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滕州、峄城采风诗词专辑


作者简介
林建华,研究生学历,曾任山东省农委副主任、省农业厅巡视员、省农机局长等,受聘山农大、青农大、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员、山东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兼创作部部长。现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副书记、省直分会会长。获“山东省优秀诗人”称号。出版有《畅怀集》《咏絮集》等诗词集。
滕州采风作品

礼墨子
名墨少张扬,非攻日月长。
科工身不朽,兼爱远流芳。
轮车发明家奚仲
滚动木头灵感生,车行奚仲匠思成。
发明轮转负荷载,开创运输人力轻。
小滕奇人毛遂(新韵)
颖脱自荐性情真,合纵营邯初发身。
锥卧布兜终露刺,奇才原是葬滕人。
注:小滕指滕州,是周朝分封诸侯小国,是毛遂的墓葬地。
汉画像石馆
牛耕冶铁石流歌,细刻精雕故事多。
埋灭双千年出土,嗟惊当代赋吟哦。
微山湖采风
碧水粼粼文舫航,浪排荷苇向中央。
琵琶一曲欢心颂,采撷湖光笑夕阳。
鲁班锁魅力
卯榫扣连成一体,发迷解锁久时兴。
匠心独运惊寰宇,国礼出疆贻友朋。
红荷湿地漫吟
无垠湿地红荷舞,恰似丹青重彩涂。
鸥鹭轻舟相竞起,寻芳孟夏得宽舒。
到滕国故城
闻名拜访故滕宫,紫殿高台知岁雄。
思绪凭栏眺城阙,苍槐劲鼓史来风。
莲青山揽胜
友携孟夏碧山行,川瀑峦林奏乐声。
皓白诗翁寻翠处,乔峰俯瞰旧皇城。
莲青山情人谷题照
忘死涧中亲一吻,莲青泉醴细长流。
千秋日久情人谷,见证摩天岭点头。
鼎盛酱油
扑鼻酱香迷倒人,半年酝酿出仙珍。
吸收天地精华气,奉献黎民历久亲。
鼎盛黑盖猪
丑貌不嫌黑得好,盖猪鼎盛透心香。
价钱非问趋之鹜,搜索手机争购忙。
北古石村新景
院墙石板叠层高,庄客家中商浪涛。
各业显能烟火烈,招来旅友乐淘淘。
品尝今春缘酱酒
爱酒身伤吾不酌,今缘香气逗馋心。
此时开禁举杯饮,奔涌诗情乐漫吟。
木工圣祖鲁班
匠工神圣手,典雅美轮精。
空迥虚檐架,形幽卯榫横。
传承谋妙艺,不泯敬奇英。
筑建宗心仰,班门拓创行。
到滕州
炎黄五邑古滕处,岁月七千由北辛。
腾涌醴泉名烁亮,昌明文化业翻新。
科工圣祖杰人域,水木清华灵地神。
碣石苍槐铭记史,首修王阁址遗珍。
注:唐高祖李渊封子李元婴为滕州王,在此筑阁楼名曰“滕王阁”。后李元婴调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再筑“滕王阁”。
参观滕州博物馆有怀
古老郡城黄卷沈,馆藏丰厚视为金。
滕侯簋鼎得成套,战国裸人留按寻。
醒目铜戈钺商代,喜名钟罄瑟而今。
千年一眼三千载,铁马嘶鸣踏史吟。
巨匠故里思墨子
礼参贤圣墨卿乡,敬仰尊师业绩长。
体恤庶民知弱者,探寻逻辑作宏梁。
科工哲理非攻论,兼爱尚贤天志章。
曾与儒家并驱驾,伟人评议胜丘郎。
峄城采风作品

石榴万福园
一园朱火起,福气畅风来。
多子根深扎,颊红情窦开。
石榴园盆景叹吟
苍龙卧石盆,朱火绿枝繁。
取一盛天下,惊奇榴夏园。
匡衡引种峄城石榴
原生西域入皇家,丞相引开乡梓花。
一棵榴芽延满峄,檀山处处闪红霞。
注:匡衡曾任汉朝丞相。
石榴博物馆吟怀
繁枝硕果舞东风,古峄倾城尽焰红。
多子多花多产业,榴啤问世醉诗公。
峄城南关教堂口占
欧式教堂雄奈尔,臂挥元帅令行空。
运筹战役旌旗舞,留得声名时代融。
注:鲁南战役指挥部所在地,陈毅在这里发表讲话。雄奈尔,指国际歌。
参观峄城一中
龙凤鹏鹰期远翔,书香桃李自登堂。
育才之路万千道,宣写青春梦想芳。
到峄城时代文明中心
榴乡朝气绕城飘,童叟艺超身段娇。
剪纸京腔开眼亮,群情似火逐风潮。
千年古檀林
群龙青岭跃空起,咬石钻岩追翠烟。
坚韧性情风雨砺,浮华不见越千年。
枣南胜利渠赞
出征南峄挖天河,讴颂农工一曲歌。
万马奔腾珠汗洒,留传幸福后人多。
峄城待开麦收第一机
东风拂荡促芒黄,无际飞金散异香。
待命铁牛青雾吐,农夫巡视数时量。
布恩畜禽智能养殖基地巡礼
养鸡奇效叠笼高,数字恒温系统牢。
精饲智能千把万,百余工匠键盘操。
喜看峄城首机麦收
机穿烟徐新卷开,无垠黄浪顺间裁。
月镰不悔挂斑锈,仓廪金流滚滚来。
峄城阴平镇留影
乡村古色浓,巧扮变新容。
河道围田绕,风花叠路重。
智能推畜养,高产保粮供。
党建红旗举,康庄富啬农。
峄城石榴园留笔
枝头焰火苑中燃,红透峄城玄半边。
石果呲牙开笑口,虬龙老干映清泉。
匡衡故里霞流远,一望亭间香绕旋。
园古千年榴冠世,青葱岁月更光鲜。
青檀寺古檀扎岩石
峰峦葱翠古檀青,争相傲姿求练形。
穿透绝岩根密固,断残深涧干繁宁。
乔松余叹悬崖岭,箭竹长吁湖石庭。
汝与此山浑一体,气吞日月出精灵。
赞叹锦鸿智慧渔业
追潮智慧创新天,唱响渔舟水产篇。
光伏繁苗工厂化,循环养殖网联牵。
万条鳜鲤池培育,无数农家链结连。
绿色原生标准式,世人惊叹赞嘉鲜。
《鲁风清韵》诗词园地
编委会主任:林建华
副主任:张维刚 胡桂海
委员:顾元隆 王来宾 刘业玲 李传芬
主 编:胡桂海
执行主编:刘业玲 李传芬
副主编:王勤 谢洪英 王明兰 吉洪花
编 辑:孙发亭 邱光军
文学艺术指导:顾元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