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世流芳信难求
贡发芹
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应当是存世流芳——精神留存于世间,美名永传于后代。我觉得很多人都能做到,但很多人恰恰没有做到,也无法做到,究竟为什么呢?这是一个永久的人生命题,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求索。甲辰仲春,界首之行,参观了存世艺术馆之后,我似乎找到了精准答案。
出生于大跃进年代的安徽省界首市民间艺人张存世,字泥艺张,原名张存士,存士更改为存世,可能就是取留存于世间之意。
张存世先生的专长是砖雕技艺,自幼快砖雕艺术,是当地砖雕第六代唯一传承人,一代砖雕宗师,兼及书法、美术、国学。获得称号有: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砖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文化厅)、民间工艺美术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化杰出文传承人(中国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技术职称,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砖雕文化艺术界唯一)。以上每一个称号都足以让自己的名字存世。
砖雕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装饰构建,常用于门楼、门罩、花窗、影壁、柱础、挑檐等装饰,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草木、花卉等精美图案,常见于明、清古建筑遗存之中,是中华传统文化园地里的一朵奇葩。作为重要的建筑装饰艺术,高贵,典雅,吉祥,清逸,赏心悦目,既可以增强建筑的历史内涵、人文氛围,也可以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徽州砖雕属于绝美样板,历史悠久,雕刻精致灵秀,独具一格,名闻中外。形状完整清晰逼真,远近皆可观赏,身临其境,是一种艺术享受。
有别于古代传统砖雕艺术特别是徽州砖雕艺术,张存世先生的砖雕艺术在于开创,为中国砖雕艺术传承发展、革故鼎新,做出了杰出贡献。传统砖雕是选择小型材质,先烧后雕,对青砖采取六扒皮工艺,精雕细琢成为一件艺术珍品,不足之处是手法僵硬,不耐久,易风化;张存世的砖雕多为大型物件,先雕后烧,既保留了传统砖雕的艺术特征,又克服了传统的缺陷,弘扬传统精髓,面对未来发展创新。张存世先生的主要特长表现在大型砖雕方面,代表作有城市雕塑《炎黄二帝》(高106米。世界第二)《三圣像》《铜佛》《师徒四人》《四大药王》《黄河老汉》《种子》等,尤其是他以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为题材创作的大型砖雕,每幅砖雕长达200米,气势磅礴,惟妙惟肖,用砖雕讲述古典名著中的经典故事,分别安放、展出于故宫、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遗文化产业园、大连市现代博物馆、黄河风景名胜区、河南嵖岈山西游文化风景区等文化胜地,其中《西游记》(长158米、高2米),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时获得了国家领导人和业内人士的高度赞扬,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题词为“中原一绝”,时任人大副委员长的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题词为“巧夺天工”,美术大师韩美林题词为“我中华魂”。张存世先生1991年被录入《中国人物年鉴》,1994年荣获“全国职工自学成才奖”,等等。以上砖雕作品和荣誉,完成一项都足以让自己的名字存世。
另外,张存世先生在工笔人物、泥塑、彩塑、石雕、木雕、黄河陶艺、黄河澄泥砚等工艺上也均有深入研究,其工笔人物敦煌壁画荣获爱迪生国际杯金奖、特别大奖多次,其中工笔画作品《反弹琵琶》收藏于台湾台北博物馆、《柳枝观音》收藏于台湾高雄市艺术馆;界首彩陶(高13米)《黄河古韵》(高9.6米)《吉像双连壶》(高4.9米)等陶艺都是稀世珍品,其中《吉像双连壶》安放于北京残奥中心,在中国首屈一指;黄河澄泥巨砚,极具观赏价值,全国各地均有收藏。其中一尊高1.8米,长2米,重1.5吨,为世界之最,已申报吉尼斯记录。另外,存世先生还投资建造了存世艺术馆、中原艺术大舞台,均已砖雕装饰;曾创办了存世砖雕艺术研究院,被誉为安徽、河南两省残疾人模范代表,当选为郑州市残疾人书画家协会主席。这些艺术成果及殊荣,拥有一项都足以让自己的名字传世。
有人将“砖雕、澄泥砚、绘画”并成为张存世先生存世“三绝”,我以为既名副其实,又名至实归,足以让张存世先生存世流芳。
也许有人会认为,比张存世先生成果更辉煌、影响更高远、声名更远播的艺术家大有人在,我当然也不否认,但是我还是更加敬佩存世先生。因为他腿有残疾,12岁就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这样的背景下取得巨大成功,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人从50层楼开始登顶100层楼定,值得敬仰。但一个残疾人从平地登上90层高楼,虽未登顶,但更值得人感佩!
很多各方面条件都比张存世先生优越得多的人都一生碌碌无为,平平常常,未有丝毫成功,那么张存世先生的成功无疑就非同一般了,更具感召他人、激励时代、启迪社会的意义。
存世先生虽然家境贫寒,髫年辍学,腿部患有残疾,对他来说,成功难于常人十倍百倍,但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不畏艰难险阻的人,不惮坎坷磨难的人。存世先生在爱好与兴趣的支撑下坚持自学,勤奋刻苦,广泛拜师学艺,学而不厌,孜孜不倦,自信自励,矢志不渝。先拜师于美术大师韩美林门下,获得真传,又先后求教于雕塑家闫玉敏、闫玉昆、钱绍武、张德华、程允贤、曹春生、卢义山、朱忠宝等国内名师,开阔视野,丰富自己,拓宽思路,提升境界,奠定了坚实的成功基础。选定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勇往直前,不怕吃苦,不畏艰难,不惧坎坷;坚定信念,勇毅直行,不断追求,不断进步,不断创新;坚持不懈,超越前人,超越传统,超越自我,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善于思考,敢于创新,虽着旧鞋,善走新路,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古贤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存世先生能成为硕果累累的一代民间砖雕宗师,盛名享誉海内外,理所当然。
砖雕不光是一种民间艺术,还集中华传统文化、美术技巧、书法艺术、建筑工艺于一身,属于非遗项目中的一种综合艺术。存世先生拜红学泰斗冯其庸先生学习国学,丰富了其砖雕艺术的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拜书法大师启功、刘丙森、欧阳中石、雷振民及国画大师黄均、陈启楠、刘艺、陈大章国内顶级书画名流等为师,学习书法妙谛、绘画门径;先后进修于安徽省博物院、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院)、中央美院、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中央工艺美院(今清华艺术学院)、敦煌艺术研究院,立足砖雕学砖雕,钻进转到学砖雕,跳出砖雕学砖雕,广泛汲取营养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广学博取为了砖雕,上下求索为了砖雕,在继承传统砖雕艺术技能的基础上,拓宽了传统砖雕艺术的思路内涵,发展了传统砖雕艺术的领域用途,弘扬了传统砖雕艺术的文化精神,创新了传统砖雕艺术的宗旨境界,提升了传统砖雕艺术的深度、广度、高度、亮度,终于见多识广,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成竹在胸,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形成了存世先生砖雕的独特风格。存世先生将传统装饰艺术改造成现代城市大型浮雕作品,将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灵魂付诸砖雕之上,将文字思想转化为立体艺术、雕塑艺术、视觉艺术,实在难能可贵,这是对民间文化赓续发展的一大贡献。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泥艺张张存世的砖雕贡献并不比当年我们小学课本中的泥人张张明山的彩塑成就逊色在哪里。
专心砖雕而不限于砖雕,触类旁通,居高临下,举一反三,一专多能,左右逢源,推陈出新,存世先生不光是砖雕界翘楚,还是远近闻名的书法家、美术家,工艺大师。
存世先生的人生经历、奋斗历程与砖雕业绩、书画艺术足以存世流芳。看上去存世流芳似乎不难,但实际上存世是就像烟涛微茫中的瀛洲一样信难求。因此,我以为存世先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起码是我努力学习的榜样。难求成为现实,自然得以存世。衷心祝福存世先生存世流芳!
2024年5月27日初稿于安徽恒维律师事务所
贡发芹,笔名亚鲁、贡晖。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现当代史料学学会理事,省民协、散协、报协理事,省作协、评协会员,省历史学会、文史资料学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故园乡愁》、诗集《轻描淡写》、文艺评论集《管见孔识》、文史随笔《明光史话》等书二十三部,作品入选《2010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国诗歌年编》等30余种选集,其中散文《举人巧对朱元璋》收入河北少儿出版社《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五年级A版)课外教材,散文《寻找芦苇地》入选全国性高中语文试卷阅读题,《史林拾荒》、《轻描淡写》等5部书收入百度百科词条。获安徽省金穗文学奖、安徽省社科通俗读物奖、中国散文年会奖、屈原诗歌奖、明光市政府文学奖等奖项十余种。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