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结尾16法之第16法
流水对结,也出风韵周啸天先生在《唐绝句史》中提到:“初唐七绝,多以对仗作结”,形成一种“初唐标格”。但著者接着指出,对仗作结因对仗的句子平行而出,“难于造成转合”,因此,对结不如散结那么“易施转合,易出风韵”,唯有流水对则“有与散结相同的风韵”。周先生在此所说的流水对,是指字面上对仗,但对仗的上下句意思相贯串相衔结的。这种流水对,既有字面工整的形式美,又有如散句一样易施转合的流畅和灵便,读起来有一气连贯的韵律感,所以常被用于绝句的作结。流水对结,最为人所称道的当属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首联是工对,尾联则是流水对。工对与流水对,互相配合,一气流走,骨高韵雅,气魄不凡。张敬忠的《边词》也是一首用流水对作结的七绝: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虽然“河畔冰开日”与“长安花落时”属于工整对仗,有板滞之嫌,但诗人在其前面分别用“即今”、“正是”这种行云流水般轻松活泼的连接语勾连呼应,便成了顾盼自如的流水对结,使诗意充满动感。祖咏的《终南望余雪》也是一首被人称誉的用流水对结的佳作: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有意思的是此诗是考场应试之作,作者只写了四句便交卷,考官问他原因,他答是“意尽“。意尽还要再写,那不成了画蛇添足了。实际上,此诗尾联的流水作结,的确已把终南山积雪的风韵写绝:树林上空一露初晴落日余霞,长安城里的千家万户便感觉到日暮之寒。望雪而添寒意,终南山余雪的威力可想而知。而此诗,也因此成了写雪名篇而传诵千古。从上举实例可看到,流水对作结,具有对仗形式美和语句流畅易于转合的风韵美。
因此,流水对结一般优于工整对结。但也不是说,工对就不能作结或者工对作结就一定有板滞之不足。读一读杜甫的绝句,你可以发现,原来杜甫工对作结的也有不少是名篇杰作呢。举如《绝句》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漫兴》之五:“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再看骆宾王的《易水送人》:“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高适的《闲居》:“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些也都是工对作结,一点没有什么板滞之感。原因何在?原因在于,并非所有的绝句都是起承转合的结构。对于起承转合结构的绝句,
用工整对仗作结,就有板滞和僵硬的毛病。而对于四行并立的绝句,用工对作结,却正能显示其语言形式美的优点。以上我们介绍了绝句结尾常见的十六种方法,这十六种方法显然不能也不可能笼括所有绝句的结尾技巧。文无定法,诗的写作也一样。但美的东西,终归有它独特的表现形式。既然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就一定有规律可寻。上述十六种方式,从空间结构看,其实只是三类,也就是沈德酒总结的:“或放开一步,或宕出远神,或本位收住”(《35738啐语》)大体说来,以景结情,移情入景,案而不断,设问反问,属于放开一步;临去秋波,节外生枝,据实构虚,属于宕出远神;卒章显志,直落急收,含浑圆转,淡语收结,白描形象,盘马弯弓,借事议论,发句倒用,流水作结,属于本位收住。换一个角度,如果从意境形态来看,又可归于四种情形,也就是姜夔所归纳的:“词意俱尽,意尽词不尽,词尽意不尽,词意俱不尽。“(《白石道人诗说》)一般来说,卒章显志,属于词意俱尽;发句倒用,属于意尽词不尽;以景结情,移情入景,案而不断,设问反问,临去秋波,直落急收,含浑圆转,淡语收结,盘马弯弓,流水对结,属于词尽意不尽;只有节外生枝,据实构虚,白描形象和借事议论,有时便可出现词意俱不尽的情形。但不管那一种情形,总的来说,绝句的结尾,最好是有高韵,其次是有厚味,再其次是有深情,再再其次是有寓意。所谓“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谢榛《四溟诗话》)我们知道,美又是多样性的统一。红花是美的,黄色的花,紫色的花,白色的花,也当然是美的。因此,绝句的结尾,也应当还有更多的表现手法,高明与成功,永远在创作之中。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冰冰
野鹤 段志军 武汉军 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徐家齐 刘梦龙
收稿: 徐成美 李文春
制作:李凤梅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3.5.1
360个图网:xishui186.360do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