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故事系列之一《侄女与姑妈的故事》【原创】
文/清风佛面
叙人间故事,写真人真事。故事中的人我大部分认识,为了保护他们的隐私和尊重他们,文章中隐去了他们的真实姓名。故事虽非虚构,难免会有雷同,如有疑故事说自己者,那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题记
这是一个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湘南某农村一个真实的亲情故事。
一个炎炎夏日的中午,两岁的弟弟哭喊着要吃黄瓜,四岁的姐姐带他去菜园里摘。
黄瓜种在水塘边,小孩子不知危险,弟弟掉进水里淹死了,姐姐从此交上了厄运。
刘华松夫妇把儿子之死责任全部归咎到女儿刘琴头上。说女儿是扫把星,绝了他的后,咒死的人为什么不是她,竹片打、烟头烫、关门外不给饭吃成了常态。女儿六岁了还不让上学读书。
姑妈刘华莲见侄女遭受如此折磨心里很不是味,多次劝说哥哥嫂嫂要善待刘琴均毫无结果。
无奈刘华松夫妇的心已经被仇恨的火焰烧成了黑炭。
刘华莲一气之下把刘琴接到自己家里,将侄女当亲女儿抚养,供侄女上学读书。
刘琴是一个非常懂事十分争气的孩子。
刘华莲十二年心血没有白费,刘琴高考以总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刘琴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创业,与男朋友一起合作成立了一家环保科技公司。
经过数年打拼,刘琴不但成了身价过亿的老板,而且还收获了美满的爱情。
为报答姑妈养育之恩,刘琴与丈夫决定将姑妈姑父接到北京与自己共同生活,为二老养老送终。
刘华莲谢绝了刘琴的好意。
于是刘琴在家乡雁鸣市雁鸣湖畔买了一套157平米的精装修湖景洋房送给姑妈姑父居住。
刘华莲二老愉快地接受了房子,但从没有单独进去居住过,只有在每年国庆春节长假时才和侄女一家一起住。
刘华莲表面上接受了侄女的馈赠,实则是帮侄女守房子,她要等到侄女原谅她的父母那一天到来时再把房子送给哥哥嫂嫂。
刘华松夫妇在刘琴被姑妈接走后便双双走上了南下打工之路,二人花钱打通关系在广东一家私立医院偷偷地做了输卵管吻合手术,并如愿以偿地生下了第三胎,再次圆了他们的儿子梦。
那时是一个狠抓计划生育的特殊年代,超生一个小孩就像唐僧取经一样必须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这种感受只有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才会体会到。
孰料刘华松夫妇并没有因天上为他们掉下一个月亮而得到快乐,反而让他们过上了梦魇般的日子。
儿子从小就不愿读书,初中没毕业便辍学在家。满十八岁后,刘华松先把他送去当兵,为的是能让他在部队受锻炼学好样,没想到儿子严重违反军纪被遣送回家。回家后搞摩托车出租争生意与人斗殴,故意将别人打成重伤被判刑六个月,家里为伤者赔偿医疗误工护理生活等项费用合计二十三万余元。儿子出狱后干脆哪里都不去,什么事也不干,没钱就问他们要,除了吃饭打牌就睡觉。
此时刘华松夫妇很想认回自己的女儿,可就是开不了口,满腹心事无处说,一肚子苦水没处倒,惟有刘华莲知道他们的苦衷。
刘华莲几次试探侄女想法,刘琴始终没有表态。
刘琴知道姑妈是她的恩人,没有姑妈就没有她刘琴。
心结还须心来解,时间是最好解锁秘诀,姑妈相信刘琴总有一天会懂得她的良苦用心。
可以肯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琴即便是铁石心肠一定会被姑妈的善良和大爱所感化,终究会回到自己父母身边的。
这真是:
女童无辜遭冤枉,
弟亡黑锅姐姐扛。
姑妈善心救侄女,
凡鸟化成金凤凰。
《三苏文学》征文启示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去年端午在河坝子玉蟾寺祈福的钟声犹在耳边,在青神湖看划龙船的盛况还历历在目,转眼又快到端午了,端午吃粽子,挂艾叶,喝雄黄酒,去河坝子玉蟾寺祈平安健康是必不可少的,最激动的莫过于去青神湖看划龙舟,端午是有人文内涵和诗情画意的节日,在端午即将到来之际,《三苏文学》征集有关端午的诗词、散文、小说、随笔等,将择优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三苏文学》专栏、今日头条《三苏文学》专栏、VV平台、百度等同步发表,欢迎文朋诗友们赐稿,投稿请加微信/ZWB612462,作品发私聊窗。
三苏文学社
2024年5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