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火炬手为乡村振兴代言火炬接力点亮中原艺术点亮乡村河南省乡村振兴火炬手接力赛艺术专家现场在黄河滩湿地文化园举办
焦点新闻—本报讯:杜彦彪 姚雨杭 王蔚波 杜宗涛
河南广播电视台及百万粉丝网上全程直播 黄河出发幸福传递
5月16日,由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河南省华夏文明促进会、河南省旅游文化研究会联合发起的“星火燎原千乡竟——2024河南省乡村振兴火炬接力活动”郑州黄河站,在郑州黄河滩地公园举行。
本次活动以“乡村振兴群雁行动、火炬接力点亮中原”为主题,覆盖全国100多个省辖市和经济示范区。经过严格的层层筛选和考核,包括艺术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政府官员、大学生代表、新时代巾帼英雄、社会公益人士在内的136名社会各界精英,作为当天活动的火炬手参加了接力活动。 记者获悉,“本届乡村振兴火炬接力活动”,是全国首次以乡村振兴火炬接力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活动围绕党政大局、服务中心工作、结合河南实际,想党政之所思,为企业之所需,惠群众之所益,由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河南省华夏文明促进会、河南省旅游文化研究会联合发起。
“本届乡村振兴火炬接力活动”,已覆盖全国100多个省辖市,遴选一批杰出优秀代表作为火炬手、护跑手、助跑手,组建青年方阵、巾帼方阵,优选一批豫企名品、典型乡村、社会组织作为花车方阵,在具有代表性的美丽乡村、文化名村、经济强村和革命老区乡村开展火炬接力,联动万人参与,接力上千公里,赋能百家企业,惠益数十乡村,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5月16日上午,河南省乡村振兴火炬接力活动启动仪式在黄河南裹头广场正式启动。中共河南省委原常委、省军区政委祁正祥将军出席为河南省乡村振兴火炬接力活动加油助力。郑州圆方集团社科联秘书长陈保全获邀参加河南省首届乡村振兴火炬接力活动。
接着现场136名火炬手齐唱国歌、齐颂百言赋、签章祈福、火种灯入场,点燃主火台,火炬接力正式开始。
据介绍,火种采集遴选了极具河南代表的“商丘燧皇陵、济源王屋山、信阳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安阳林州红旗渠纪念馆、开封兰考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六处圣地采集火种,最终汇聚生成了本次活动的“乡村振兴之火”。 原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原省军区政委祁正祥,原省扶贫办副主任、省乡村振兴协会会长史献志,原省商务厅副厅长高章法,原公安警备局长张平瑞等,以及省乡村振兴火炬接力组委会负责人李东起、王蔚波、杨怀波、孔得发、张毅红等出席活动。
史献志在致辞中指出,乡村振兴火炬接力为乡村振兴而振奋、为民族复兴而欢呼,乡村振兴火炬手是传递党和政府声音、是传递乡村振兴价值理念的使者。
为助力乡村振兴,凝聚社会各界力量,特由祁正祥题写主题,高章法题跋,市文联副主席、书协副主席李德专书写由诗人王林栓创作的《乡村振兴火炬接力赋》,现场特邀与会领导和火炬手代表上台在作品上盖章祈福。
与会领导为火炬手颁授火炬,活动组委会副主任杨怀波、特约志愿者孔得发引出火种灯,祁正祥点燃主火,“护火使者”展示了乡村振兴之火团结、力量、希望、奋进的精神内涵。最后祁正祥宣布:乡村振兴火炬接力郑州黄河站开幕。
随后,由省、市有关部门推荐的社会各界极具代表的火炬手136名,从南裹头广场启动仪式现场出发,沿着南裹头广场—凤栖路—环湖路—海事广场—湖光路—南裹头广场等精心选择的线路进行火炬接力,将黄河滩地公园各景点串珠成链,充分展示公园风貌和黄河文化底蕴。精神饱满的火炬手以昂扬的姿态,展示了火炬手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面貌。最后一棒火炬手跑至郑州黄河站接力终点,并点燃火种灯,至此乡村振兴火炬接力郑州黄河站圆满成功。
最后各位领导为火炬手颁发纪念章、证书、奖杯等,并合影留念。
本次火炬手均为来自各条战线上的优秀代表,他们都在自身岗位上发光发热,并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此次活动在省市有关部门指导下,由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河南省华夏文明促进会主办。开展此次以“黄河出发,幸福传递”为主题的火炬接力活动,目的是大力宣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大力推广社会各界先进典型,动员社会各界支持乡村振兴,将好事做实、实事做好,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作出新贡献。
活动最后,河南省乡村振兴火炬接力组委会的领导(分组)为火炬手颁发奖杯,奖章及荣誉证书,并合影留念。
火炬手可以是运动员,政府领导,达官贵人,也可以是平民百姓。不管怎么样,成为火炬手都将是伟大生命的升华。
乡村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不仅可以解决农民收入低下、农民弃农进城、城乡发展失衡问题,还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智慧乡村,实现农业数字化管理,推进乡村振兴。落实乡村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村产权保护水平,助力乡村振兴。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推动农业智能化,助力乡村振兴。搭建乡村旅游平台,挖掘农村旅游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保障乡村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文化挖掘,产业成型。发展乡村产业集群,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平等化,促进乡村振兴。农业先行,美丽乡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倡导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精品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突破,乡村振兴。产业升级,质量优先。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持。支持农民科技创新,引导人才回归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工匠精神,品质提升。利用优势,助力乡村发展。推行乡村供暖、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坚持从农业农村现代化着手,实现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乡村振兴。坚持“乡村振兴,美丽中国”战略,推动乡村振兴。项目引入,产业互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加强乡村旅游和休闲体验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赋能。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和环保同步,促进乡村振兴。企业扶持,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产业兴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城市繁荣。人才引进,产业腾飞。健康扶贫,扶贫先扶志。制度保障,发展有序。教育支撑,产业兴旺。资源整合,产业突破。工业带动,全面发展。加强乡村土地整治,优化资源配置,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引领,产业崛起。金融扶持,产业发力。产业集聚,实现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