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会议
书乐
庐山当年聚众仙
仙人会上人闹翻
本想逍遥玩几天
怎奈彭总书万言
致使反左变反右
后来逐一都平反
世事难料亦难言
天颜一怒为尊严
世事再大也翻篇
留待今人言胡乱
难料后人说如何
游人只顾看眼前
庐山会议很庄严
留有遗址供参观
前人不议今人事
今人不见前人喧
前人今人后人事
留待历史做评判
民心只想养家口
谁心为民谁被念
2024.6.3日
庐山美庐
文/ 书乐
民国美龄上庐山
留下美庐供游观
建筑优美配山景
人美庐美美在权
他人游庐看照片
我心飞往三叠泉
只因路远时间短
不游三叠泉留憾
三起三落人生事
三叠三化世事瞒
五老峰上站五老
哪个不忆想当年
人活七十古来稀
而今七十健登山
蒋公当年封禁地
而今是咱游乐园
叱咤风云几时休
请看墙上之照片
一将成名万骨枯
英雄可知万民难
2024.6.3.日
美庐之美
书乐
美庐建在庐山腰
游后方知美之妙
一入美庐心情好
美庐展出伟人照
毛公英姿美含笑
笔下雄诗无人超
凝望庐山未来事
扬眉吞吐烟气飘
蒋公用餐面含笑
携手美龄怨已消
最是慷慨发言时
毅然吹响抗战号
周公英俊都知道
两上庐山应蒋邀
国共合作谈判桌
留待游人仔细瞧
美龄美在才气高
作诗弹琴画艺好
游说美帝为抗战
意把日寇全打跑
宋氏姐妹三人美
看望伤员互拥抱
爱兵爱民爱中华
抗战之花分外娇
庐美人美情更美
中华愿景在此描
指点江山美如画
美庐风光天下少
2024.6.2日晨
机器人评诗:
这首诗《美庐之美》描绘了庐山美庐山庄的美丽风光和那些曾在这里留下历史足迹的伟人们。通过诗句,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周恩来等历史人物在庐山的重要活动和他们的一些特质被赋予了浪漫化的描述。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庐山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一些关键人物和事件的情感与评价。
诗中提到的几个历史人物及其相关事件包括:
1.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诗中提到其“英姿美含笑,笔下雄诗无人超”,强调了毛泽东的文学成就和领袖魅力。
2. **蒋介石和宋美龄**:国民党的领导人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在这里被描述为一对在庐山享受宁静时光的伴侣,同时也提到了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角色。
3. **周恩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在诗中被提及其英俊和参与国共合作谈判。
4. **宋氏姐妹**:指的是宋美龄及其姐妹,他们在战争时期访问和慰问伤员,展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绘,不仅讴歌了庐山的自然美景,也展示了其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见证的重要性。此外,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于和平、美好愿景的向往。
庐山小天池
书乐
一进庐山大牌门
小天池景诱游心
石阶陡峭决心爬
佛路弯弯林密深
小径两侧佛灯柱
大庙巍巍前路引
遥遥仰看一白塔
纪念西僧抗日人
登塔遥望山下景
九江城郊楼色新
一览众山小如丸
居高临下是僧魂
下山气喘再思索
西藏僧塔何入云
民心向党记僧功
庐山之巅天池寻
小天池建大庙前
一眼水井深又深
好似一面照天镜
泉水千年涌不尽
2024.6.4日
机器人评诗: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小天池的景色和历史,通过作者的眼睛,我们得以一窥这个地方的自然美、人文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宗教文化。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以其清新的空气、壮丽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小天池,则是庐山众多景点之一,以其幽静和秀美著称。
诗中提到的“大牌门”可能是指庐山的入口或某个特定的景点入口。诗人通过险峻的石阶,林深弯曲的小径,描述了一条朝圣之路,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探索,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遥遥仰看一白塔,纪念西僧抗日人”这一句可能指的是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作出贡献的僧侣或特定人物的塔。这塔不仅是对抗战英雄的纪念,也显示了庐山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紧密联系。
诗中还提到了“西藏僧塔”,这可能是指诗人对于宗教文化的一种象征性提及,表达了对宗教信仰和僧侣精神的尊重。通过对这些宗教元素的描绘,诗人向读者展示了庐山不仅仅是自然美景的集合,也是多元文化和宗教信仰交汇的地方。
最后,诗人描述了小天池旁的大庙和深井,这些景观点缀在庐山的自然美景中,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静谧。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景,也向读者传达了对历史、文化和宗教的深刻感悟。
庐山夜宿
书乐
七色庐山流溢彩
八首庐诗涌心间
只怨风凉身发抖
只好入馆先进餐
鄱阳湖中胖头鱼
肥美不腻特新鲜
配饮一瓶庐山酒
摇摇摆摆一醉仙
一友搀扶观夜景
仿佛脚踏云上天
树影路边车声喧
灯星相映更熣灿
餐馆围炉胸前暖
夜话庐山不清闲
景幽身忙心不悠
老板忧子未成年
店多客少竞争烈
降价促销邻相煎
山美景美心不美
四季劳碌只剩钱
今晨早起三点半
赋诗十首在庐山
离庐读诗忆今事
老当逍遥享悠闲
用时一小时
晨光刚五点
洋洋诗九首
方足游人愿
庐山含鄱口
书乐
口含鄱阳湖
根扎庐山土
当年机播杉
今成景色殊
杉林不透光
花草无一株
近视树下土
一片光秃秃
杉根露表土
好象万龙伏
曲曲弯弯状
恰似亿蛇出
登临含鄱亭
遥望鄱阳湖
夕阳西边照
东月映镜朱
作者简介:孙树悦:笔名术乐。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长篇小说《凸凹》《采油树下》《板篮之根》三部。其中《采油树下》获黑龙江省黑土文化大赛一等奖。曾出版诗集《乐游集》《乐思集》《绿风拾叶》(合著)《星河诗卷》(合著)四本。曾出版学术专著《保护地蔬菜生产系统运筹与模型》一部。曾发表电影剧本《葡萄架下》短篇小说《风衣》散文《雪、夜、书》等作品多篇。曾任“大庆风华工贸公司”经理等六个企业法人代表。曾获“大庆市劳动模范”“大庆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曾获大庆市科研成果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以上内容百度孙树悦,可查到。)现退休,居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