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霞编译聊斋故事之五十二
绿衣女
蒲松龄/原著 赵玉霞/编译
有个书生叫于璟,益都人,他在醴泉寺读书。一天夜里,正捧着书诵读,忽然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在窗外称赞说:“于相公真用功啊!”
于生想,深山里从哪来的女子?正疑惑时,女子已经推门笑着进来,嘴里一边说着:“真用功啊!”于生吃惊地站起身,见那女子绿衣长裙,那纤细的腰肢,不过一把,十分窈窕漂亮。于生知道她不是人类,一再追问她住在哪里。女子说:“你看我该不是能吃人的吧,何必追问个没完?”于生心里喜欢她,就请她坐下,两个人谈天说地,说得十分投机,并同他一起读书。天快亮的时候,女子飘然离去。从此,她没有一晚不来于生这里。
一天晚上,闲谈中,于生发现女子很懂音律,就说:“你的声音娇细,如果唱上一支曲子,必能让人听得丢了魂儿。”女子笑道:“不敢唱,怕你丢了魂儿呢。”于生非要她唱,女子说:“不是我小家子气,是怕被外人听见。你一定要听,那我就献丑了,但只小声表示一下意思可以了吧?”于是,她用脚轻轻地点着床腿打拍子,唱道:
树上乌臼鸟,赚奴中夜散。
不怕绣鞋湿,只怕郎无伴。
声音细微如蝇,刚刚能够辨出唱的什么字儿,但静静地欣赏,歌声婉转圆润,动耳摇心。女子唱完,打开门探头望望说:“提防窗外有人。”又绕着房子转了一圈,才进来。于生说“你为什么这样害怕?”女子笑着说:“俗话说‘偷生鬼子常怕人,’说的就是我了。”
过了一阵,女子还是心神不定,一点也打不起精神,疑虑忧郁地说:“咱们一生的缘分,怕是到此要结束了吧?”于生急忙问她原因,女子说:“我心里头咚咚跳着害怕,恐怕寿命要完了。”于生安慰她说:“心动眼跳,都是常事,哪能一下子就说到完了呢?”女子稍微放松了一些,但还是不舒畅。
天快亮的时候,女子要回去,刚要开门,又犹犹豫豫地走了回来,对于生说:“不知什么原因,我心里老是害怕,请你送我出门吧。”于生果真送她到门外。女子说:“你站在这里看着我,我翻过墙后,你再回去。”于生答应。看着女子转过房廊,静悄悄再不见身影了,正想回房睡觉,忽听女子急促的呼救声。于生急忙奔去,四下里一看,没有踪影。听听,声音是从屋檐上发出的,抬起头仔细看,是一只弹丸大的蜘蛛捕捉住一个小虫,那小昆虫声嘶力竭地哀鸣。于生挑破蜘蛛网,救下小昆虫,去掉缠在它身上的蛛丝,却见是一只绿蜂,已经奄奄一息了。

于生把它带回屋里,放在书桌上,绿蜂趴在那里,苏醒了好一阵子,才能走动。它慢慢地登上砚台,自动把身子投进墨汁里,出来伏在桌上,走成一个“谢”字,然后,频频展动双翼,穿过窗子飞走了。
从此,绿衣女就没有再来。
提示与感言:
腰细不过一把,声细犹如蚊蝇,都展示了蜂子的特性。一个可爱的绿蜂,也是一个娇小玲珑的好姑娘。特别是遭难获得解救后还忍着惊慌和疲惫,跳进墨池,然后艰难地走出那个“谢”字,令人好感动啊!
杨广旭
鹧鸪天•赵玉霞老师讲聊斋故事之五十二《绿衣女》(钦谱,词林正韵》
夜半朗朗读书声,引来丽女进门听。唱支动耳摇心曲,招致悲嘶力竭鸣。
网挑破,命还生,玲珑可爱小精灵。弱躯临走真诚谢,何日灯前续旧情?

作者简介:赵玉霞,女,1947年10月生,高级讲师,曾任淄川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曾宪梓教师奖学金获得者,退休后曾被评为市、省关心下一代优秀“五老”志愿者等。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省散文协会会员、市蒲松龄研究会理事、淄川区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曾编译出版《聊斋故事》集、出版赏析性散文集《聊斋女儿谱》,与徐植农老师合译点校出版《侯朝宗文选》等,并先后参与《二十六史精粹今译》及续编、清道光《济南府志》《淄川县志汇编》《文化淄博•淄川卷》等近20部著作的编著整理工作,且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诗文数百篇。




中国鹰王团扇大师王照华作品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文企合作热线热线:
13325115197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