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维军诗作:
☘️《在人间》
夏天到了
想到满大街会显现出
花枝招展的女人
我就兴奋
但一想到寒冷的冬天里
就会雪压着雪
我又不免
有些沮丧
2024-06-02
❊ ❊ ❊ ❊ ❊ ❊
🌹【吉特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夏天与冬天,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双重情感。夏天,满街的花枝招展的女人让诗人感到兴奋,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而冬天,雪压着雪,带来的是一种沉重与沮丧,揭示了生活的另一面——阴暗、压抑。这种对比既突显了诗人的敏锐观察力,也展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和丰富。
🔸🔸🔸🔸🔸🔸🔸🔸🔸
张维军诗作:
☘️《想到泥菩萨过河这件事》
菩萨都不渡菩萨
凭什么渡你
说渡你,只是骗你敬他
不信,你就去河边试试
他会说,没有船
你若真想到达彼岸
那就自己去寻一处浅滩
或者,造一艘船
2024-06-02
❊ ❊ ❊ ❊ ❊ ❊
🌹【吉特赏析】
《想到泥菩萨过河这件事》一诗,以泥菩萨这个传统形象为引子,点破了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救助的幻想。讽刺意味浓厚,指出泥菩萨自己都难过河,何谈他度人?实际上,生活中的困境多由自己去面对和解决,不可盲目依赖他人。诗句简洁而深刻,警醒人们要立足自身,担当起人生的责任,寻找真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张维军诗作:
☘️《雷劈了一棵树》
一棵大树被雷劈了
许多人都跑过去围观
大人就跟小孩讲,看见了吧
打雷下雨时别站在大树下
危险呐
其实这句话书上也讲过
不过,书上还讲过另外一句话
——大树之下好乘凉
2024-06-01
❊ ❊ ❊ ❊ ❊ ❊
🌹【吉特赏析】
这首诗,诗人以雷劈树为契机,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生活哲理结合。大人通过此事教育孩子,不要在大树下避雨,体现了生活中的安全教育。同时,诗人也暗示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树虽被雷劈,但也不能否认大树之下好乘凉的事实。这体现了生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告诫我们既要警惕风险,也要善于利用资源,实现生活的和谐与平衡。
🔸🔸🔸🔸🔸🔸🔸🔸🔸
🔸🔸🔸🔸🔸🔸🔸🔸🔸
张维军诗作:
☘️《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如果夜不是太黑
我是不会轻易拿电筒的
如果雨不是太大
我也不会轻易举把雨伞
更别说烈日了……
请别误会
我不是独身主义者
我只是怕自己丢三落四
背负不起人间太多的罪责
2024-06-01
❊ ❊ ❊ ❊ ❊ ❊
🌹【吉特赏析】
这首诗通过黑夜、大雨、烈日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作者巧妙地展示了自己面对不同环境时,审慎、自律的内心世界。不轻易拿手电筒,不轻易举伞,更不轻易在烈日下放纵,这些行为背后,透露出诗人对自我行为的严格要求和对责任的深刻认识。“我不是独身主义者/我只是怕自己丢三落四/背负不起人间太多的罪责”,既是对前文的有力总结,又深化了主题,使读者对诗人的性格和态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张维军诗作:
☘️《代 沟》
儿子打来电话
说今天是他的生日
老爹赶忙去翻了翻皇历
回来告诉我,不对
是明天
2024-06-01
❊ ❊ ❊ ❊ ❊ ❊
🌹【吉特赏析】
《代 沟》以简洁的笔触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家庭现象——代沟。儿子与老爹之间关于生日日期的误会,不仅展现了不同年代人对于信息获取方式的差异,也凸显了沟通的重要性。老爹依赖传统的皇历,而儿子则更可能依赖现代科技如手机或网络来确认日期,这小小的分歧成为了代际差异。
🔸🔸🔸🔸🔸🔸🔸🔸🔸
张维军诗作:
☘️《传统与现代》
她买了套丐帮服
放在家里,好久都没穿
有天她找了出来,才发现
破的地方都让她妈给缝上了
她妈对她说,女儿家家的
衣服破了也不吱一声
露出肉肉多难看
她无语
2024-05-31
❊ ❊ ❊ ❊ ❊ ❊
🌹【吉特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在一件衣服上的冲突。女儿买丐帮服代表了对现代、前卫文化的接纳,而母亲缝补破洞则体现了传统的实用与关爱。诗中的对话,既幽默又带有一丝无奈,展现了母女两代人在审美和价值观上的差异。
🔸🔸🔸🔸🔸🔸🔸🔸🔸
🔸🔸🔸🔸🔸🔸🔸🔸🔸
张维军诗作:
☘️《河底的石头》
河水断流
河底那块石头才露出来的
它是那么的白
河底的石头,比山野的干净
但它从不奢求打制成佛像
或墓碑
如今,河水又涨了
不愿显山露水的那块石头
又悄悄的埋在了水中
它是在等,一个千年之前的约定
它是在等,那个因为不懂水性
而想摸着石头过河的人
2024-05-31
❊ ❊ ❊ ❊ ❊ ❊
🌹【吉特赏析】
《河底的石头》作品通过河水的涨落,隐喻着时代的变迁与生命的沉浮。石头虽白,却不求显赫,体现了平凡中的宁静与自足。河流再涨,石头仍隐,静待时机,是对命运淡然的智慧。诗作时间跨度大,富含哲理,以石头之喻启示人们应踏实、淡然面对生活。
🔸🔸🔸🔸🔸🔸🔸🔸🔸
张维军诗作:
☘️《咦,他的影子好黑》
三个人正在赶路
一个突然指着大地上的影子
对另一个说:咦,快看
他的影子好黑!
此刻是午后,有风从远方吹来
阳光,似乎晃了一下
2024-05-31
❊ ❊ ❊ ❊ ❊ ❊
🌹【吉特赏析】
这首诗简洁而富有深意。诗中的“影子好黑”不仅是对光影变化的细致刻画,更是对日常生活中易被忽视细节的敏锐捕捉。午后阳光与风的描写,增添了场景的生动感,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和谐。
🔸🔸🔸🔸🔸🔸🔸🔸🔸
张维军诗作: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她说:“你知道世界上最远的
距离有多远吗?”
他说:“你说的是天涯与海角吗?”
她说:“是的。”
他说:“就两块石头,在三亚
马岭山脚下,相距不过百来米呀!”
她说:“是的,海南我也去过。”
看得出来,对于他这样的回答,
让她有些忧郁。
其实,她今天希望听到的,
是因为,而不是所以。
2024-05-31
❊ ❊ ❊ ❊ ❊ ❊
🌹【吉特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两人之间微妙的情感距离。女性的提问充满了期待与探索,而男性的回答则显得直白而现实,未能触及她内心的渴望。她的忧郁表明,真正的距离不在于地理位置,而在于心灵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
🔸🔸🔸🔸🔸🔸🔸🔸🔸
张维军诗作:
☘️《那时我们都会学鸟鸣》
大多是在傍晚,在天黑下来之后
你会从远处飞来,在我家不远处
你叫上一声,两声,三声……
我就会偷跑出去,躲开父母和家人
也叫上一声,两声,三声……
那时我们不管天上是否有月或无月
那时我们不管路边有否有花或无花
那时我们就是两只快乐的小小鸟呵
时而漫无目的的飞,时而相依相偎
如今,没成为眷属的我们
已经过了学鸟鸣的年纪
我们再不敢像从前那样学鸟鸣了
再学,别人真会误认为我们
就是鸟人
2024-05-31
❊ ❊ ❊ ❊ ❊ ❊
🌹【吉特赏析】
《那时我们都会学鸟鸣》生动地描绘了童年的纯真与欢乐。作品成功地通过鸟鸣的模仿,展现了孩子们无忧无虑、相依相偎的生活状态。结尾的现实转折引人深思,揭示时间和成长对于纯真乐趣的消磨。虽短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读来让人心生共鸣。
🔸🔸🔸🔸🔸🔸🔸🔸🔸
张维军诗作:
☘️《为什么吃瓜群众越来越多》
那天下午我看见一只小蚊子
不小心触到了蛛网上
其实,我是完全可以救下它的
但我没有
我当时就是好奇,想看看
一只为了活命的小蚊子
怎么在这张蛛网中苦痛的
挣扎
我更想看看
一只为了生活的红蜘蛛
如何在这光天化日之下
杀了它
2024-05-30
❊ ❊ ❊ ❊ ❊ ❊
🌹【吉特赏析】
这首诗,诗人通过描述一只小蚊子陷入蛛网、红蜘蛛准备猎杀的场景,反映出人们往往更乐于置身事外,观看他人的困境与挣扎。诗句简洁而有力的展现了人类的冷漠与好奇心的碰撞,引人深思。
🔸🔸🔸🔸🔸🔸🔸🔸🔸
张维军诗作:
☘️《牛》
今日写牛,我不写
完整的一头
我要将牛五马分尸
我写牛头
也写牛角尖
我写牛皮
也写牛肉与牛骨
当然,我还得写写牛脾气
牛那么勤苦啊
耕地时,还要挨鞭抽
牛那么朴实啊
老之后,还要遭刀子
今日,我写牛哭……
2024-05-30
❊ ❊ ❊ ❊ ❊ ❊
🌹【吉特赏析】
该诗创作思路新奇,不从整头牛的角度出发,而是将牛的身体部位及其性格特性细细拆写,值得称赞。但通过描写牛的悲惨遭遇,容易给读者带来负面、悲观的情绪感受。在诗的表达上,可以尝试使用更积极的方式去呈现。
🔸🔸🔸🔸🔸🔸🔸🔸🔸
🔸🔸🔸🔸🔸🔸🔸🔸🔸
张维军诗作:
☘️《芒 种》
有人在插秧,有人在收麦
有人在写《芒种》的诗,如我
诗人啊,别只顾着写农事诗了
放下笔,多到乡下去走走吧
去看看那些辛勤的农家人
看看禾苗,庄稼,谷物和土地
别等老了之后,才后悔此生
与他们一样,是个五谷不分的人
2024-05-29
❊ ❊ ❊ ❊ ❊ ❊
🌹【吉特赏析】
《芒种》一诗,通过对比诗人与农人的不同生活状态,传达了对田野生活的呼唤和对诗人的期待。诗人不应只停留在字句之间,更应深入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人的劳作与汗水。诗中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勿让岁月空流。
🔸🔸🔸🔸🔸🔸🔸🔸🔸
张维军诗作:
☘️《三只狗》
其实,也没什么可写的
就是三只在野外一起玩耍的狗
突然碰见了
不知是谁丢掉的一块臭骨头
肥大的两只,就狗咬狗地打了起来
瘦小的那一只
站着看了看
就跑开了
2024-05-29
❊ ❊ ❊ ❊ ❊ ❊
🌹【吉特赏析】
《三只狗》作者巧妙地通过描绘狗的行为,展现了它们各自的性格特点。肥大狗贪婪自私,瘦小狗聪明机智。故事虽小,寓意却深。它告诉我们,在利益面前,人们容易暴露本性,而智者往往选择避让。
🔸🔸🔸🔸🔸🔸🔸🔸🔸
张维军诗作:
☘️《板凳记》
想坐
你就尽管坐吧
无论是热屁股
还是冷屁股
想放
你就尽管放吧
无论是香香屁
还是臭屁
想走
你就尽管走吧
我早已习惯了
人走凳凉
2024-05-29
❊ ❊ ❊ ❊ ❊ ❊
🌹【吉特赏析】
《板凳记》生动刻画了板凳那既被依赖又常被忽视的命运。诗句幽默地表达了人与物之间的微妙关系。热、冷、香、臭,不仅仅是对屁的描绘,也是对人生百态的隐喻。“想走/你就尽管走吧/我早已习惯了/人走凳凉”,道出了板凳的无奈与释然,同时也暗含了对人事的深刻洞察。
🔸🔸🔸🔸🔸🔸🔸🔸🔸
🔸🔸🔸🔸🔸🔸🔸🔸🔸
张维军诗作:
☘️《聊斋志异》
后悔
读了
满脑子都是鬼神
幸好
读了
满脑子都是鬼神
2024-05-28
❊ ❊ ❊ ❊ ❊ ❊
🌹【吉特赏析】
《聊斋志异》读完此书,确实容易让人满脑子都是鬼神,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异世界。然而,这恰恰体现了作品的魅力所在,它让我们在现实中寻找不一样的体验与感悟。
🔸🔸🔸🔸🔸🔸🔸🔸🔸
张维军诗作:
☘️《计算题:1十1=?》
他说:1十1=3
他说:是
他说:1十1=1
他也说:是
其实,他心知肚明
1十1=2
但因,他们都是老板
而他,只是员工
2024-05-28
❊ ❊ ❊ ❊ ❊ ❊
🌹【吉特赏析】
这首诗以计算和身份差异为隐喻,表达了在职场中的无奈与不公平。诗作方式新颖,将简单的计算题赋予了深远的意义,展现出职场中,员工的声音往往易被忽视,甚至被扭曲的现实。而“他们”作为老板,可以有自己的定义,这反映了权力的不对等与话语权的差异。最后点出真相,却又透露出辛酸与无力,引人深思。
🔸🔸🔸🔸🔸🔸🔸🔸🔸
张维军诗作:
☘️《私生子》
他说的
与政治无关
与爱情婚姻家庭
无关
这到底
是个
怎样的社会呢
他说的
你不***
他就不知道
你是他爹
2024-05-28
❊ ❊ ❊ ❊ ❊ ❊
🌹【吉特赏析】
《私生子》这首诗以深刻的笔触,探讨了复杂而敏感的社会议题。诗中的“他”和“你”之间微妙的关系,引人深思,尤其对于社会伦理和家庭关系的探究颇具启发性。作者避开了政治和爱情婚姻家庭等传统主题,却用更为内敛的方式,触及了更为根本的人性与情感问题。诗中流露出的困惑与疑问,无疑也是对整个社会道德观念的一种质疑。
🔸🔸🔸🔸🔸🔸🔸🔸🔸
🔸🔸🔸🔸🔸🔸🔸🔸🔸
张维军诗作:
☘️《五月,玉簪花开了》
五月,玉簪花开了
睡莲还没开
桂花还没开
茉莉花还没开
彼岸花也还没开……
那么,原谅我吧
原谅我只写玉簪花
写她有毒
写她好看
写她,有人喜欢……
2024-05-28
❊ ❊ ❊ ❊ ❊ ❊
🌹【吉特赏析】
《五月,玉簪花开了》这首诗展现了五月的自然景色,尤其聚焦于玉簪花的绽放。作者通过与其他花卉的对比,凸显了玉簪花的独特性,并深入描述了它的特性,如有毒却又美丽,引人喜爱。
🔸🔸🔸🔸🔸🔸🔸🔸🔸
张维军诗作:
☘️《拉上窗帘》
大白天的
她把窗帘拉上
随后,又把灯打开
他问: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她说:屁话
她说:我就是不喜欢,让别人
看见我们在光天化日之下
做我们喜欢做的事情……
2024.05.25
❊ ❊ ❊ ❊ ❊ ❊
🌹【吉特赏析】
《拉上窗帘》巧妙地捕捉了生活的瞬间与情感的微妙变化。诗中男女主人公的互动,既幽默又富有深意,展现了人们对个人空间的渴求和对生活细节的掌控欲。作者巧妙地运用“拉上窗帘”与“打开灯”这一对看似矛盾的动作,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隐私的重视。
🔸🔸🔸🔸🔸🔸🔸🔸🔸
张维军诗作:
☘️《动物世界》
一条大鱼正准备吃掉一条小鱼的时候
小鱼哀求——
饶了我吧!饶了我吧!饶了我吧
大鱼什么都没说。其结果
不言而喻
这时我看见在不远处有一群小鱼
正忙着,寻找虾米……
2024.05.11作 25日修改
❊ ❊ ❊ ❊ ❊ ❊
🌹【吉特赏析】
《动物世界》描绘出自然的生存法则。大鱼无视小鱼的哀求,展现了生物间的食物链规律,揭示了自然界的残酷。一群小鱼在远处忙碌觅食的画面,又透露出生命的生机勃勃和希望。作品令人深思自然的残酷与生命的韧性。
🔸🔸🔸🔸🔸🔸🔸🔸🔸
🔸🔸🔸🔸🔸🔸🔸🔸🔸
张维军诗作:
☘️《喜欢雨》
你在时,我喜欢细雨
喜欢与你一同在细雨中漫步
看细雨
慢慢渗透你的衣衫
你在时,也喜欢大雨
喜欢与你躲在一个没雨的地方
看大雨
看你害怕得依偎着我的样子
今夜,你不在
我就一个人寂寞地独坐于窗前
听雨打芭蕉,嘀嗒嘀嗒
像听那天你脸红时的心跳
2024.05.09作 25日修改
❊ ❊ ❊ ❊ ❊ ❊
🌹【吉特赏析】
《喜欢雨》一诗,通过描绘雨中的情景,展现了作者与恋人之间的深深情感。细雨、大雨,都转化为两人情感的见证,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雨滴下隐藏的情意。今夜你不在,雨的嘀嗒声似恋人的心跳,独坐窗前的寂寞与思念跃然纸上,令人感同身受。
🔸🔸🔸🔸🔸🔸🔸🔸🔸
张维军诗作:
☘️《观山湖记》
那天,你说你又想鱼了
我就与你一起去了观山湖
你观赏的是鱼
我观赏的,是湖中你我的影子
起风了
湖水漾起了微波
蓝天摇晃起来了,白云摇晃起来了
你我的影子也摇晃起来了
那天,我们没等到风停
就两手空空地离开了观山湖
什么都没带走
2024.05.09作 25日修改
❊ ❊ ❊ ❊ ❊ ❊
🌹【吉特赏析】
《观山湖记》诗中,情感与景致交融,通过鱼与影子的隐喻,展现了诗人与你之间深厚却含蓄的情感联系。起风后的描写,不仅生动刻画了湖水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情感的波动与变化。两手空空离去的遗憾,却又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回忆与留恋。整首诗意象丰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
张维军诗作:
☘️《也说玉石俱焚》
不管怎么说
用暴力解决问题,肯定是不对的
现在,我不认为那块玉是块好玉了
也不认为那块石头是块好石头
原先他们不是好好的生活在一起吗
为什么,分开后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想,那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捣了鬼
或者,有谁真的对不起谁
2024.05.10作 25日修改
❊ ❊ ❊ ❊ ❊ ❊
🌹【吉特赏析】
《也说玉石俱焚》作者对于暴力解决问题的态度明确而坚定,认为这绝非可取之道。对于玉石分离后的结果,作者表达了失望与疑惑,并猜测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因素。文字虽短,却蕴含了对于和谐被打破的痛惜,以及对真相探寻的渴望。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