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言诗 童年的记忆(之二)
作者/梅楠梓
拾蘑菇,晒成干;
供销社,可卖钱①。
夏秋之交上大雾,
每天能拣一大篮。
蘑菇水分有些大,
五斤才晒一斤干②。
自己想法缴学费,
一个学期五角钱。
上学来回步行去,
练出一双好脚板。
其 二
上小学,不迟到;
有作业,当天交。
放学赶快回家去,
要到地里割猪草。
夏天牛草分到户,
每人几斤天天交③。
收红薯时割薯秧,
焖得红薯好味道。
深秋摘过“吊死鬼”④,
油煎蛹子赛佳肴。
注释:①上世纪六十年代,一斤干蘑菇的收购价约3~5角钱。
②五斤鲜蘑菇大约可以晒出一斤干蘑菇。
③每人一天收几斤鲜牛草,是由饲养员来定的。
④吊死鬼,即一种野蚕蛹。因其成茧后都是吊在树枝上的,故称之为“吊死鬼”。其蛹子的味道与家养的蚕蛹相似。
2024年4月15日于梨城報春軒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李秀原,笔名:梅楠梓,1956年生,山东临沂人,72年冬入伍,在兰州军区服兵役,退伍后考上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2010年提前退休,现居新疆库尔勒市。诗观:诗从生活中来!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