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老的容颜
作者:陈希文
题记:
前几年,写了涉老话题的散文,今天重温,觉得饶有兴致,颇有道理。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人力不可抗拒,谁也难以逃脱。但在人们逐渐变老的旅途上,我们应有清醒的思考和明智的选择:时光在变,环境在变,生活在变,年龄在变,但人生的向往和追求不能变。我们应积极向上的活着,阳光快乐的活着,智慧优雅的活着,舒心健康的活着。一句话,夕阳虽短,不负余生。借《白鹭文刊》丶《世界文学》这个平台,将当年涉老的话题赘述于后,以飨读者。
时光飞逝,无情的岁月掠过了我65岁的年轮(今已到了古稀之年)。不经意间,我真成了家族中年长的老头了。退休以来,体弱多病,命运多舛,深感体质大不如从前了,面容也苍老了许多。近期,孩子们从微信上发回了我的照片,我和前几年判若两人,简直不敢正视,不敢相信,这就是现在的我。惊诧之余,使我回想起了近两年涉及我年龄的话题。
去年秋天,长子从广州寄回了些东西放在小区门房让我去取,正遇上坐在门房一位闲聊的长者,他见我莞尔一笑说:"你今年七十几了?"我说:“七十七丶八岁。""哦,从面相上看,你也就这岁数”。“你眼力不错,看的很准,谢谢关心。”我回应他。“你的孙子快考大学了吧?”“快了,快考大学了。借你吉言,盼能考个好大学。“哪里,哪里,挺好,挺好。”我点头表示谢意,再无回应。
与这位陌生的老者几句对话,却引起了我的深思。去年我才64岁,老者认为我已77岁或78岁。我的长孙仅6岁,正上小学一年级,我谎说了孙子快考大学了,老者却信以为真。这说明并非老者的视力误差甚大,而是我近几年疾病缠身,未老先衰,快速变老,展现在人们面前仅是一幅苍老的容颜和瘦弱的体质。
去年春节前,四十多年未见的西铁运校同学在西安相聚,见面后的好多人我已认不出了,也叫不上名字。他们见了我也两眼发呆,不知我是哪位。时间夺走了我们的青春年华,当年的容颜不在,苍老的相貌让我们已难以相认。可见时间对我们是多么的无情,又是多么的残酷啊!
前几日,我灶房的水管堵塞,水量过小,我请几位水工师傅来家修理,其中一位问我,"今年七十几了?”“我65岁,不到70,”我回复道。“看你的面貌我以为七十四、五了,谁知你还没过七十。”说罢,他摇摇头,好象我说了谎话。
此后,我将这几次的境遇给老伴说:“岁月不饶人,我已真成了老头子了。难怪小区的人见了我都在称呼前加个“老”字,称老兄、老叔或老爷爷。”老伴却说:“你以为你还年轻着呢?自从腿做了手术后,你走路一瘸一拐的,还不如80岁的老头儿。"老伴的回话似同给我浇了一盆凉水,让我的情绪骤然一落千丈。
经过一段的静心沉思,我对这个"老"明白了许多。人生旅途甚短,从小到老,这是自然规律,人力无法抗拒。不必为老而泛愁,而忧虑,而恐惧。关键是我们怎么面对慢慢老去的人生过程。人常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不服老”,"老来俏",“老辣”,“老练”等等……这些关于"老”的溢美之词,是赞赏,是褒扬,是希冀,是鼓励,积极、阳光、上进,充满了正能量。从这个角度讲,"老”有什么不好吗?
诚然,应看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还应看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又是人生最后的一段壮美历程。我们不能怕老、恐老、等老,以至于衰老成了老朽,自认老来无用,老不中用,老来多余……这种悲观失望、消极颓废、老了等死的老年观是万万不可取的。
说到这里,不禁使我想起了前些天从网上看到两则关于年龄的话题:一是"七十古稀今不稀,八十正到中年期,九十出头可称老,活到百岁才称奇”。这是当今鼓励老年人長寿的顺口流。二是又看到讽刺中国人老龄观的言辞:当代到了七十岁以后人们在干什么?中国人七十岁就考虑怎么养老?怎么提前选择墓地?怎么安排后事?等等。而外国人七十岁了正逢人生第二春。美国人七十岁了考虑怎么竞选争当总统,英国人、日夲人考虑怎么能当上首相,西方发达国家七十岁了考虑怎么当董事长、总裁之类,还有一些文化艺术王国,七十岁以上还在競争世界影视艺术明星……
看来中外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文化艺术不同,也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但有一点可以明显看出:中国人的老龄观比外国人似乎显得保守,显得悲凉?没有外国人那么开放?那么乐观?不过网络上这些说法是虚拟的,没有指具体的对象,这里权当是个笑料而已,并没有丝毫崇洋媚外、自我贬损的意思。只是说明在老龄观上中外的不同而已。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洪流一浪高过一浪,国强民富,国泰民安,老人的养老幸福指数大大优于国外老人,老人的社会保障是全世界最好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跨入老年行列的我们的真切感受!生活在中国国度的老人,是多么的安宁和幸福啊!
时光不催,容颜自老,精神不垮,心态要好。让我们在慢慢老去的人生旅途上,活出健康,活出快乐,活出精采。
2019年4月16日于渭水之滨
作者简介:
陈希文,陕西乾县人。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員,咸阳市职工作家协会顾问。一生务过农,当过铁路工人,从事党政工作四十三年。曾先后任过乾县团县委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委宣传部长。后又调任永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等职。多年的职场生涯养成了酷爱学习,勤于思老,务实敬业,笔耕不辍的好习惯。曾出版文论专集《情怀》和纪实文学《驿路心雨》。《品茗幽香》《人到中年》《青出于蓝》是作者花甲年后的散文诗歌专集,真实地记录了退休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感悟,弘扬了主旋律,充满了正能量,对后代人的学习、成长、进歩、做人有一定的励志作用。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