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翘楚 府河独奏
热烈祝贺黄花涝第13届端午龙舟文化节圆满成功!
王三清题:
人海如潮三里徒,车流似云五处堵。
几万游客涌古镇,千家转发划龙舟。
衷心感谢
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栏目组总导演孙福民
武汉黄陂区红色影像艺术团执行团长陈昌福
湖北极目新闻通讯员、原解放军某部上校朱世坤
湖北省女摄影家协会应文、陆宏波、李兰平
中国田园诗人金奖得主、摄影家李刚明
率队前来全程摄影报道 ,并为《都市头条》无偿提供珍贵照片,三哥向你们学习致致了!
上图: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王三清题
逸响伟辞精神塑,卓绝一世华夏歌。
《离骚》留下爱国情,《天问》堪称盖世作。
自由制作人:
武汉千年古镇黄花涝《三清书院》三哥制作,《古镇文化群》监制
(有关照片还在添加中,请大家继续关注)
引子:
上图:黄花涝车站广场签到处
王三清题
端午龙舟车流涌,预计突破六万众。
如果嘉宾需安排,别忘签到坐席送。
上图:公安干警在黄花涝文化广场上巡逻
上图:今古传奇武汉工作站260人的团队进入会场
上图:黄陂区红色影像艺术团副团长胡芳与预备参赛队合影
上图:今古传奇武汉工作站部分人员合影
上图:武汉黄陂天河街龙舟队部分人员合影
上图:武汉空翔龙舟队部分人员合影
上图:卓尔龙舟队合影
上图:卓尔龙舟队全体人员合影
上图:黄陂祁家湾王码子河王氏族人观龙舟赛后合影
目录
一,龙舟文化漫谈
二,端午节迎客感怀
三, 五大名家餐馆电话
四,龙舟节前期掠影
五,初三上庙拾遗
六,龙舟盛况摘录
七,龙舟贺诗收录
01.李志力 殷琼霞 李焱方 陈武林 游金红 李爱林 张和平 李瑞祥 周玉香 彭根林
11.昴凡 郭丽 吴江涛 景桂芳 冯万明 祝天艳 程新桥 邹滔 周玉梅 李秀云
21.周毓红 赵定生 丁淑银 蒋城关 秦友元 陈源乐 林明金 冯明胜 刘善堂 王琼
31.刘德芳 陈后成 黄鹤 吴世干 刘林 王治清 罗建华 刘敦忠 石艳 聂德仙
41.张晓明
八,贺赠书画作品
特照:聂家声
01.文昌佑 吕凤亮 武德品 徐国康 于新民 胡圣辞元 张安宇 王保康 聂德仙
按目录顺序
一,黄花涝龙舟历史文化漫谈
王三清 撰写
追昔抚今划龙舟,史册扬名誉荆楚。
千年雄风依旧在,百载夺冠出江州。
据有关资料记载,龙舟始于东汉,兴于沅陵,盛于姊归,更有“淮南子*齐俗训”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的记载,照此说法就有7000年。而武汉千年古镇黄花涝的龙舟也源远流长,也有2300年的历史了。
黄花涝谱中有“恩承洪武,碑记石阳”之句,听先祖所讲,在古渡口石坡前曾留下 :南朝帝巡河,百官护驾多。千舟齐呐喊,万民立石坡“的碑文,只是毁坏后不知去向。可见,早在南北朝时,黄花涝就有龙舟保驾护航之说。
三国时期,东吴候孙壹投魏驻扎石阳城(黄花涝),在府河上设立了五道岗哨,即石头河、红房子、安家寨、塔耳头、鸡公台,扼制上下交通要冲,以确保古城安危。做到“日用船练兵,夜以舟巡逻。节日摆方阵,号令鸣鼓锣”,也见龙舟早以用于军事之道了。
上图:参赛队在比赛中
洪武二年(1369年),王氏家族从江西饶州府余干县筷子街苦竹村迁移到黄花涝后,经古铁佛寺主持松岩大师指点,为纪念寺外“仙鹤石”之灵,水下“铁佛像”之光,镇中“三槐堂”之树,分别将三条龙舟赐为江龙、河龙、湖龙,以示对古镇北首江河湖汇集之处铁佛出水的祀拜。以白龙为重,祀水神,求渔业丰收;以金龙为上,祀天神,求国泰民安;以黄龙为先,祀地神,求五谷丰登。
上图:恢复重建的古铁佛寺和松岩塔
清朝年间,王氏家族由于前依九龙水(门前府河上下游九曲十八弯),后伴两湖珠(后面任岂湖和涝家湖相抱),石阳古城位居其中,犹如九龙戏珠。所以他们借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勤奋努力,亦商亦渔,造就人丁兴旺,人口猛增,就分上中下三个房份和祠堂,慢慢的将三条龙船演变成三房竞渡了。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迎宾客,人来人往观龙舟。岸上搭台唱大戏,水边鞭炮锣鼓奏”,热闹非凡,挤满了十里码头。
上图:2017年龙舟赛观礼台
远在孝感、马口、东西湖、祁家湾、天河、横店、滠口的王氏族和国内外散居人员,除特殊情况外,哪怕“春节难团聚,清明望月祀。端午必回乡,操桨成定律”。都会想办法赶回来助威凑兴,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贫困家庭也会带上鸭蛋粽子放水里。以示对天地神灵的祀拜,求全家幸福安康。
民革时,府河由于上通涢水,下达长江,三面依河伴湖,又有新四军在对岸柏泉驻扎相助,以便确保根据地的税收来源。又加上易守难攻,黄花涝的商埠达到鼎盛时期,水上物流络绎不绝,成为“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的“小汉口”,端午节龙舟竞赛更是独具特色,实为荆楚之最:“降帆平桅杆,头尾铁丝掇。前面伸三尺,龙尾一丈摆。上下都扎彩,划船穿龙衫”。绅士阐头,名人跳碑。艺者打锣,行家掌艄。三条大龙船顶风破浪,后面各跟进两条小龙船尾随左右。当号令发出,三船竞发,九龙戏水。千家助威,万人放鞭。
阐头的绅士更是头扎丝巾,腰缠彩带,手戴白套,脚穿绣鞋,并按龙头颜色身披彩衣,双手挥旗,牛气冲天,喊声如雷,引领龙舟,所向披靡。至今留下了:“阐头三大帅,百甫似鳌拜,冶平像悟空,明芳石达开”。形容白龙首领王百甫气贯长虹,金龙首领王冶平花样繁多,黄龙首领王明芳艺高胆大,各具特色,都能“腾空三尺九,翻身能转头,瞪眼望队员,挥旗搏激流”。让几万名观赛者赞不绝口,拍手叫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武昌农讲所时,董必武老师受学生王明芳之邀,也前来水乡观看龙舟竞赛活动。
解放后,随着交通的变迁,上游汉水改道,行政机关东移,黄花涝水码头已失去昔日的繁华。但,端午龙舟竞赛的历史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并发扬光大了。
从1950年至1952年,连续三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到动员抗美援朝参军,都举行了龙舟活动,使当地青年一跃成为黄陂区报名最多的先进行列。
合作化运动到1969年成立人民公社,黄花涝镇所辖的民建大队、自力大队、居民委员会,也不间断的举行赛事活动。
1976年开始,到1997年迎香港回归,又先后举行了九次龙舟邀请赛,参加队来自武汉新世界队、大同湖农场队、丰山驻军队、天河街队、滠口供销社队、滠口粮管所队、滠口搬运站队、滠口新河船厂队,后湖村队、丁店村甲湾队、丁店村垸子湾队,及本镇三个队。每次都吸引了大量观众,多者达到5万人次。为此,每次龙舟赛活动,黄陂区都会抽调大量警力和交通干警,以及卫生、消防、救护车辆和人员,维护社会治安和确保道路的通畅。而且,每次活动,各大媒体也会闻风而动,跟踪报道。
最引人注目的是,五月初三上庙敬香,以王氏家族为主的各房各湾会同各路诸候和参赛队代表齐聚黄花涝首府,启程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由首领领头,分别抬着三尊龙头,护着屈原像,沿街步行,所到之处,家家户户放鞭,随后逐户逐人尾随其后,与彩龙船、蚌蚌精、踩高跷、舞狮子、虾子灯、腰鼓队、敲锣打鼓到庙前。摆香案,贡龙头,念祀文,拜天神,敬地神,叩水神,祀福祖国的昌盛,和人民幸福安康!
祭祀时,由当地最高行政领导、德高望重长者,组委会头人分别披红带彩,从仙女托盘中取笔为三龙点睛,然后率队前行,沿途作揖,微笑拱手,队员随后,肩杠龙头,行到河边龙舟前,再度叩首,边安装边放喉,口中念念有词:白龙下水鱼汛忙,金龙下水星光亮,黄龙下水稻花香,三龙下水迎吉祥。并盖上红绸布,直到初五一声令下,再度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揭彩举桨,竞赛开始。
上图:1988年端午节,湖北省举办全国东湖龙舟邀请赛,黄花涝女子龙舟队赛后部分人员合影
由于黄花涝来自水乡,渔民们都身怀绝技,曾多次代表武汉市和湖北省参加了东湖、黄石、武穴、岳阳、姊归、木兰天池等地组织的省市和国际龙舟邀请赛,届届榜上有名。其渔家铁姑娘女子队更是巾帼不让须眉,被誉为水上龙舟劲旅,而名扬荆楚,声振华夏。
上图:1996年端午节,黄花涝代表武汉市去武穴市参加湖北省龙舟赛第六届运动会后,去庐山参观合影
我们相信,黄花涝第十三届龙舟文化节在武汉盘龙城开发区管委会的指导下,在村委会以王清笛书记为主,副书记王正华为副的两委斑子成员领导下,在筹委会人员的努力下,在全体村民的支持下,本届活动将取得圆满成功!
上图:中南地区最大的黄花涝文博馆
上图:朋友们来黄花涝大草原表演
二,端午节迎客感怀
三哥随笔
三哥朋友实在多,提笔难下接哪个。
何况家中亲戚满,上下就有好几桌。
再来客人何处坐,抓腮挠耳费脑壳。
五大餐馆需预定,如果失迎将是错。
考虑半天作定夺,十道凉菜别怪我。
花生蛋豆黄豆角,腌蛋皮蛋稀饭喝。
凉伴黄爪加番茄,时令粽子添几个。
市场买点小杂鱼,再凑香肠不为过。
上图:朋友们来三清书院小聚
热菜但看厨房锅,院中疏菜随便作。
各人操瓢献手艺,莫要三嫂去忙活。
身体不适请理解,自己动手才是哥。
进门无需带礼品,粗茶淡饭图快乐。
提前通知有准备,莫要临时抱佛脚。
还有交通要管制,进出唯恐徒步挪。
观看龙舟莫抢坐,低调为人语言和。
场面庞大礼义先,切记忍让存心窝。
2024年6月1日发布
三,黄花涝五大名家餐馆电话
1.古镇食府
董事长:张大辉 经理:蒿英俊
联系电话:
张大辉:13986114388
蒿英俊:18995265100
2.友华渔庄
总经理 王建龙
联系电话:王建龙 18271903823
3.码头渔庄
总经理:王康成
联系电话:王康成 15827072968
4.老屋餐馆
总经理:傅 嘉
联系电话:傅嘉 13707170494
5.私房菜餐馆
总经理:王 凯
联系电话:王凯 13370270789
四,龙舟节前期掠影
三哥点评 :本届龙舟文化节起点更高,策划更完美,参赛队更多,准备更充分,组织更完善,媒体更齐全。
1.黄花涝龙舟文化节欢迎您!
王三清题:
千年古镇黄花涝,每逢端午最热闹。
锣敲喧天迎宾客,府河龙舟逞英豪。
2.正在车站街布置的红灯笼
王三清题:
灯笼两边排,直通主席台。
东西长街亮,南北锦花开。
3.王氏一家亲
上图:2024年5月18日,黄花涝村书记王清笛携村委王雄飞 刘倩,前往天河街白桥村书记王良清家中,为商议端午节成立天河龙舟队之事,与王氏家族精英人士合影
前排左起:王菊仙 王雄飞 王良红 王良清 王三清 王东华 王清笛 刘倩
后排左起:王良久 王良文 王耀文(岱家墙) 王良正 王新志(榨树咀)
王三清题:
亲戚三代族万年,每逢端午干劲添。
但看天河白桥村,良清组队精英现。
4.龙旗布满街
王三清题:
端午还未到,喜添黄花涝。
到处龙旗展,空中随风飘。
5.黄花涝百人腰鼓队夜间排练
王三清题:
金龙腾飞呈吉祥,古镇腰鼓震天响。
百家仙子月下现,万众一心排练忙。
6.今古传奇武汉工作站横幅挂上古镇食府,届时260人的团队将在里面召开揭牌大会
王三清题:
一条河街横幅连,十大名企爱心献。
百年盛世观龙舟,今古传奇争当先。
7.相聚古镇 共渡端午!
王三清题
欢迎横幅满街挂,深情倾注颂中华。
古镇相聚吉祥日,平安幸福送万家。
8.王建文等几家合请家政服务
王三清题
端午龙舟客流加,家政无处不开花。
少则几桌家里办,多到请师餐棚搭。
9.古镇食府已经预定126桌
王三清题
黄花涝中酒楼多,五大名馆快饱和。
请看古镇食府处,千人预定百余桌。
10.黄花涝文化广场主席台
王三清题
此次端午开先河,多少精英前来贺。
请看广场正布置,包您前台请上坐。
11.龙舟观礼台
王三清题
府河上游十八弯,下通长江九曲环。
历届龙舟贵宾席,正处码头正中央。
12.即将参赛的龙舟在在府中期待击发
王三清题
白龙金龙黄龙归,即日即时即刻飞。
别看今朝无响声,一但令下喝如雷。
13.盘龙城开发区:刘店、后湖、刘古塘、龙庙、丰山、丁店六大村彩旗在空中飘扬
王三清题
武汉盘龙开发区,各村友谊心中储。
每逢活动齐上阵,肋威呐喊倾情出。
14.沿河石坡全部用钢管设置了护栏
王三清题:
千年石坡钢管围,确保安全第一位。
敬告游客要小心,来得快乐胜利归。
五,初三上庙拾遗
上图:每逢端午划龙舟,村民们都会抬上屈原像在前面引领前行
王三清题
忠贞不渝为国搏,刚正不阿抵邪恶。
赤诚留下青史名,每逢端午追忆多。
上图:初三早晨八点,黄花涝十里八乡的村民和武汉三镇几千名游客齐聚首府村委会
王三清题:
初三时间到,清晨喇叭叫。
八点齐集中,争先去上庙。
上图:初三上午八点二十八分,三条巨龙腾飞而起,在万名观众的簇拥和鞭炮声中,缓缓向古铁佛寺和松岩塔行进
王三清题:
历史文化深,水乡民俗承,
出行选吉日,万众齐欢腾。
上图:黄花涝业余剧团艺人率先登场
鞭炮映锣声,艺人齐上阵。
哪怕八十多,照样前边行。
上图:黄花涝十字街被烟雾缭绕
王三清题
只见烟雾不见人,前后好象龙蛇阵。
几里路长如潮涌,途中难听手机声。
上图:黄花涝百人腰鼓队在行进中
王三清题:
千家万户争着进,精挑细选百人成。
本想英姿展芳容,无奈烟雾掩仙身。
上图:黄花涝古铁佛寺迎龙
王三清题
铁佛古寺文化深,元朝皇帝赐笔存。
今有主持心血操,带领俗家摆方阵。
上图:古铁佛寺香案
王三清题
迎龙香案高台摆,仙果食品前面排。
三位首领依次敬,所有看客争上来。
上图:送子观音殿
王三清题
前有观音佛像悬,十八罗汉两边排。
后看送子观音殿,百位娘娘等你来。
上图:游客在黄花涝古铁佛寺大雄宝殿敬香
王三清题
殿外演出看精彩,寺内烧香心中怀。
各人求福都一样,国泰民安能发财。
上图:黄花涝百人腰鼓队行走在沿河大道上
王三清题
黄花芬香添容颜,哪家姑娘不丽艳。
但看百人腰鼓队,谁个出场不似仙。
上图:从武汉三镇赶来的几百人自行车队,尾随着人流涌向古码头
王三清题
谁说武汉离得远,早晨蹬车当好玩。
时间不到一小时,赶上观看也不晚。
上图:在府河古码头摆香案
王三清题
画龙点睛最精彩,三大首领前面排。
举笔之下星闪亮,万民欢呼齐叩拜。
上图:古码头送龙下水
王三清题
昔时码头货运多,今朝巨龙下府河。
书记点鞭庆吉祥,围观群众放声歌。
上图:黄花涝六条龙舟正在安装
王三清题
六条龙舟河边摆,艺工安装精心排。
待到端午号令下,争先恐后夺奖牌。
上图:画龙点睛的三位托盘美女合影
王三清题
自古点睛需托盘,谁家女子能上台。
神笔今有仙子敬,端庄高雅显风采。
上图:黄花涝龙舟队合影
王三清题
参赛队伍十三个,古镇精英立府河。
祝愿不减当年勇,友谊还要记心窝。
上图:横店街旅游团团长张正军为龙舟文化节送来音响设备在三清书院调试
王三清题
今古传奇兆嵩托,食府开会音响和。
正军闻言设备来,调试完好先高歌。
六,龙舟盛况摘录
下图:三清书院掠影:
上图:战友相聚
下图:今古传奇武汉工作站在【三清书院】挂牌演出
下图:龙舟后在古镇食府就餐表演图片
七,贺诗收录
本届龙舟文化节活动诗词将收录到黄花涝《古镇颂》书籍中
1.李志力 黄陂天河
西江月.黄花涝第十三届龙舟赛
涝里划船竞赛,敲锣打鼓铿锵。龙舟列阵等鸣枪,两岸旌旗浩荡。
得胜之师舞带,夺魁勇士倾觞。码头祭祖点高香,古镇儿郎汗淌。
作者:深圳京韵诗社副社长兼总编
2.殷琼霞 武汉黄陂
采莲令.黄花涝第十三届龙舟赛
俱欢腾,华夏端阳节。龙舟队、整齐排列。一枪令响始鸣锣,似箭离弦越。旌旗舞、披波斩浪,争先恐后,夺冠之意坚决。
古镇男儿,赛出好绩心强烈。拼划桨、汗流无歇。紧瞄终点,驶直线、同喊加油叠。猛回首、相差咫尺,烟花连放,武汉府河传捷。
作者:武汉黄陂区二程文化研究会书记
3.李焱方 黄陂天河
《端午观黄花涝盛景》
黄花涝处棹声荡,端午龙舟竞渡忙。
浪涌波翻人呐喊,激情四溢贺端阳。
作者: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艺委会办公室主任
4.陈武林 湖北利川
鹧鸪天-贺今古传奇武汉工作站黄陂分站成立(词林)
并在端午龙舟节在黄花涝揭牌
滠水府河云雾山,盘龙古巷映穹天。
千年古郡留星月,一代英姿数木兰。
芳草绿,竹枝妍,无陂不镇二程园。
诗文书画黄花涝,今古传奇华夏巅。
水龙吟.参加武汉盘龙城黄花涝第十三届龙舟文化节(词林)
石阳古镇炊烟起,惊起枝啼晨晓。府河浪影,龙舟竞渡,离骚词妙。锣鼓冲天,彩旗醉舞,码头呼棹。望蓝空碧水,人间仙苑,乡村美、黄花涝。
又见盘龙趣绕。竹枝词、土家小调。离骚旧曲,红衫绿岸,码头故道。今古传奇,丹青书墨,曲高文傲。看千秋景色,山乡楚韵,一川郎俏。
作者:原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市长
5.游金红 湖北武汉
黄花涝龙舟赛抒怀
五月端阳米粽香,节前艾叶挂门旁。
黄花涝里龙舟快,古镇街旁碧水长。
屈子英魂随怨去,诗词楚曲亦留芳。
浪涛滚滚江河泪,泼墨难书万古伤。
作者:湖北大型国企高级政工师
6.李爱林 湖北武汉
西江月.黄花涝第十三届龙舟赛
河上龙舟竞渡,岸边喝彩声高。
黄花涝里彩旗飘,赛事激情如啸。
鼓手奋挥双臂,健儿勇立英豪。
齐心协力向前超,胜负皆成骄傲
作者:湖北省作协会员
7.张和平 湖北武汉
贺新郎·端午节黄花涝第十三届龙舟赛
五月榴花吐。竞龙舟、 铿锵锣鼓,共欢端午。游客纷纷闻声至,千帐新装艾虎。早已有、万人观渡。两岸人声惊霹雳,立潮头、英杰争旗鼓,舟楫急,浪花舞。
逸姿高标清如许。看今朝、岸芷汀兰,情缘南浦。亭榭沧亭千秋后,祭屈原尝角黍。空惆怅、蛟潜龙怒。料得年年凭栏处,府河边、追忆休辞苦。古镇恋,名千古。
作者: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8.李瑞祥 武汉黄陂
喜庆“黄花涝第十三届龙舟赛”隆重举行
端午千舟竞渡忙,碧波荡漾映晴光。
桨声齐奏催人急,鼓点飞敲震耳旁。
龙首高昂冲面起,凤旗飘舞逐风翔。
健儿奋力争先勇,观众欢腾满岸扬。
作者: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樱花诗书画社会员
9.周玉香 湖北宜昌
《108莺啼序》旺香火古镇新崛
千年府河荡碧,润黄花涝切。漫原野、春夏青葱,湿地朝气蓬烈。万亩阔、多方面水,豪观浩瀚云天接。旺凡间香火,今瞧古镇新崛。
竞渡龙舟,巷空争睹,沸腾端午节。话奇传、福造村坡,庙神缘子仪结。雅元居、康熙秘旨,铁佛寺、元璋皇贴。玉龙杯,惑解金燕,案明赢捷。
繁灯闪灼,哀思遥牵,逢中元七月。重孝道,小英主局,先祖承恩,远客乡亲,众愿飞雪。岩松百岁,双头壮举,营生美好源人杰。赞支书、大任三哥揭。摇旗呐喊,文风撰著宣书,诱贤旅游丰阅。
踏青赏景,卧草闻香,世外桃园惬。品趣味,自然茵蝶。旷境追筝,野岭围炊,梦想穿越。帆波塔影,棚升星耀,浪漫情调昼夜悦。老街徜、断壁残墙列。忆称汉口兴衰,百店沧桑,十宗和协。
作者: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樱花诗书画社名誉会长
10.彭根林 湖北武汉
贺黄花涝第十三届端午龙舟文化节隆重登场
福线缠,艾蒿悬,晨餐总将鸡蛋选。醉雄黄,续粽缘。民俗家传,康健随人愿。
望楚天,叹屈原,忠贞谏臣蒙罢贬。政难清,王拒贤。抱憾追仙,苦酿沉江怨。
锣鼓喧,彩旗连,龙舟竞飞忙赛船。舞升平,贺盛年。律动心弦,夺冠啧声羡。
作者:原武汉汉阳社区党委书记
11.易凡 湖北武汉
黄花涝第十三届龙舟赛有感
端午黄花涝上游,龙人十万壮神州。
一船劈浪前迎日,数列翻波勇划舟。
猎猎旌旗挥碧汉,声声鼓点激清流。
千年屈子精魂在,最是民心念不休。
作者:湖北省楹联学会会长
12.郭丽 吉林市
赞花涝龙舟文化节
美丽府河 精彩龙舟
作者:吉林省吉林市雪柳诗社社长
13.吴江涛 武汉黄陂
黄花涝庆端午
蔚起人文别样娇,从来胜地出英豪。
盘龙高翥府河上,擂鼓声声逐浪高。
作者:中华诗词学会首届青春诗会代表
14.景桂芳 湖北武汉
观黄花涝龙舟赛
黄花涝上鼓喧天,渡口游人挤满川。
整棹龙帆舟子待,回澜凤舞水村妍。
繁华盛世端阳节,感慨离骚美誉传。
获胜勋章归故里,宾朋饮酒尽佳贤。
作者:原武汉大型国企工会主席
15.冯万明 湖北武汉
浣溪沙. 贺第十三届黄花涝龙舟文化节
佳节亲临粽味浓,乡村大道彩旗红。欢声击鼓显神通。
此刻抒怀思屈子,龙舟竞渡划长空。黄花涝里出英雄。
浣溪沙. 贺今古传奇武汉工作站黄陂分站挂牌
今古传奇美誉扬。盘龙城里着新装。黄陂分站匾牌强。
有志作为披桂冠,勤思务实出华章。诗家竭力显辉煌。
作者:武汉市汉阳区诗联学会会长、武汉小蓝京餐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16.祝天艳 湖北赤壁
写在黄花滂龙舟节
同心协力棹龙舟,壮汉人人都太牛。
赛技高超民众赞,和谐意气万年留。
作者:湖北诗词学会会员,华夏文学社副社长
17.程新桥 湖北黄梅
府河盛宴龙舟赛
府河赛事聚群雄,击鼓鸣金唱大风。
猎猎旌旗辉昊日,隆隆礼炮震苍穹。
千桡击水琼花灿,万众加油馈耳聋。
佛塔巍峨铭楚汉,盘龙跃起若翩鸿。
作者 :中华诗词学会会会员
18.邹 滔 武汉黄陂
端午府河赛龙舟,奋楫长波天际流。
俯仰乾坤烟火处,然来古镇似丹丘。
作者:曾任黄陂区两届人大常委 、武汉市两届党代表
19.周玉梅 湖北宜昌
《桂枝香》亢歌劲舞赛龙舟
龙舟赛决。为纪念屈原,习俗承接。端午亢歌劲舞,激情浓烈。桨摇携手凝全力,博拼冲、高速飞越。传真文化,精神永固,奋强团结。
话鼎沸、铿锵鼓叠。幸府浪宽域,百舸航惬。漫彩球添喜庆,万民亲阅。黄花古镇缘渊蕴,众乡贤良王风节。三哥征辑,八方钦颂,史书新页。
作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20.李秀云 湖北武汉
贺黄花涝第十三届龙舟赛
端午安康系万家,黄花涝里把船划。
菖蒲艾草香民院,烈酒雄黄醉俊娃。
锣鼓声声催健将,旌旗猎猎伴红花。
投河糯粽屈原祭,爱国情怀值得夸。
作者:深圳京韵诗社会员
21.周毓红 黄陂天河
贺黄花涝第十三届龙舟赛
六首龙舟天际来,府河划破浪花开。
黄花涝里征程远,锣鼓欢呼惊若雷。
作者:深圳京韵诗社会员
22.赵定生 湖北武汉
贺黄花涝第十三届龙舟赛
赞黄花涝队
竞赛龙舟水面排,府河舞桨两舷挨。
千年古镇须眉汉,施展非凡乐在怀。
作者:原某部团政治主任转业
23.丁淑银 武汉黄陂
赞黄花涝端午节龙舟赛
端午节来群兴高,黄花涝里涌春潮。
澄波棹击珠飞溅,响鼓雷鸣地动摇。
正借东风神豪壮,匀敲韵律步谐调。
烟开晴霁升明月,痛饮千杯诗酒淘。
作者:原武汉黄陂区发改委书记
24.蒋城关 湖北武汉
黄花涝龙舟赛感吟
榴花怒放点丹红,汉水难休竞渡风。
两岸人声惊不断,千桡虎啸叩无穷。
由来屈子相思绕,最是王孙别梦同。
驱逐鱼儿齐入阵,壮心龙气许凌空。
作者: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樱花诗书画社社长
25.秦友元 湖北鄂州
《府河》
一条府河千条舟,两岸万众注目睹。
借问今日是何年?离骚精典奏不休。
作者:原空军飞行员、空军师政委
26.陈源乐 武汉黄陂
临江仙•端午黄花涝赛龙舟
节临端午府河秀,黄花涝赛龙舟。六支蚱蜢昂龙头。鼓声响百里,桨舞击中流。
遥忆灵均忠楚国,投江千古哀愁。前贤傲骨永长留。年年尝粽子,忆念思悠悠。
作者:原黄陂区教育局书记
27.林明金 武汉黄陂
府河岸边观龙舟赛
龙舟竞赛撼山河,各方观众聚湖坡。
倒海波浪摇壮丽,恢宏气势响铜锣。
齐心划棹声声鼓,协力挥旗步步呵。
府河岸边见豪气,拼搏儿郎快如梭。
作者:原黄陂区横店街纪委副书记
28.冯明胜 武汉黄陂
贺黄花涝第十三届端午龙舟文化节
五月菖蒲艾叶香,黄花涝里万人狂。
龙舟泊岸腾喧笑,锣鼓惊天震艳阳。
拥醉翻波湖水影,争先拍棹锦标装。
衔恩共许灵均意,恰是佳时竞渡祥。
作者:原横店街中学资深教师
29.刘善堂 武汉黄陂
黄花涝第十三届龙舟文化节有赞
又是端阳赛龙舟,古镇沸腾万人游,
涝湖堤岸旌旗列,盛装龙舟立码头。
喧天锣鼓助雅兴,观众呐喊震芳州,
令下轻舟似箭发,壮士挥桨竞风流。
作者:原黄陂区发改委享受副区级领导
30.王琼 武汉黄陂
祝贺十三届龙舟文化节圆满成功
彩帜飘飘亮眼眸,人声鼎沸府河洲。
三清书院不平静,墨客骚人几许酬。
呐喊声声锣鼓震,摇划阵阵碧波游。
民风纯朴高潮起,龙马精神万古流。
作者:黄陂木兰书画院院长
31.刘德芳 武汉黄陂
贺黄花涝第十三届端午龙舟赛文化节
端午黄花涝,龙舟竞渡忙。
旌幡齐焕彩,锣鼓响铿锵。
墨客挥椽笔,游人赋锦章。
离骚千古颂,华夏乐安康。
作者:深圳京韵诗社会员
32.陈后成 武汉黄陂
赞黄花涝赛龙舟
古镇男儿驭激流,黄花涝里赛龙舟。
咚咚战鼓响云外,猎猎彩旗飘岸头。
百里驱车来助阵,万人空巷喊加油。
端阳习俗内容富,文化传承促旅游。
作者:深圳京韵诗社会员
33.黄鹤 湖北武汉(右)
龙舟号子
众汉嗨哟桨破波,风雷如矢赛星河。
九天是处千川竞,华夏经年五月歌。
只为驱邪救屈子,便将缚粽散汨罗。
人间从此添豪气,舟载乾坤浩气多。
作者:黄鹤诗社主编
34.吴世干 湖北武汉
黄花涝看龙舟赛
端阳传统留,吃粽赛龙舟。
古镇千年旺,黄花万绿稠。
府河腾浪细,家畜卧汀州。
先到满坡挤,后来寻位愁。
凌波怀壮志,击楫博中流。
擂鼓聚全队,冲锋争上游。
沿途拼尽力,分组拔头筹。
复赛桨尤密,夺魁谁最牛。
围观齐使劲,含笑喊加油!
【依《诗韵新编》用韵】
作者:武汉诗词教授
35.刘林 武汉黄陂
千年古镇黄花涝第十三届龙舟文化节
千年古镇黄花涝,临水而建,舟楫往来,商贸繁盛,人烟辐辏,古韵犹存。昔人云:“黄花涝者,乃千年之瑰宝,龙舟文化之渊薮也。”今逢第十三届龙舟文化节,古镇之盛况,群英荟萃,欢声雷动,共襄盛举。
黄花涝之龙舟,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其舟身轻盈,雕刻精美,彩绘缤纷。舟上健儿,奋楫争先,身姿矫健,如龙出海,皆为水乡精英,身经百战,技艺高超。龙舟之上,彩旗飘飘,壮士挥汗如雨,奋力向前。他们配合默契,动作协调,展现出水乡人民的团结协作精神。
是日也,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古镇水道,碧波荡漾,龙舟竞渡,百舸争流。鼓声震天,桨影翻飞,健儿奋勇,观者如潮。岸边观众,欢呼雀跃,掌声雷动,喝彩之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为健儿助威。
古镇之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商铺琳琅满目,游人络绎不绝。或品茗论道,或赏花赏月,或观戏听曲,各得其乐。而龙舟文化之展览,更是吸引众多目光。古人之智慧,今人之传承,皆在其中矣。
嗟乎!千年古镇黄花涝,龙舟文化节之盛况,实乃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吾辈当珍惜之,传承之,使之绵延不绝,永放光芒。
龙舟文化,体育盛事,展黄花涝之古韵今风,显中华民族之龙舟精神。团结、拼搏、奋进,乃龙舟文化之精髓,借此机会,展千年古镇独特魅力,弘扬水乡文化,传承龙舟精神。
故曰:黄花涝之龙舟文化节,乃千年古镇之盛事,亦中华文化之传承。愿吾辈共襄盛举,继往开来,愿古镇黄花涝,龙舟文化代代相传,永远熠熠生辉,将龙舟文化发扬光大!
一
千年古镇黄花涝,碧水悠悠映天光。
龙舟竞渡波涛起,鼓声震天响四方。
健儿奋楫争先后,观众欢呼声浪长。
文化节里情意浓,古镇新貌展辉煌。
二
千年古镇黄花涝,龙舟竞渡水波摇。
鼓声震天惊云起,桨影翻飞映日高。
十三届逢佳节庆,四方客聚乐逍遥。
文化传承扬四海,古镇新貌展风骚。
三
千年古镇黄花涝,龙舟竞渡浪滔滔。
十三届逢文化节,欢声笑语满江潮。
彩旗飘扬迎风舞,鼓声震天震云霄。
古镇新颜展风采,文化传承耀今朝。
四
千年古镇黄花涝,碧水悠悠映碧天。
龙舟竞渡波涛涌,鼓声震天响震川。
健儿奋勇挥桨橹,观众欢腾笑语喧。
文化传承展风采,共庆佳节乐无边。
五
古镇黄花涝水长,龙舟文化节盛昌。
千帆竞渡波涛涌,万众欢腾喜气扬。
鼓乐齐鸣震天响,旌旗招展映日光。
传统文化传千古,古镇新颜焕辉煌。
六
古镇黄花涝水边,龙舟竞渡浪花翻。
鼓声震天惊鸥鹭,桨影摇风映日圆。
千载文化传承久,十三届会庆丰年。
欢声笑语满江畔,共庆佳节乐无边。
七
黄花涝里龙舟欢,水波荡漾映晴天。
十三届节今又至,鼓声阵阵震山川。
健儿奋力划桨橹,观者喝彩声连连。
文化传承显魅力,共庆佳节乐无边。
八
黄花涝里龙舟忙,水波荡漾映天光。
十三届节今又至,鼓声震天响四方。
健儿奋勇争先渡,观者欢声似海洋。
文化传承千年久,共庆佳节乐未央。
作者:湖北省古物收藏协会会员
36.王治清 黄花涝
浪淘沙(新韵)
古镇湧新潮,府水滔滔,史诗如画现今朝。水碧空蓝青透野,秀丽娇娆。
看俊美飞桡,呐喊声高,龙舟竞渡显英豪。情切直奔东去海,独领风骚。
作者;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37.罗建华 湖北武汉
欢乐黄花涝
十里八乡狗不咬,千顷湖水息波涛。
一河两岸呼声起,双面龙舟浆作刀。
古镇汨罗连楚地,文人墨客竞风骚。
传承民俗颂经典,痛饮举杯酒喝高。
作者:原武汉园林局退休干部
38刘敦忠 武汉黄陂
(墨镜待换)
重五涝乡观舟赛感言
正是粽香碧艾时,涝乡重五观舟驰。
蛟龙戏水翻白浪,雷鼓击节和楚辞。
汨水沉冤悲广宇,楚俗投粽寄哀思。
大夫忠义颂千古, 爱国情怀应秉持。
作者:原黄陂滠口刘集中学校长
39.石艳 吉林市
鹧鸪天·赛龙舟
一曲离骚唱九州,黄花涝上竟风流。
蛟龙破浪如飞箭,鼓角吟歌荡渚鸥。
骋水碧,掠山幽。时闻两岸喊加油。
头筹但许同心铸,自有豪情天地收。
作者:吉林市雪柳诗社常务社长
40.聂德仙 武汉汉阳
黄花涝古镇游
携手同侪古镇游,此间盛景领风流。
府河水碧鱼虾戏,铁佛神闲名利休。
几只雄鹰翔宇际,千年故事上心头。
流连烂漫黄花地,无限诗情一律收。
作者: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樱花诗书画社副秘书长
41.张晓明 湖北武汉
七律-心碎端阳
节至端阳花掩醉,心悲落日雁声狂。
龙舟洒泪苍茫处,虎艾回肠楚汨乡。
五色彩烟流岁月,三杯清露映忠良。
歌诗百代荆人泣,祭礼千秋屈志殇。
作者:武汉市教育部门工作
八,书法贺赠
特照
聂家声 武汉军干所
作者:原武汉通讯指挥学院将军
1.文昌佑 湖北武汉
作者:国家一级书法师、【三清书院】执行院长
2.吕凤亮 河北秦皇岛
作者:国家一级书法师、秦皇岛战友书画院院长(中)
3.武德品 内蒙锡林浩特
作者:国家一级书法师、【三清书院】名誉院长
4.徐国康 武汉黄陂
作者:武汉黄陂书法家协会会员(吴江涛联)
5.于新民 山东滨州
作者: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三清书院】执行院长
6.胡圣辞元 湖北武汉
作者 :国家一级美术师、2004年6月10日,曾代表湖北省书画界为温家宝总理当场作画
7.张安宇 湖北武汉
作者:国家一级书法师、【三清书院】副院长
8.王保康 斯洛伐克
作者:斯洛伐克女史、孔子学院教授、【三清书院】名誉院长
9.聂德仙 湖北随州
作者: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三清书院】副院长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