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哪年哪月哪天,我突然冒出个念头:靖江也有一首《太湖美》那样的市歌就好了。那时在职,有一定的话语权和执行力。迅即烈烈火火组织实施《靖江市市歌歌词征集大赛》。除本地媒体外,还特地在《扬州日报》刊登征稿启事,许以重奖:设特等奖一名,奖金10000元;一等奖两名,各奖5000元;二等奖、三等奖的名额及奖金忘了。
有道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时间,邑内的、外埠的、专业的、业余的写手纷纷响应,百多件作品纷至沓来。可惜大多粗糙,只能矮子里面拔将军。特等奖空缺,一等奖分别为靖江、泰兴各一名作者所获。
显然,征集活动未达预期目标,没有一件作品达到巿歌的艺术水准。
不久,我退居二线。人退念想没退,反而愈发强烈,心心念念,如梦如恹, 郁结为执念。心想,广种薄收行不通,那就走精心栽培之路。靖江文坛人才济济,不乏名动中华诗坛的名人高手。凭三寸不烂之舌,或许能鼓动他们为市歌调动智慧才情, 说不定哪天清晨,某才子一觉醒来,灵光乍现,千古绝唱信手拈来。于是,耐心地期待着,盼望奇迹降临,天赐佳作。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有位叫秦逸的靖江人创作的歌词《永远的江南》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不觉大喜过望,仿佛黑夜中见到光明, 急不可奈地上网搜索歌词。
淋湿你的心
起笔不凡,令人拍案叫绝。从此,《永远的江南》成为案头必备之作,时不时吟咏品读。秦逸便成心中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 由素昧平生而相识相知,心心相印。每每相聚,话题总离不开市歌。一次次地敞开心扉,𣈱谈我的构想:以靖江的自然人文元素凝铸歌词,曲谱以靖江人耳熟能详的民歌《荡湖船》的旋律为基因,歌手最好是靖江人。歌词、曲谱、演唱三者完美融合, 让靖江人听了亲切、自豪,外乡人听了向往、羡慕,共情、共鸣之情油然而生。烩炙人口,广为传唱。
尽管我的构想有点理想化,甚至苛刻, 秦逸还是欣然赞同、接受, 以诗人特有的激情付诸行动。搜集各种版本的《荡湖船》影像资料,陪同我下乡考察民间说唱,体验乡音乡情乡韵, 尝试用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写作。 随着交往的深入,一个真实可爱的秦逸愈益灵动丰满地融入我的生活。这位曾经的中学英语教师,虽历经商海沉浮,但骨子里头是天真而浪漫的诗人,一个有着炽热的乡土情怀的文化人。我俩虽年龄悬殊,阅历不同,但心相通,志相同,达成心灵的默契,为故土而歌,为乡愁而作。这么些年来,他先后创作了几十首歌唱靖江的歌词,好些还谱曲演唱制作短视频。每有新作,均发我分享。
也许期望过高,也许熟不拘礼,我对秦逸的新作,从来都十分挑剔,轻易不予嘉许。其实,文艺批评不仅因人而异,而且同一审美主体,面对相同的客体,会因环境、心绪等主客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比如《老家靖江》这首歌,在自己的书房和杭州儿子家听,感觉迥然相异。 在秦逸的诸多作品中,《老家靖江》较为成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点儿意思,但还缺点什么。缺什么呢?可意会 难言传,说不清道不明。
直到有一天,怀着思乡的心情聆听,才知所缺者,乡愁也。 去年以来,我常去儿子家休养。头几天还有点新鲜感,超过一周便心烦意乱、精神萎靡。儿子知道写作是我生命的全部,特地购置便于手写的ipad, 《唱歌的保洁员》《我的科长》《跑题》《爱满输液室》等篇什因此而成。恰也打发了不少时光,但心里总觉得儿子家不是家,悬在半空不着地。别的且不说,无论在小区散步,还是行走街头,充斥于耳的要么是吴侬软语,要么是南腔北调,莫名的惆怅如虫噬心。 那天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悄悄地起床,来到露台的书桌前,打开手机,检阅微信。点开一个小视频,竟然是《老家靖江》,连听两遍,热泪盈眶。不过瘾,随即记录整理歌词。
想家的时候,一句靖江话更比那汤包香呀!哟喂!(此段重复)
我乃音盲,对曲谱、演唱不敢妄议。单就歌词而言,《老家靖江》着实可圈可点,堪称秦逸书写靖江的代表作。其艺术构思、表现手法,类似《永远的江南》。以乡愁为红线,串起被岁月打磨得晶莹剔透的记忆之珠。每一颗都饱醮浓浓的乡韵、乡情。外婆还在灯下缝补之句,让情感的潮水喷涌而出。曲终点晴之语,“想家的时候, 一句靖江话更比那汤包香呀!哟喂!”直似指尖的弦拨,猛地拨动游子那敏感而柔弱的心弦,怎不让人心头发热,泪盈眼眶。 倘若靖江要评选市歌,窃以为,《老家靖江》可作候选曲目。当然,最终取决于官方和民间的认可度,还得经得起岁月的淘洗。不管结局如何,马洲之子秦逸,以他一首首的倾情之作,完成了自已的文化使命! 斯人已去,歌声长存!
而今,在这个经济全球化文化个性化的时代,作为城市文化名片、文化符号、文化基因的市歌,再也不是少数人的企盼,而应成为一定地域特定族群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以此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我们感。 江山代有才人出, 马洲大地新人辈出。陈震、丁吴洪等新生代音乐人正在崛起。他们以新的审美、新的姿态,拥抱脚下的热土,文思如潮,纵情讴歌。 经典的传世之作可遇而不可求, 殷殷祈盼更多的音乐新秀共赴乡愁之约。
2024年5月1日於杭州
( 黄靖, 中国民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靖江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靖江宝卷研究专家,靖江市地名研究会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