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一游,中华文化的6圣(1)
2024年第一次出远门,这已是清明之后了。清明后天地清亮,大地披上了彩装。原计划本年度去陇原甘肃,寻根华夏5千年之前的文化脉。结果一个念头转到了东夷。想到中华的又一源头看看。从太原直接乘高铁到了山东的曲阜。
下午到了曲阜,高铁下站后坐了公交车到达市区。出外旅游一定要慢节奏,款款而来,悠悠而去。现代交通工具便捷的很。岀租车,网约车手机上一点就到。但我选择的是速度慢行的公交车。讨便宜其次。来到陌生的地方观山景看世界,公交车最好。车的沿路站点都是地标。企业学校购物中心文化高点逐一能扫入眼帘,信息量贼大。从曲阜的高铁东站岀来,一路闻到的就是古鲁国的气息。孔子文化濡染遍这片大地。儒家的经典名言随处可拾。曲阜的大小建筑都喜欢沾点儿古风,顶部戴着青瓦檐的歇山式帽子,形成特有的风格。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会济南市南端,是山东省的县级市,属于济宁市管辖。沿线以平原为主。新春好季节,满目绿色。这里气候温和,虽还在4月中旬,麦穗已秀出了模祥。
曲阜,故名思义,是地理意义上的概念。曲,是弯而直。阜,是平地上凸起的山丘之势,不属于高耸的山岭。这样大片平而不平的形貌组成了地势,实际是平原主基调。可以理解为不规则的高低不平状。
曲阜现有40多人口,小城不大名声大,有人描述是东方圣城,相当于以色列国治下的"耶路撒冷"。耶城是世界几大宗教的源地,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都认为这是他们的祖源地。
曲阜有点儿这个意思。一般人只知道全世界各种颜色的人跑这里是祭祀孔圣人来了。中国文化三大脉,儒释道,曲阜是儒教的圣诞地。实际上曲阜这片土地充满的灵性绝对是世界顶级的。比孔子更大的先圣们,如炎帝的都城,黄帝的岀生地寿丘,少昊的生长地,儒家的元圣周公旦等。至于孔子之后的亚圣孟轲,孔夫子弟子颜回,还有若干圣贤们生长这里的痕迹物证。曲阜集中了如此众多的伟大,不称奇不称绝不行。这块神奇的土地养育过这些个伟人,伟人们又给这片天地凝聚了无与伦比的文化浓度。
越琢磨越惊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早在途中,就找到了歇息的旅馆。把自己安顿在孔庙老城的门口。外出选择栖息的窝子很重要。道经有句话叫"居善地",不是善良,是适合的省时省力之地,环境还好。交通便利。一出门做好功课,该去哪里好规划。
下午4点,还有足够的时间。首站是孟子。
(一),凫村,孟子故里,孟林曲阜往南12公里,就是儒家门庭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亚圣的故里凫村。
曲阜往南20多公里就是邹城市。孟子文化的纪念地与孔圣一个范本,孟庙,孟府,孟林系列。都在邹城市的城区。邹城以孟子的家乡为骄傲。
孟子故里实际上是曲阜,属于曲阜小雪街道的凫(念浮)村。故里之争一直是现代文旅的核心话题,历史纠缠不清的东西太多。按说孟子的岀生地故宅就是曲阜人,与孔子是土地一脉,地道的老乡。故里概念一般很模糊的。大概是曲阜有大成先师孔圣人,孟子后来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又带他"三迁",迁到邹城学习成长,他成为邹城人当也无可厚非了。
凫村处于曲阜市和邹城市两地的交界,一条连接两地的104国道。打了个网约车,20分钟就到了凫村。国道横穿村落。醒目的高大牌坊映入眼帘,上写着"孟子故里"。从石牌坊走到村中不到2百米,四下里张望,寻找与亚圣孟子相关的故宅标志。路边有石磨,有位大嫂领着小外孙在碾压小豆饼。于是上去问询。大嫂指着石磨旁边的一所老宅子说,这就是孟子家的老宅子。这才仔细看过,门头上有不太明显的字样,"孟子故宅"。老门楼子比周边的房子还低矮,简陋。院墙也不高大。木门铁将军把门。进不去。
于是我围绕院墙转了多半圈。小院也就不到2亩地吧。从后墙望去,院里有一间祭祀的正殿,院内一棵参天的柏树,还有一棵更古老的枯柏仰天直立,虬枝象龙形。古树是真的,房子是复建的。2300年了,砖瓦也早成了泥尘。
没有来参观的游人。不被打扰,仿佛是自己独享这份与亚圣神交的专利,反而感到有贴切感,是缘分。至于进去能看到什么,并不重要,来过就好。与历史人物相见,那都是暗物质间的量子纠缠,是灵魂的相会。闻到灵魂遗散的香气足够。
与门口的大嫂和她的女儿聊天。听她们的口气,为凫村有这么一位伟人自豪。并说凫村人有近一半人是孟子的后代。此外还有一批孔姓的。孔孟之道在这里传承是骨血里的。
大嫂说平时来孟子故宅的人也不多。这个不必她说,没有标识,车辙印也少见。现代人的眼睛里只寻找高大上的水泥作品,喜欢眼球作品,甚至醉心故弄玄虚。对真正的文化沉淀熟视无睹。
心满意足的准备离开时,大嫂操着一口纯正的山东方言,说你应该去孟母林那边看看。人的无知是普遍的。尽管我来时做了功课的。我说远吗,大嫂的手顺手一指,说往东也就一里来地了。抬头望去,凫村的东面有一座山包映入眼帘,拔地而起的小山相对有百十米的高度。山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松柏树。
于是照着村嫂指点的方向一路向东。出了凫村的东口,就到了小山脚下。小山是用围墙圈起来的。当时也不知其内容,是孟母还是孟陵,一时没搞清楚。从西向东走。虽然咱不是看阴阳的风水先生,但一般阴阳宅要居善地。《道德经》中,"一阴一阳之谓道,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占卦看风水的总纲了。
顺便百度过,才知道凫村东的这两座小山包称之为马鞍山。平原突兀的拔起两座山,形状似马鞍。证明好风水真是有它的道理。天地有兆示,这里生长岀普天敬祭的亚圣孟子。还是双峰屹立。孟子的母亲也因教子有方,一并进入中国历史上称颂的"三贤母亲"。另外两位贤母,一位是三国时期"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徐的母亲是爱憎分明,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徐庶足智多谋,一肚子学问。为什么"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因为牢记母亲的教诲。他是汉室的忠良,不能为奸雄曹操建功立业。第三位贤母即是南宋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飞之母。她给儿子岳飞背上刺字"精忠报国",显示了中国母亲高尚的民族气节。
"孟母三迁"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孟子自幼丧夫,一力培养他的母亲可谓用尽了心思。含辛茹苦的生活没有压倒她,盼子成龙。为儿子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所以三迁其地。头一次为孩子读书安静,迁到村口墓地附近。这里经常有白事儿发生,送终的人群悲泣送别。阴气太重。小孟子的世界充斥了生离死别的影象,他也经常学着别人悲悽悽的哭泣。孟母急了,二迁到闹市之中,阳气旺盛。不想喧嚣的集市中商业铜臭味道太浓,小孟子很快沾上了买卖人的习气。这可不得了。商在当时是很低下的社会地位。时间一长非歪成一个奸商不可。可怜孟母育子心,不顾苦劳,于是赶紧的来了第三迁。这下好了,在学堂附近,经常看到的是稚稚学语的少年,听到的是瑯瑯齐声的诵读书本声音。小孟子在环境的影响下也如饥似渴的爱上了读书。儿子孟子还不辜负母望,刻苦研读,自然也是天赋异禀,终于成为了历史天空的巨星。孟母教育培养儿子的过程也成了千秋史话。
有意思的是,我们山西太谷县当地也口传着"孟母三迁"的古老段子。而且有鼻子有眼。太谷县有孟高庄,孟母祖籍就是这村。婚配到山东之后,不久丈夫去世。于是孟母把儿子孟子带回到山西太谷县的娘家来抚养。这样和山东曲阜的凫村也接上榫了。听来很有历史逻辑性,不是牵强附会。21世纪,山西文旅投资集团在太谷城北乌马河畔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康养园,其中一个组团建筑就是孟母三迁的历史文化园。一座几十米高的青铜孟母像巍然屹立其中。难知孟子有没来过这里,也算一段历史插曲。可以假设孟子来过外婆家太谷呆过几年,然后又在少年时回到故乡邹城也在情理之中。给太谷留下了一些圣迹,也是千秋万代的荣耀了。
孟子在哪里长大的,历史的官司打不成。绝大多数的信息描写都说孟子是"邹人",即紧邻曲阜的今邹城市。曲阜是春秋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中心区域,孟子在文化营养富饶的土地上成就了大才。
中国本土文化是以儒道两支构成主要骨架。以鲁城曲阜为轴心的儒家大伽们就集中在这里开枝散叶。另一地,围绕今河南商丘为半径的百里范围,又集中了老子,庄子,列子,文子,鬼谷子,亢桑子等道家的鼻祖,道学的文化之花灿烂开放。
凫村东的孟林松柏树郁郁葱葱,在两座小山形如马鞍的凹陷里,那是块天然的风水宝地,孟子孟母及孟家子孙安葬此处。何时建的祭庙,没有准确可考的朝代,反正孟林墓园一条甬道两旁的柏林,每棵均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
孟林现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与纪念孔子文化的"三孔"相对称,孔庙,孔府,孔林。邹城市纪念亚圣孟子,也有3处各自独立给圣地,即孟庙,孟府,孟林。
本人此次游走的区域局限在曲阜,因此没有到邹城的孟庙,孟府。
曲阜目前一直是文旅游览的胜地,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从海内外涌来。当然焦点很清晰的,孔子,孟子。
那曲阜为什么被称为东方的"耶路撒冷"呢,许多人大概忽视了这个概念。华夏文化史上开天辟地的大圣人,黄帝,少昊,周公等,才是曲阜文化的深根。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