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冷雨


熊绍其,中共党员,南昌发亿广告公司法人。高中学历。
当过农民,在沈阳军区服过兵役,早期一直在政府机关从事文秘、组织宣传工作。后下海经商至今。
热爱散文、诗歌、小小说。从75年起,在省、市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小小说200多篇,出版个人文集《路迹》、《时光 默默不语》、《粮食词汇》。
江西省作协、南昌市作协、南昌县作协、南昌县诗协、南昌县书协会员。

魏勇强(笔名:老屋瓦尘),赣府首县人,中共党员,南昌市作家协会会员。处女作散文《妻子教我剪报》于2008年收录在江西日报社成立50周年纪念文集《缘聚》(江西人民出版社)书籍中。
诗意境界与情感联结
这首诗语言形象而生动,如“借用市汊古码头遗落的帆樯”、“峡谷,似一条条从天而降的素色绸带”等,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艺术感染力。一些词汇的选用富有诗意和韵味,如“恰到好处”、“飘逸”、“幽邃”等,提升了诗歌的语言质感。
诗歌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开头表明主题是探访赣江源头,接着描述了源头的景象,包括峡谷、河流等,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远的氛围。诗歌中间部分引入《山海经》的传说,见证了历史在很长一个时期都在眷顾这条迸发激情的大江,从而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神秘色彩。
最后聚焦于河水的特质,如“热吻”、“翻腾”等,将其与“为母则刚”联系起来,巧妙地赋予了赣江源头一种母性的象征意义,层次的推进自然而合理。诗句中大自然给予了源头之水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转弯,继而毫无畏无惧地一路向北涌动,这浩荡不息之水为谁而奔赴?这一震撼心灵的拷问,诗人在诗的结尾处以“润笔‘赣’字/执掌岁月的每一画”告诉了读者。
在赣江源头,母亲和孩子一起喊一声娘,是这首诗的精髓所在。这一声呼喊,让读者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让母子之间感受到一种深深的连接和亲情的涌动,在这特殊的源头之地,这种情感会被进一步放大和强化。
赣江源头本身带有一种自然的神圣感,母子一同呼喊仿佛是在向大自然、向生命之源表达一种尊崇和敬畏,使这种情感体验更加庄重而深刻。
这一声呼喊,让情感的声音在源头回荡,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的力量,也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同时,勾起母亲和孩子过往的许多回忆和情感,让读者在这独特的时刻沉浸在感动之中,并且这份感动会因为源头的特殊意义而更加持久和难忘。
这一声呼喊,仿佛是一种亲情的传承在这一刻得到彰显。
赣江源头是河流的起始之地,在这里喊娘仿佛是追溯生命的源头,找到一种根源性的归属感,就像孩子对母亲的天然依赖和归属。将自然的壮丽与对母亲的深情呼喊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亲情的紧密交织,让情感在这特殊的自然场景中得到升华。同时也包含着对母亲给予生命、养育之恩的感恩之情,在源头喊出更具庄重感和神圣感。
这一声呼喊可以成为一种心灵的寄托,在宏伟的自然面前,通过对娘的呼喊来释放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绪。也代表着一种代际的传承和连接,从生命的起源到亲情的延续。
在源头喊一声娘,有着一种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深远意义。
整首诗语言优美,在对赣江源头的描绘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层次的构建也较为精巧,展现出诗人对这一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思考。
探访赣江源头
武夷山南段,西麓
公元前的山风,拂过额头的转弯处
执掌岁月的每一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