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苏轼《赏花》仿作《夜雨》
吴世干(湖北)
问谁陪夜雨霏霏,夜雨霏霏去未回。
去未回村人独醉,村人独醉问谁陪?
*
恭录苏轼《赏花》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渔歌子•吟端午
王明松(湖北)
菖蒲茉莉别样香,竞渡龙舟水上翔。悠汩水,纪端阳。粽子飘香乐业煌。
渔歌子•晴日风
王明松(武汉奓山)
晴云飘舞映劲松,暖气流吹雅惠风。祥光耀,惠风功。桑梓繁花瑞气通。
忆秦娥-儿童节到,爷伴孙笑
黄汉民(湖北)
游嬉园。旋转木马飞天悬。飞天悬。惊喧刺激,孙子开颜。
接连碰碰车流欢。横冲直撞非功闲。非功闲。无踪惧感,勇往当前。
谒金门-童年往事,今非昔比
黄汉民(湖北)
天伦阔。虽老顽童快活。往事如烟花己脱。今昔非彼物。
把酒言欢江月。滋润怡情相悦。纯善孩儿时代洁,常念终久别。
探春令-孩提时代,纯真可爱
黄汉民(湖北)
七旬老汉忆童年。颈上红巾糸。志情不忘初心遂。小淘气、今回味。
踢球爬泳迷藏事。捕蝉掏鸟至。小打时小闹。开心康乐。万事都随意。
外吟诗三首
黄汉民(湖北)
(一)
夏日池塘南水映,黄莺昂首向天歌。
廊桥风景游人息,蛙噪蝉鸣弦外多。
(二)
山翠厨烟云散处,古城民宅平安福。
小康生活幸承星,自食晾台窗外谷。
(三)
似箭光阴月飞逝,时间越久越明势。
哀声喜努本平常,心绪好憎自控制。
五律 荆州东门谒屈原塑像有吟
孙斌(湖北荆州)
天问自然神,九歌情可陈。
思惟关国事,抱一守真人。
启沃今存道,忠诚世有春。
寸心千古后,华厦颂灵均。
颂炎帝神农联(二副)
金桓敬(湖北随州)
千秋朝始祖,祈中华雨顺风调,花红日丽,烈山永绕九龙气;
万姓拜神农,祝盛世人和政善,燕舞莺歌,姜水长流五谷香。
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灿烂,山河铭记祖先德;
纵横三万里,神州画卷辉煌,日月讴歌炎帝功。
端午祭屈原
王淑琴(广东)
拂堤扬柳荡明旌,桂棹招魂祭濯缨。
抱石身先风韵亮,怀沙笔绝德音宏。
汩罗两岸歌骚圣,楚郢千秋颂俊英。
求索津途酬遂愿,潇湘万象尚欣荣。
桂花粽子香
李永华(山东)
年年尘世过端阳,可叹寒宫无黍粮。
玉兔探家粘米带,嫦娥还礼桂花装。
捎回佐料重蒸煮,给予居民共品尝。
从此传来天上物,人间粽子更增香。
儿童节忆(通韵)
窦建中
儿童节日忆童真,烂漫韶华未染尘。
旧庙求学聆教诲,新朋结伴戏河滨。
痴迷课外吟诗赋,最喜颈围红领巾。
岁月蹉跎流远去,蹒跚已是古稀人。
水调歌头•端午
肖志保 (荆门)
春落荷风舞,暑散柳丝悠。野田新麦垂穗,青稻正梳头。深院榴花红晕,曲岸凌霄妩媚,萤火锦屏流。湖面蜻蜓闪,水底蟹虾浮。
雄黄酒,犄角粽,祭先猷。灵均天问,何以兰佩解千愁?击鼓驱除悲恨,
擎帜欲消愤怒,一啸浪飞舟。且借西江月,银缕泻琼楼。
端午感吟
张明大(湖南)
端午粽飘香,离骚楚国扬。
湘祠思屈子,汨水品陈章。
魄系朝中客,魂牵汉界疆。
龙舟重演义,鼓角慰忠良。
华夏端午情思
刘天华(武汉)
棕香古国五千年,人类文明世领先。
艾草雄黄驱疬气,龙舟竞发载尧天。
夏夜烦蚊
刘天华(武汉)
熄灯就寝睡朦胧,怎奈饕蚊耳畔哄。
瞅准时机伸玉掌,拍疼脸颊竟抡空。
七律 端午节感怀
吴国泉(广东)
楚客端阳香粽子,屈原別驾影清郎。
浩然罗水祭忠烈,安道祥辉哭圣篁。
争奋优贤军事耀,有恒乘兴国威扬。
诗词律韵凄伤感,风雅歌声婉静觞。
鹧鸪天·迎端午观龙舟感怀
周文忠(湖北)
欲向端阳觅楚辞,一河两岸吊宗师。风狂雨骤龙舟舞,浪滚波翻劲旅驰。
鼙鼓响,激情飞。摇旗呐喊助神威。水乡一片沸腾景,壮我神州壮我诗。
湘月·端午怀古
温国庆(湖北)
楚魂归否?有年年端午,几湿衣裳。独醒当年空寸断,《哀郢》遗曲堪伤。垂涕民艰,奇辞天问,悲国九歌殇。汩罗仙去,《离骚》忍诵回肠。
乡俗竞渡龙舟,门庭艾草,蒲月粽争香。把酒相揖求索路,寄语犹感情长。洁质苍颜,性灵未了,惜别意无央。历朝如戏,世间莫演荒唐!
七律 端午祭屈原
叶文峰(湖北)
端午邀朋赴岳游,汨罗江里赛龙舟。
旌旗猎猎飘青岭,鼓乐声声伴碧流。
屈子冤魂何日去,怀王错恨几时休。
离骚一曲传千古,祭吊贤臣举国愁。
夏日时光
贾建山(河南)
飞快时光夏日明,阶前翠色显真情。
池塘碧叶荷香溢,石径青枝竹影呈。
果熟依然撩客意,鸟啼本是放歌声。
缤纷多彩陌阡秀,万里江山紫气盈。
洪泽湖湿地采风五绝句
李厚仁
一、梦幻水杉林
水上漂浮一片林,不枝不蔓气清森。
亿年灾祸傲然对,呵护生灵有本心。
二、水上漂表演
水上漂表演
红衣一领裹阿娇,独竹为舟水上飘。
仙乐悠悠催客醉,惊看舒袖展妖娆。
三、惊于女骑手“铁笼飞车”表演
弹丸之地视通途,交叉追随并驾驱。
急若流星惊客胆,英豪行里有娇殊。
四、乘船赴岛
缓缓画船芦荡行,湖心岛上仰群英。
练兵抗日斗顽匪,耳畔犹闻喊杀声。
五、抚小石磨
小磨圆圆貌不惊,周身抚遍意难平。
百年齿印犹清晰,刻着军民那段情。
江城子.忆儿时端午节家乡赛龙舟
裴光华(武汉)
蒸粽插蒿夏日中。古城东,竞争雄。人头攒动,十里破长空。击水楚天腾细浪,千箭发,气如龙。
儿童节感怀
李冠群
淡看光阴去,童真岂往还。
拈杯思有梦,回首感无颜。
莫重非和是,何言窄与宽。
且搴韶岁尾,撷趣水云间。
儿童节即事
李冠群
回首半生浮梦远,恰看稚子笑眉扬。
听莺扑蝶随风乐,共舞争歌绽蕊芳。
鬓上已然栽雪刺,眸中又见坐黉堂。
偷偷裁个红巾戴,我亦当年小二郎。
西江月·儿童节忆怀(新韵)
李冠群
放步田塍窄窄,凝眸天上蓝蓝。清溪嬉戏共潺湲。满眼星河灿烂。
恰是乱生鹤发,岂堪再觅童颜。东风入梦放飞鸢。犹在心中缱绻。
水调歌头•六一寄怀
李冠群
缕缕榴风吻,思绪又升腾。千帆过尽,一抹童趣顿然生。争学孔融故事,嬉种村溪旧雨,浮眼是曾经。谁解个中味,不见布衫青.
鬓留白,心留梦,入云觥。韶光不再,镜里难测悴颜明。总是乡愁未舍,莫道尘襟何豁,掬月涤烦酲。欲索天真色,绕耳是童声。
七绝·我们小时候
墨脉
家长无需在眼前,时常野外玩疯癫。
幸而拐卖当时少,否则犹为链子拴。
小时候的野趣实在多,爬山玩水,并且都没有家长陪同,从来不用担心安全。换成现在,不敢想象。
长相思•端午忆屈原
刘文君(湖北)
独清难,独醒难。词赋离骚赤胆言,忠君报国艰。
壮心寒,透心寒。五月龙舟思屈原,汨罗啼俊贤。
唐代六大书法家之褚遂良
孙德力
知文通史字尤精,唐楷书来褚体成。
笔吐龙蛇犹墨妙,气吞风雨自心清。
波平骇浪依稀见,力劲雄姿节奏明。
还笏归田辞阙谏,才章具在记齐名。
端午悼屈原
张良玉(湖北)
汩水端阳又涨潮,哀思屈子念《离骚》。
为官救国千般计,听政坑民五脏燎。
壮士无谋流泪雨,高才有恨赴洪涛。
栀花粽子赠诗祖,众上龙舟悼俊豪。
端午感吟
张弘
又逢端午韵飞扬,笔蘸遐思赋锦章。
屈子汩罗留仙影,《离骚》经卷筑辉煌。
吟诗总把贤人念,读史常欣警句芳。
千载中华惠泉涌,殷殷福址闪红光。
端午
吴郁元(湖北)
年年重五粽飘香,擂鼓争标响八方。
岁在甲辰兴未艾,人行子午感尤扬。
南江恰遇龙舟水,北地欣盘小麦仓。
四处楚骚吟朗朗,情怀殷切爱家乡。
“六一”有感
王佐臣(上海)
岁岁“六一”
今又邂逅
相逢却无言将泪咽下肚
妈妈洗过的红领巾
爷爷给我做的小木枪
一古脑飞出忆匣
笑呵呵相约返孩提
那久违校园
还有爬树掬鸟蛋金二胖
仿佛都张开双臂
庆贺意外重逢
作业偏不识趣催促
留声机水浒三国评书
还有她挂滿眼帘
童年比诗与画柔美
胜过壮丽朝霞与芦花
浮生若梦
惊回首风拂白发佝背人
骨子燃烧爱
与凌云志同声问
万千相思何用
菜包几个一壶茶,已是珍馐犹漫夸。
野果摘来分伙伴,清溪趟过捉鱼虾。
步行十里无曾累,眸揽千山倍觉嘉。
今日孩儿趣堪解,却言何故不乘车。
芒种
王楚雄
刈麦晒新粮,汤包格外香。
西山锄玉米,北畈插苕秧。
引水浇蔬圃,修渠灌堰塘。
渔夫垂钓线,哼曲咏斜阳。
炒猫粮
王兴伦
未顾看官笑痛肠,锅翻今我炒猫粮。
受潮只怪气曾漏,遭弃知因味不香。
金口挑肥忧体瘦,大厨献艺又何妨。
盛盘料是更鲜美,谁若存疑任品尝。
阳台上的花越开越多了
王兴伦
最数单苞欲放时,犹观神女下瑶池。
叶唯两两勤浇水,杈过三三尽入诗。
忆往能教心润泽,论今总觉眼迷离。
看它百朵齐争艳,不晓该夸哪一枝。
仲夏述怀
游金红
五月江鸥伴影融,桃红柳绿叠苍穹。
彩花漫放纷飞絮,露竹轻狂俏立嵩。
水岸风筝盈主客,广场晚舞乐婆翁。
铺笺着墨挥椽笔,画意诗情浪碧宫。
月夜
王佐臣(上海)
杯中摇曳月光
品尝着天穹花生般星星
在这静谧的夜晚
聆听来自大洋彼岸风声
又一个五月离我而去
想笑又想哭
澄澈又混沌思绪哟
理还乱
任凭嫦娥舞广袖
谁的人生不是悲喜交加
宁静与澎湃吻我诗
问小河为何波光粼粼
叹人生苦短宛如烟
有月无月都难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