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首歌的距离(组诗)
■黄明山
高九线
陡然看到高九线我打了一惊
于是就起了猜测之心
不知是对是错
急匆匆去寻找结果
我问路牌附近的居民
高九线是从哪里到哪里
Ta摇摇头
“刚树的牌子,搞不清楚”
终于找到了答案
其实答案早就搁在心间
高湖台,九合垸
果然。我不能不折服我的判断
曾经,一个在故乡的西头
一个在故乡的东边
我童年的方位感
具体而朦胧
原来,地名里的乡愁是往事的按钮
一点就通
两只矿泉水
两只矿泉水
在自动购物柜里站立着
等待着
等了好久好久
已经等到让人看不出是在等待
荷花开始接近尾声
早到的星辰
和迟来的晚风
打着蝉声四起的时间差
来了,来了
扫码购物的人眼睛一亮
“拖船埠矿泉水”
一声咕咚,又一声咕咚
两只矿泉水被一把把握在手中
商标上的字都会唱了
“心上的水,水上的路
天下有个拖船埠”
找到目的地的矿泉水
双双抖落风尘
咕咚咕咚的样子
分明是幸福在绽放
午夜蝉鸣
又一次梦中醒来。窗外
偶然的蝉鸣
把午夜的安谧戳了一个洞
被叫醒的人多么幸运
甚至不能叫孤立
没有立锥之地
躺在往事的铺陈里
一片亮光
默看曾经念想的人,款款走来
挥之不去的喜忧参半
靠近现实生活
午夜蝉鸣
叩问午夜的圣洁
一声声灌制行将遗落的天籁
没有可比性
吟唱在自己的世界里
让具体的倾听者
选择沉睡,至少,在拂晓前

季夏的荷花
踩在季夏的最后一天
黄昏还未黄
荷池里的荷花依然那么好看
依然能
点燃摘取的欲望
摘取说白了就是折取
荷梗不弯腰
挨近路边的荷花却一个个不见了
剩下的几朵流连
专挠顾盼者的心思
再怎么小心也会打湿一只脚
进而打湿一双脚
一切都超乎想象
季夏之末的荷花如此弱不禁风
一碰即落的荷花瓣
仿佛捉摸不定的分离
飘落在草丛里
幻化为指缝间的流星雨
弯腰拾起某片荷花瓣
惯性似地用鼻嗅
没有,没有
荷花的香气都到哪儿去了
眨眼将临的七月
短得像谶语
只有,一首歌的距离
点赞的一瞬间
心一闪,你又点赞了
那么快的速度
笑得好看,估计看都没看
你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
朋友三六九
我还得一四七、二五八地看过来
她曾经对我说
“不要动不动就点赞”
我一阵茫然。免不了疯长的小心思
冷不防手指一碰
便点开了公开的秘密
世界最大的圈是朋友圈
点赞的一瞬间
世界就跑到了你面前
话又说回来
该点赞时就大胆点
千里万里也能把冰冻点燃
针线活
穿针引线是一个细致活
我要让自己细致下来
安静下来
多年了
这些衣物和我潦草地过着日子
掉扣子,炸线,毛边
一大堆问题
今天,我把它们翻找出来
我的视力好
好到莫名其妙
针将就着用
线可以换各种各样的颜色
天气多变
这是岁月培植的经验
增减衣服越来越变得刻不容缓
看看这几条裤子
连紧腰处的关键扣也被省略了
好在皮带的掩盖
问题没有暴露
但一旦皮带出故障就不得不提着裤子走
不想那些了,糊弄过去了
现在,我把裤腰的扣子钉好
打一个很牢很牢的结
对,我没有用顶针
我想我让针也让教训走动的力气
还是有的
一次性光阴
与其说着迷,不如说珍惜
这表面略显粗糙的一次性光阴
油画般细腻
浅夜,阶梯桥上的眺望深沉
天空呵护隐蔽
看山,看水,看上弦月
在出没中融为一体
不约而同说到今夏的热
真热!词已穷
烦躁的人们
不约而同说到今夏的热
从喉咙里哈出一个字
热
比往年任何一年都热
热成这个鬼样子
地球活脱脱一个热气腾腾的大蒸笼
蒸得经验等于零
呆在空调室
我们的处境千差万别地差不多
我们不约而同想到
未来的未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
如果在天黑前
仍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我想
只会出现一个结果
今后的夏天越来越热
被叫卖的夏天
叫卖声安营扎寨
夏天就有了前沿阵地
人间恰似战场
或者生意场
夏天是拼出去的和被叫卖出去的
这些瓜果
是冲锋陷阵的战士
打头阵的当属西瓜
紧随其后有香瓜、梢瓜、变瓜、八棱瓜
以及酸梅子、末李子
它们都经过了强化训练
在叫卖声中行军
一去不回头
被叫卖的夏天是夏天的捷报
带着雨水的潜意识
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
叫卖声此起彼伏,宛若胜利的消息
多么好啊
夏天走好了夏天
酸甜当步,没有虚度
晒几个太阳
晒几个太阳
麦子或谷子就交头接耳地干透了
晒几个太阳
板油马路就有了冷却后的黑夜
晒几个太阳
脸就成了命运中的彩绘图
晒几个太阳
思念的嫩芽就长出甘苦自知的阔叶
晒几个太阳
人间四季就开始渐次分明

作者简介 黄明山,湖北潜江人。中国作协会员。千余件作品散见《当代》《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散文》《青年文学》《文艺报》《人民日报》等报刊。诗歌《蛙声里的蓝天》、散文《打药的农民》获中国人口文化奖、散文《听疯人拉二胡》获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小说《爱情歧路》获《小说选刊》全国小说笔会一等奖、组诗《隐形的飞翔》获《长江丛刊》年度诗歌奖,散文集《寒冷的味道》获中国散文学会首届中华之魂优秀文学作品征文一等奖等。散文《寒冷的味道》《鸟语》、诗歌《小孩与桌子》等选入中考试卷、高考真卷及中学语文阅读教材。著有诗集《立交桥》《钢琴与排箫》《约等于故乡》《透过黄瓜花叶》《过渡色与延伸线》、散文集《寒冷的味道》《墨绿的地平线》等十余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