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际,南甸乃为重镇。1940,庚辰8月,抗日民主政府淮宝县曾设南甸区,后改南甸之乡,属盱宝之区。南甸镇战斗,罗炳辉亲自指挥,顽三十三师望风而逃,小刀会土崩瓦解;1941,辛巳之夏,铁军四师后方医院,秘密转移,临时驻扎于淮宝南甸衡三庄1之周家,抗日前线伤病者来此治疗,得巧妙之掩护。1942,壬午8月,淮宝区划当调整,盱宝区划分为南甸2、盱宝两区和蒋坝镇。1944,甲申之秋,淮宝区划再度调整,南甸兮并入盱宝3。1947,丁亥春月,盱宝区署复从闸北乡下园村4迁驻南甸乡衡三庄村。1992,壬申秋分,张震将军情系南甸,遣子探亲报娘恩。
南甸壮士,情系社稷,精忠报国,英雄辈出。刘启江、赵可香,抗日战争赴汤蹈火;衡国勋、邵光勋,解放战争冲锋陷阵;孙瑞林、严登文,抗美援朝甘洒热血;杨步云 、王德柱,国防建设竭诚尽智。诸如上述,不胜枚举。盖回乡建设不摆谱,勤勤恳恳争一流。皆令人肃然起敬。 “壮哉,向上南甸兮民风淳朴,踔厉奋发兮勇毅前行”。总支书记,孙门涛君,激情澎湃,丹心拳拳,力荐与客。
钟灵毓秀兮人杰地灵。19个村民小组兮团结互助,3600人口相处和睦;98名党员兮98面红旗,率百姓攻坚克难兮经济摆脱贫困,生活终达小康兮精神昂扬向上。6600亩土地兮宝贵资源,献金奉银兮催人奋进,令人鼓舞兮令人向往 。村贤德高,各有千秋,星光闪耀,堪为典范。刘尧官烽火岁月之南甸书记,不谋高官兮丹心为民,磊落光明;衡金桃乔装拾粪,智送情报,助铁军一个连完整撤退;静中生慧,明暗兼施,军属赵门姑嫂俩生命俱保;衡国仕夫妇心地善良,三 升玉米救人命;度饥荒,社长孙文玉公房煮粥救乡亲;双孝堂王德柱兮多载老支书,23岁入党兮54年党龄 ;顶风霜兮踏冰雪,勇领民兵营转战千里建功勋。王祥荣精于安排,巧于烹调,长于烧煮大锅之饭,协调众口,有口皆碑。马长金识字虽少兮,却深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娃娃教育兮重视思想,宽严适度兮讲究科学,长子勤廉兮省辖市府高参,孙子高考兮清华大学乃题金榜。朱华海踊跃参军,三次合格,终因家庭困难兮未能遂愿。噫,爱国防扛钢枪理宜褒奖,守家园敬父母同样荣光。王天余,捐资助学功德大;孙仁军,扶老携幼爱心长。夫均有口皆碑,享誉四方,诚南甸之文化名片也。
历届村两委兮初心如钢,各组领头雁兮勇往直前;遇到矛盾兮多谋善断,被人误解兮度量如海;服务至上兮如大国工匠,运筹帷幄兮似诸葛孔明。三河闸建设兮南甸人推土,大运河疏浚兮南甸人清淤,洪泽堤加固兮南甸人垒石,草泽河拓宽兮南甸人举旗。建设小家兮奉献大家,样样不差;物质文明乎精神文明,处处文明。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初夏时节,古老之南甸风光秀丽兮生机盎然。其果园流彩兮银絮飞扬,甜桃硕硕兮清香横溢;麦垄浣霞兮金光闪烁,沉穗殷殷兮重浪翩翩。夫张扬层绿兮鲜笼菜园,燕穿紫径兮霭绕青枝,春雨淡描兮乃呈画意;摇曳浅红兮热蒸禾土,鸭闹清溪兮霓凝翠叶,夏风浓绘兮更显诗情。历史绵长,享誉遐迩。千年南甸,历经风雨,地域范围或大或小,位置级别或高或低,百姓日子或苦或甜。经历过洪水之冲击,忍受过荒年之饥寒;饱受过战火之考验,沐浴过抗日之烽烟。经济发展兮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兮借梯登楼,依托洪泽湖资源兮,融进张家港智慧;世界名牌,灌溉遗产,洪泽灌区,名录刊载,南甸全境,均被覆盖5。穷且益坚兮,南甸人不坠青云之志。欣逢盛世兮节节胜利,全面小康兮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