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作者文中一目了然阿拉伯数字。)

在俄罗斯逗笑又哭又闹的婴儿
投稿作者:邓祝仁
2017年8月,我只身一人到贝加尔湖度假。十四日,我从莫斯科乘飞机返回伊尔库茨克。下飞机,上汽车,孩子一直嚎啕大哭,年轻妈妈没辙,满脸怒气,不哄不扶,放任厮号。一大车乘客百十号人显出了极不耐烦的神情,纷纷将鄙夷的眼光投向怀抱婴儿的俄罗斯少妇,少妇身边的乘客在陆续离开。
我正站在这位年轻妈妈身边,孩子的哭喊声就在我眼前我耳边震响回旋。我判断孩子大概六七个月,看了看表,已经深夜10点39分。不行,这是婴儿渴望爱抚、需要温存与获得认可的哭求。我得逗逗孩子,让他止住哭声。
老朽施展魔法,孩子马上被我吸引,停止了啼哭;继而,我将头移向扶手另一侧,小孩也将脑袋转向我的同一侧。我抓住时机发出逗趣之声……哈哈,小家伙也发出了稚嫩的声音;我露出微笑,他也露出微笑;我笑出声来,他也卡拉卡拉嬉笑起来,还伴以手舞足蹈。哈哈,哈哈,哈哈,笑声洋溢在车头车尾。一车人不约而同,将他们各种不同的或好感、或赞赏、或惊讶的神情投递予我。
我用蹩脚的俄语、英语加手势跟年轻妈妈交流。她和颜悦色地告诉我:小男孩快8个月了,平时在家不这样……身边朋友居然不动声色地拍下了刚刚我与孩子互动的难以忘怀的瞬间(照片时间显示期间只有两分钟)。
我将这组照片分享朋友圈,题曰:绝配一瞬间,希望年轻父母们在公共场尽可能地带好管好自己的孩子。
当时,我在心里对那位俄罗斯年轻妈妈说:孩子为何又哭又闹,恐怕是陡然间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见到太多不熟悉的面孔的缘故,在这种情形下,孩子难免不会产生恐惧感,而哭泣,而吵闹。这时,孩子特别需要呵护、爱抚、关爱,对孩子来说,笑比哭好!
此刻,我突然感觉,带好孩子应该是一个世界性话题。年轻父母在公共场所带好、管好自己的孩子,尽可能不妨碍他人,应该成为世界各民族的共识。因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极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我们身边不是也时常发现年轻父母或老人对孩子放任自流或管教不当引起纠纷的事情么?有时甚至导致争吵、斗殴之类本不该发生的令人遗憾的事情。
(V∧)桂林教授邓祝仁先生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