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奶酪》原名《蚁王》。我查了一下,《蚁王》是在《北京日报》副刊《小苗》上首次跟小读者见面的。发表的时间是1994年4月3日。责任编辑是常瑞。我谢谢常瑞,他有慧眼。听说,他已千古,我十分惋惜。
说真话,见到好东西,谁都想占为己有,这是人之常情。有了占为己有的心思,人就会动脑筋、想办法,这是人之常态。可喜的是,人的心灵有个刹车。在想占为己有并开始动脑筋想办法的时候,人会冷静地想一想,该不该?该,毫不含糊地行动;不该,毫不犹豫地刹车。这叫人的良知。良知能够催生良心。一个人,良知、良心兼而有之,就可以在足迹所到之处大受欢迎。人呀,要想有所作为,广开人缘、旺盛人气、通达人脉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在这个故事里,蚁王看到那块奶酪渣,想吃,是真心,是真情。可是行动之前,他宣布过一条纪律,谁也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处罚。他把纪律定下了,自己想违反,就要开动歪脑筋,让人看不见。于是,他利用职权,命令大家向四面八方散开。这是活生生的自欺欺人。幸好,当他把嘴巴凑近那块奶酪渣的时候,他的良知及时让他刹住了车。他果断下令,又把大家聚拢起来。他克服了自己的占有欲,守住了自己的尊严。
很多时候,人们会嘴上说一套,实际做一套,刹车失灵。这就需要有人监督。故事里的小蚂蚁就是一个监督者。其实,他嘀咕那几句,就是对蚁王的提醒。他盯着蚁王是希望自己心中的头目说到做到,做出表率。蚁王后来奖励他,就是对监督者的一种支持和赞赏。是的,我们不可能时时事事都完美,但我们只要有那份良知,让自己该刹车的时候刹得稳稳当当,我们就可以毫不含糊地说:“我们不是贪欲的奴隶,我们是真正的主人。”
纪律就是这样的东西:它约束人,不给人自由,但是我们如果自觉地遵守了它,它又会反过来保护我们,给我们更大的自由。定纪律,守纪律,为的就是人人舒心,个个都有兴趣把生活过得更加美好。
说到这里,我同样要谢谢把《蚁王》改为《一块奶酪》的朋友。蚁王变成蚂蚁队长,更加平易近人。希望小朋友们喜欢这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