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攀黄山天都峰
合肥皇甫

黄山,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名胜,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争相吟咏的对象。
1954年2月出生,属马的我,今年七十岁,五月,再次踏上前往黄山旅程;我以一位高龄人的身份,第三次亲身感受它的魅力。
一路上,窗外风景,让我心中对见到的黄山愈发向往。当抵达黄山,不禁被那巍峨耸立的山势所震撼。
山体峥嵘,峰峦叠嶂,仿佛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卷展现在眼前。
我终于来到了黄山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迎客松”。这棵古老的松树矗立在山崖之上,枝繁叶茂,五月是黄山松盛开松花旺盛的季节,形态奇特。
它仿佛像一位热情的主人,张开双臂欢迎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游客。
我站在迎客松前,感受着它的生命力与坚韧,心中充满了敬意也对它周边的景点感慨叹而当以慷。
在晨曦的映照下,我继续引向“天都峰”道路行程。
6点41分,那座巍峨的山峰,仿佛是大地崛起的一尊巨人,静静地矗立在眼前,挑战着我和每一位向往它的“驴友们”。
7点03分,我进入 “天都峰”入口处,入流量人山人海,但有序而不乱,以一波又一波地安排入进山道。
山路一开始就崎岖,每一步都需要我全力以赴。
沿途的风景如诗如画,但我的心中只有那座遥不可及的山峰。
不一会我就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明显有缺氧的感觉,但我告诫自己,无论多么艰难,我都要坚持到底。攀登“天都峰”是我今年最大的梦想,再次看看那山顶美丽的景色;体验一下身体体质和自强不息的信心。
随着海拔的升高,道路变的狭窄、陡峭,空气也变得越来越稀薄,我的心跳也逐渐加快。呼吸频率是一口接着一大口,整个人就像在垂死挣扎线上,不停的大口呼吸着。
然而,就在我即将放弃的那一刻,我看到身前、身后的一群俊男、靓女们,个个步伐坚定,脸上写满了坚韧和自信的决心。
他们并不停地为我啦喊、鼓励,我被他们“老爷子”了不起的啦喊声、加油声和拼搏力劈精神深深打动了,仿佛一股新的力量注入了我的身体。
我继续拼命的拉着两边护栏绳,奋力攀越85°陡峭悬崖坡,越1米宽、10米长的狭窄险恶的“鲫鱼背”,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了。
2024年5月29日8:32分我终于登上了“天都峰”顶峰。

站在主峰上,我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整个世界都在我的脚下。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明白攀登的意义,脑门中并感受到篇篇文墨香涌向心头。
我用兴奋的目光瞭望四周。半空中架起魅力璀璨的景色,陶醉了我。
万山屹立在彩云之上,奇松、怪石,云海翻腾的美景,镶在我的眼眶里。
让我理解“不攀天都峰,难解黄山之险峻”的意义。
想起焦炳炎为黄山送出的那句,“秀出云霄一仗探,诸峰高下护晴岚”。
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来这里打卡、留言,为黄山增加了一道道特殊的美色。并联想“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为黄山点播独特之词的神阙意义。
攀登“天都峰”不仅是对身体的挑战,更是对精神的洗礼。它教会我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在逆境中坚持下去。自信我人虽老,但体力、体质还是年轻人的心态。
我深刻的体会到,只有坚持攀登,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才能领略到人生的真谛。
10点11分回望来路,我感谢那座巍峨的山峰,感谢它给我带来的挑战和力量。感谢那群帅哥、靓女们的激发鼓励。
返途中,我再次路过“玉屏楼”,“迎客松”继续张开双臂迎接一波又一波的人群。
游览驴友们,涌如潮水,挑战攀险峰的人,越发不胜所举。
我坚信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像攀登“天都峰”一样,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我乘坐缆车沿着蜿蜒的山道向下游览,沿途的风景让我目不暇接。
不知名的奇松,早有耳闻目睹的怪石、云海在烈日炎炎照耀下不再翻腾了,但它的美姿仍然那么妖艳。
黄山每一处景色都仿佛是大自然的神斧杰作。我时而驻眼欣赏,时而思念,想将这一刻的美好永远定格在心中。
2024年6月4号

姓名:钟先甫,昵称:合肥皇甫,安徽合肥人。读过企业管理,原某企业分厂厂长。退休后喜欢看报、读书、玩电脑、写过很多心得和旅游见闻的文章。喜欢用文字记录心情和事迹,坚持不忘初心,善于学习文学知识,提升自己素养是我最大的梦想。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