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簇拥看地灯
一一洪洞县万安镇双昌村利市庙会第二届地灯文化节巡礼
文/刘奇康
2024年夏季将临的日子里,洪洞县万安镇双昌村是注定让人们铭记的,也是留下念想的日子。农历3月22日,像往年一样,双昌村利市庙会如期举行,稍留心的人都知道,今年庙会形式不同于往年,横挂在道路上的五条条幅上耀眼的飘着“双昌村第二届地灯文化节暨第三届书画展”的红底白字,人们盼望已久的锣鼓队串地灯将在25日隆重举行,届时将有十六个村的八百多人锣鼓队闪亮登场表演。
地灯,就是在地面上插杆绑上灯,摆成一定的字形形成交叉的通道,让锣鼓队穿行,俗称迷魂阵。这是流传在中华古老大地几千年的一种民俗活动,经数百代的改进和演变所形成。
双昌村,绑地灯串地灯活动由来已久,据老辈人讲,勤劳智慧的双昌村先人明清时期就举办过串地灯活动,近代解放前的1948年,20年前的2004年,文化人刘振飞和他的先辈,集村里热心公益事业的同代人,就举办了相当精彩的锣鼓队串地灯活动。这在洪洞县河西半边都是非常有名的。今年的绑地灯串地灯由传承人代表刘武担任总策划总指挥。热心青年樊鵬飞、申忠龙等人发起。
随着农历3月22隰县蒲剧团进场助兴演出,双昌村的利市庙会正式拉开帷幕,当天,双昌村第三届书画艺术展正式开展,这是双昌村利市庙会的一大亮点,上午9时许,书画在副处级退休干部樊新民宽敞的古色古香的院子里展出,在展出的八十多幅书画作品中,除20幅来自于市县书画名家的祝贺作品外,60多幅作品都出自双昌村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之手,展出的书画作品既有双昌村已故文化老人的遗作,又有省、市、县作协会员作品,更有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作品,上至年过百岁的退休老干部,下至十多岁的在校学生,这体现出双昌村厚重的文化底蕴,双昌村不愧是百多年以来,享誉槐乡大地,河西传颂的文墨村。
洪洞县文联副主席李洪雁参加书画展启动仪式并宣布双昌村第三届书画艺术展开幕,县书协名誉主席范珍明和县美协主席李大军到会祝贺,县书协主席赵增亮讲话,县作协、县摄协相关负责人与会,书画展开幕仪式由县书协副主席樊三林主持,双昌村锣鼓队到场助兴。
农历3月22日上午起会日,各种小商小贩有序排成了长达一公里多的长龙,卖饭的、卖菜的、卖衣服卖烧烤的、卖麻花饼子的,外加小孩游乐的摊位计有百余家,为双昌村增添了庙会的欢乐。
看吧,整个双昌村街面到利市庙彩旗飘飘,人来人往,车辆穿梭,喇叭齐鸣,叫卖声不断,人们都沉浸在愉悦的欢快中。
农历3月23和24两晚,八队锣鼓队分别进行了串地灯预演,地灯场灯火通明,铿锵的锣鼓敲出了人们的欢快和喜悦,更敲出了勤劳质朴的普通村民生活的希望和家庭的幸福安康。
最热闹的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当然要算农历3月25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生辰的这一天,双昌村人俗称这天是庙会的正日子,这天上午天才刚亮,道路上已经挤满了人,整个双昌村东西两面四条进村的马路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人们在拥挤着涌向利市庙,涌向地灯场,双昌村沸腾了,上午9时30分,洪洞县作家协会万安分会的作家采风团到了,洪洞县民间艺术家协会的负责人到了,双昌村在外工作的人员到了,退休干部们到了,尧都区的摄影爱好者到了,全县数十名网红到了,县融媒体的摄像记者到了,四面八方的人涌向双昌村,四邻各村的人涌向双昌村利市庙。隆重热烈的第二届地灯文化艺术节开幕仪式上,12家锣鼓队在利市庙舞台广场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双昌村的村委负责人马平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作协民协的主席贾小建、韩飞作了讲话,民协名誉主席、双昌村退休老干部樊端生激动的发了言。
十六个村的十六个锣鼓队有序进行了串地灯表演,地灯场周围人山人海,锣鼓咚咚人欢快,剧乐声声悦耳间。
据有心人统计,当天,观赏锣鼓串地灯的达到了六万三千多人,这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规模,难怪人们惊叹,双昌村地灯文化艺术节惊艳了全县,憾动了人心。
地灯节已经过去十多天了,双昌村的村民还沉浸在庙会的欢乐中,这是建国以来,也是20年前的2004年双昌村首届地灯节以来,规模最大,观看的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
双昌村的地灯文化艺术节是地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组织,传承人代表刘武及村里人自发的义举,更是大家义务奉献的成果。
双昌村人为以举办如此盛大的地灯文化盛会活动而骄傲,也值得自豪。
〈作者系山西省作协会员,洪洞县作协副主席、作协万安分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