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林‖学会释然,淡看人生
阳春四月,惠风和畅,春色满人间。折一枝李桃,酿一壶桃花酒,与春光对饮,与三五好友把盏饮清欢。
悠悠和风,馨馨花香,采采绿水,蓬蓬远山。春风吹绿千万里,姹紫嫣红开遍。
爱在春天,时光不老,岁月初心,寻一份静谧,看一场樱花雪,守着花香,守着你,把每一寸光阴都过成良辰,不妨醉倒在春天里,不妨让微风进入灵魂。这世界充满美感,你都活成了时光深处的妙人,清香弥漫心身,诗意萦绕心间。
与人生约定,红尘冷暖,我都愿情义相待,与光阴缱绻厮守。朴素植芳,清简含香,做有情人,在多情人间,饮尽孤独不寂寞。草木荣枯,旧物深婉,不诉离殇。
淡看人生,明禅意,方能修得禅心。拈花一笑,依破尘埃,禅心亦如水,亦如是。
佛祖拈花一笑的典故,很多人都听过。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记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据查阅资料,佛祖的意思是说我有领悟佛经的妙法,方才已经传授给了迦叶尊者,如果你们想知道,就去向他学习吧。据说佛祖还把自己的金缕袈裟、钵盂授与迦叶。这便是“衣钵真传”的典故。禅宗因此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据说,这也就是禅宗的起始。
佛祖拈花一笑传播出来的禅意无限,我等一介凡人,对此事亦是好奇,就像看高考试题一样,总想知道佛祖的拈花动作,到底有何深意,其标准答案到底是什么。而佛法讲究的是口口相传,不立文字,很多书籍上都没有明确的表述。随着时间推移,年轮渐长,慢慢地有了一些认识。
佛教对花是有特别的感情的。印度人多以“香华”(即鲜花)供养佛祖,《华严经》里记载:“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据闻庐山东林寺有著名的三笑庭联,告诉我们花即世界。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佛教认为一朵花就是一个宇宙。一个人身也是一个宇宙。万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观世界或者宏观世界,都是一个世界。因此,佛祖拈花,便是两个世界的交融和对话,是人与自然无语的沟通。此间的笑,是意会,是明了,是共频。
人们常常会为了别人的一句话、一个举动、甚至一个表情思考很久,想洞察其真意,深怕遗漏了其后富涵的深意,就像上文中“是时众皆默然”,只有摩诃迦叶能拈花一笑,他看到了花的世界,但花仅仅是花,是实相,却也无相。其美艳,却也走向寂灭。拈花时无需过多思虑,就让美好此时留驻,吾心如花,花亦似吾,足矣。这正是佛教禅宗注重的以心传心之意,即后世所称心心相印。
虚度光阴,抹上红尘,远离尘世喧嚣,繁杂,静如水。
空谷晨钟自耳畔响起,遗忘了角落。
暗香浮动,笑嫣如花。一杯茶,一叶草,一尾鱼,一粒沙,一株桃花,看一方复杂的世界,世间万千,心有千千结,拾得一颗澄明无物的尘心。
问佛中言,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缘。注定改变的,百年之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每一朵花开的时间不过啥那拈花一笑,花开迟暮。
其实,人活一世,有些东西要学会思而勿乱,有些东西,学会尘埃落定。
悠悠岁月,没有太多的忧伤让我们去铭记,没有太多的喜悦让我们去陶醉。拥有的总在风轻云淡之后,细水长流才是我们想要的风景。且将昨天的感动,用今天的微笑清浅成一阕无韵的清词,诉与流年,若花开静赏花的嫣红,若叶落欣慰叶的豪迈。那些心甘情愿的在乎与守候,终会成为生命里的波澜不惊。
走过岁月的沉淀,将过往的时光折叠成一朵盛放的清莲。
守着光阴的安好,将岁月修炼成一颗静美的禅。
用一颗坦荡、豁达开朗的心来面对世间尘俗。岁月里,只愿做一个释然的人。
成名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奋斗的血雨。
经历过,一颗心才会愈发坦荡。亦如,世界痛吻我,我将回报以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我说:挫折是人生的试炼石,跨过它,就可以柳暗花明。这就需要我们无论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释然的心,从容地面对生活的一切,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对发生的事情理性地看待,能够补救的尽量补救;不能补救的坦然地接受。即使世间千变万化,一路跌宕起伏,只有经历过、苦过、疼过,才能真懂,才能真正成长,面对荣辱福祸,才能更加坦荡。
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人的一生,本来就变幻莫测,很多你希望的事情会发生,你不希望的事情也会发生。
面对失意,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面对社会的名利,荣辱不惊,去留无意,依然保持的如此释然。
待时过境迁之后,你会发现生活,因为我们学会释然,才会淡看人生,过得从容,活得自如。
余生,愿你笑里全是坦荡。他是你前世遗落的一滴泪,今生,不管谁人装饰你的梦,他的梦只有你是唯一的点缀。不管你呼唤的人是谁,你的名字是他心里梦里唯一的执念不悔。
潮湿的时光,藏过多少无法言说的薄凉,还有多少流年的故事?独步荒芜的城,随着春雨的幽思,数落记忆深处的沧桑。若可,许我在未来的路上,拈一份淡淡禅意,在凡尘的烟火里。讲禅话,听禅音,做禅事,用禅心。让生命在虔诚里寂静安然。洗尽铅华呈素姿,淡看红尘几多愁。禅意人生细品味,如梦方醒了凡尘。婉约着,低眉,浅笑。安然于,一抹淡定。拈花一笑,禅意人生。
作者简介:陈学林,江西抚州临川人。2024年五月底新加入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现为抚州市作家协会,抚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被抚州“语文方家”平台聘为原创专栏作家;中微特约诗人作家;九州文学会特约作家诗人。中微文坛网抚州分会主编。新诗苑特约诗人作家。中外诗人特约诗人,作家。国际诗词方舟特约诗人。江西作家文坛特约作家诗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被誉为抚州的"史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