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仅有两个原子城,一个是一直存在的马兰,一个是曾经的金银滩。
1957年下半年,时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李觉少将,受命带队考察核武器研制基地。他三顶帐蓬起家,对青海省西部高原、海北藏州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进行了认真考查测量,认为那里海拔3300米至3800米,四周大山环抱着山丘起伏的盆地,环境荒芜,反复考察论证后,认为是生产制造核武器的理想地方。
1958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的邓小平,批准了李觉的选址报告,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决定,在金银滩建立国防部第九设计院,221厂,在那里边科研边设计 ,边生产制造核能武器,由李觉担任九院首任院长,221厂负责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王淦昌、朱光亚、彭桓武、陈能宽、郭永怀等相继任副院长,邓稼先是核理论部主任。
221厂定址后,它与马兰同样,场区内及承担的任务各个方面信息,均属国家核心机密,最高军事机密,入场人员要进行一级政审,写信不准封口,通信地址统一用西宁X信箱X分箱,保密纪律十分严格。为使221厂能与世隔绝,保证绝对安全,金银滩世代以畜牧业为生的1715户藏、蒙少数民族,拆下帐蓬,赶着牛羊,服从国家安排,远迁他乡。1170平方公里的金银滩草原,成了警卫禁区,从共和国地图上消失了,刚上演的电影“金银滩”故事片停止了播放。1959年1月,中央军委就决定,由解放军总参谋部下达编制计划,以41军122师的365团为基础,几个军事学校、院校、军区选调一批骨干组成了三个步兵营,两个骑兵连,还有炮兵通讯多兵种,番号为0971部队的警卫团,对221厂实行一级警卫,三层守卫防护,重要车间上班,哨兵对进出人员要人人验查各异各别的证件。建厂初期无家属宿舍,有对夫妻在同一分厂,不同工艺车间上班,竟1000米内,不知对方工作在哪,一年中没见过面。
1967年8月文革中,一批串联者要强行冲越哨卡进入221厂“闹革命”,警卫团长杨尔昌带领两个连官兵组成人墙,态度鲜明地坚持:“谁要想进我们厂,除非从我们身上碾过去,除非警卫团不存在!”事情惊动了周总理,总理亲自打来电话:“221厂的事业,是中国人民和世界革命人民利益所在,任何人不准进221厂串联!”
在金银滩一千多公里的原子城,仅科研,重要核产品生产分厂,主工艺车间就有15个,还不含宽广的核材料存放,核成品部件分流保管,待试验物及由低到高,效应试验场区流程及装配。它是集国家原子弹、氢弹及核弹研制改进,与导弹、飞机、舰船、潜艇相装备匹配,能成功运用,强国强军的研制基地。1970年12月26日,毛主席生日那天,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就下水服役。1984年12月19日,继原子弹、氢弹后的第三代核武中子弹,经由金银滩研制,马兰核试验成功,世界上仅美、苏、中国有此物。上世纪,金银滩研制的六个不同型号的核武产品,已经是装备到了部队。这些都有着221厂的研制装配战果。
应该说中国能成为核大国,国防科技水平不断现代化,与马兰人一样,金银滩人也功不可没。表现在献青春、献人生、献儿孙的无私奉献上;与长征、抗美援朝那种艰苦卓绝、翻版的人生艰辛岁月,革命加拼命奋斗精神上。共和国的旗帜上,有金银滩人与马兰人血染的风采。为了探索产品研制核效应,金银滩基地进行过上百次的热核材料装置,原理设计技术检验小型爆轰试验,在这些过程中,产生的核幅射,核沾染杀人不见血的环境伤害,对人体免疫功能破坏,身体健康损伤,不仅要造成与核共舞者患癌等多种辐射病,还遗传基因变异,影响三至四代后人先天性病残。类似情况,金银滩人与马兰人相同。他们警卫团官兵经陆军25医院与兰州军区防化部队医疗机构进行联合体测,发现普遍都体内幅射剂量超标,体质明显下降,多种疾病高发。团长温怀德,政委汪继玉,参谋长宫钦法及赵景生、熊振武、崔金禄、王志茂等几百官兵陆续英年早逝。
重庆地区在其警卫团等退役近三百军人,患核幅射病状况与英年早逝比例与重庆马兰战友相近,甚至他们还发现有两名战友乘飞机、穿着背心内裤安全检查过不了关,原来是进入人体内的核沾染、稀有金属物质过量,引起检测仪器发声。
重庆这批金银滩战友,较马兰参试军人晚些时,也同样享受到了政府给予的与8023部队参试退伍军人同等优抚与体检评残待遇。
而金银滩人工作生活环境,同样充溢着艰辛。主要表现在地处高寒地带,有高原病反应。空气中缺氧,水温烧到摄氏七八十度就开沸,饭煮不粑,馒头蒸不熟,易患胃病。而最为恼火的是,冬季气候哈气成霜,滴水成冰,较长时间冷至零下四十多度,自来水管内的水结冰流不出来。实弹射击军训,枪冻得拉不开栓,连发武器打不出连发。曾有人站着小便被冻得失去知觉,成了冰人。有司机路途出了车况,没有火暖,冻得失去了生命。而大家住在半地下室,干打垒房子,晚上睡觉得穿着绒衣,带着皮帽口罩“全副武装”,起床得用十字镐,挖开冻在地上的大头鞋。这些艰难困苦,并没有影响金银滩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宁可牺牲生命,绝不有辱历史使命”的信念。照样出色完成了肩负的职责任务。
随着共和国核武事业的成熟,1987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了撤销221厂的决定。为防止贫铀废料的幅射污染,国家花了10亿元人民币,由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用了五年时间,把可能产生幅射沾染的物质废料,甚至生产车间的墙皮都刮下来,埋在了“亚洲第一坑”,1993年6月,该工程通过国家鉴检验收。221厂原子城自然解密。221厂现已更名为西海镇,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原子城被列为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弘扬革命传统教育,占地12.2公顷,投资上亿元,修建的青海省原子城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已于2009年5月公开对外开放。象征祖国1964年10月16日15时,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试,一座高16.15米的纪念碑端庄地耸立着,碑的正面镌刻着张爱萍将军的题名:《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