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6月2日凌晨6时,地球人类经过30天的期待,终于通过新华网、央视网直 播屏,亲眼目睹翘首以盼的画面:北京时间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即将“蟾宫挖宝”。
回眸北京时间6月2日6时9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开始实施动力下降,7500牛变推力主发动机开机。期间,组合体进行快速姿态调整,逐渐接近月表。此后通过视觉自主避障系统进行障碍自动检测,利用可见光相机根据月面明暗选择大致安全点,在安全点上方100米处悬停,利用激光三维扫描进行精确拍照以检测月面障碍,最终选定着陆点,开始缓速垂直下降,即将到达月面时发动机关闭,利用缓冲系统保障组合体以自由落体方式到达月面,最终平稳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笔者昨天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专家介绍中获息,嫦娥六号任务实施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工程创新多,风险高,难度大,相比2020年实现月球正面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任务,嫦娥六号任务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并将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完成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节点。
此次嫦娥六号着陆器成功升空,携带的有效载荷将按计划工作,开展科学探测任务。嫦娥六号任务国际载荷中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即将开机工作,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完成部署。
嫦娥六号探测器自2024年5月3日发射入轨以来,先后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等过程。嫦娥六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5月30日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和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实现在轨分离。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将通过鹊桥二号中继星,在地面控制下,进行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状态检查与设置工作,此后正式开始持续约2天的月背采样工作,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月壤样品和月表岩石,实现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同时将开展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分析、月壤结构分析等科学探测,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这里,笔者试图与读者们科普一下。 (一)嫦娥六号配备了钻取和表取两种采样方式。即:钻取采样能够采集到月壤一定深度下富有层理信息的月壤样品,它的采样量相对比较少,方式也不能调节,相对着陆器是固定安装的;表取采样执行的机构是一个表取机械臂,可以多次重复采样,采集的是月球表层的月壤和石块,相对来讲,可以采集更多的样品。这两种方式是互补的,一个表层,一个深层。从任务完成的考核性来讲,这两种采样方式也可以是互相备份的,提高任务的执行能力和考核度。此次嫦娥六号将在先完成钻取采样任务后,再开展表取采样。
(二)此次嫦娥六号是在月球的背面,而且是靠近月球南极的区域,所以相比嫦娥五号来讲,它有三个的特点:一是,月球背面,相对地球不可见,我们为保证数传链路的连续性,靠鹊桥二号中继星进行搭桥。二是,由于月球南极纬度更高一点,月壤的风化程度相比低纬度的,更加不充分。月壤当中的石块含量可能会更多,这对我们地面的规划以及采样机构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三是,这次的采样时间比嫦娥五号更短,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三)目前,嫦娥六号“着上组合体”的状态非常符合我们的预期,采样工作正在按照预定流程,顺利开展。未来几天,在我们完成钻取、表取采样以后,就要进行上升器的起飞准备工作,上升器起飞以后和在轨等待的轨返组合体进行对接和样品转移,然后开展月地返回的旅程。
笔者认为,嫦娥六号登月人类首启月背“挖宝”,是地球人类开辟地数万年,尤其中华民族数千年神话“嫦娥奔月”、“鹊桥
天河”、“兔伴蟾宫”、“吴刚伐槐”、“太白练丹”…的奇妙遐想变为伟大现实的大事件!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是地球人类的共同骄傲!为此特赋《天净沙》为评为观。
嫦娥翩降蟾宫。
鹊桥承引迷踪。
月背蜻停细功。
采珍圆梦。
聚焦人类龙瞳。
一一2024年6月3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