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食无类自天然
作者/封福江
(邯郸市诗词楹联学会顾问、中医健康管理师)
以文会友,乃热爱写作者的一大幸事。与古广祥先生神交已久,特别是拜读古先生的《中药趣联》《本草医人论事》《文论所以然》等大作后,深感先生深厚的中医药底蕴及博大的仁者胸怀。
广祥先生的中药联对,涉猎的范围很广,不仅仅是对中医药应用的解读,更是把中医药对联的内涵引申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日前,拜读了古广祥先生有关“饮食新主张”方面的专论,感到耳目一新,用两副专联,简述了“素食主义”的理念和主张。联句如下:
卑共/蓬蒿菜;
防丰/软口汤。
上联着重体现了科学和现实的养生思想。他指出:“养生之道,莫先于食。然,世上最好的医生莫过于饮食得法。”他十分推崇“杂食为优,偏食为忌”之养生观点,并强调“健康是人生幸福的根基,老年人尤须讲究‘简、少、俭、谨、忌’之饮食原则。”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特别尊崇健康养生的今天,饮食自然成为人们健康养生的首选。然而,如何才能做到健康饮食,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推崇美食主义,有的崇尚素食主义,有的热衷杂食主义,到底哪个主义才是普世的主义?其实,就饮食而言,世上没有普世的主义,只有现实的主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事物都有二重性,物极必反,适中而安,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饮食也是如此,没有哪种食物是绝对的好,也没有哪种食物是绝对的不好,关键是如何去食用。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之分,人有九种体质之别,且人体有营养转换功能之不同,故任何饮食品种、任何饮食行为、任何饮食要求,都要因人而宜,合理膳食,不可随意随性。
中医强调药食同源,吃对了可以治病,吃错了还可以致病,故饮食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文化,需要辩证理解和运用。古先生曾在养生实践中深有感悟,并以本草名撰联曰:
药沉/恶疾;
人信/神芝。
他强调指出:食饮有节,物我相适,方为知道之人。然,时人饮食无常,劳逸失当,情志失调,无日无肉,以酒为浆,导致出现“人身”问题。他提示,多吃蔬果可以有效防止心脏病和心绞痛的发生,素食可以减少患癌症的几率。酒,除了提供热量几乎无其他营养价值,并要求大众切记:小酒怡情,大酒伤身。
从上述古先生的两联中,不仅领略了其中药对联的精妙,还进一步理解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所在,那就是:任何“饮食主义”,不如自己注意,因人而宜,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就美食主义来说,强调的是八珍玉食,琼浆佳肴。前几年流行的一句话是,吃饭讲排场,穿衣讲高档,结果是吃出了不少肥胖身,也吃出了不少富贵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西方餐饮文化逐渐被一些国人所接受,由于东西方人的体质和机能不同,故在饮食的选用上,要有所甄别和选择,不能一沾“洋”字就认为高大上。
就素食主义来说,强调的是粗茶淡饭,辟谷缩食。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对饮食文化的认知,人们对饮食的取向逐渐从美食主义转向素食主义,少肉少油少脂肪,多蔬多果多素食,已成为人们新的饮食时尚。这一饮食行为有利于“三高”及肥胖人群的饮食控制及体征改善,但对正常人群来说,不利于身体的营养均衡。
就杂食主义来说,强调的是均衡膳食,杂食以养。谷果蔬,肉蛋奶,是人们身体营养不可或缺的主要来源。五谷杂粮为主要营养,五类水果为辅助营养,五畜肉食为有益营养,五类蔬菜为补充营养。故均衡膳食是身体营养均衡的主要途径。但仍需注意的是,对一些身体机能差异及营养失衡的人,需要因人适宜调整,不能一概而论。
总之,万般饮食皆营养,因人而易应为上。《论语》中提及“有教无类,因人施教”。而对“以食为天”的人们而言,应该是“有食无类,因人而宜”,具体要做到:“动为纲,素为常”,把握度量,因人而异,自然而然,有食无类方能自得天然。
作者简介:封福江,河北省成安县人。毕业于河北大学医学部,西医主任医师,中医健康管理师。现为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邯郸市诗词楹联学会顾问。河北省“十三五”“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专家组成员。撰写出版《人生禅心》《风斋君夜话》《公文写作精要》三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