逢是天定。上层,下层,古韵浓浓大溪景。
2024-4-3于青山书斋
参考资料:1、周德清《中原音韵》。
2、郑骞《北曲套式汇录详解》
3、郑骞《常用北曲新谱解析》
4、《散曲五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