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三标山
文/乐知
12 月4日,周日休息,起床后,见太阳还算明媚,风也恰到好处,准备和老公付诸上周的计划——登三标山,我们匆匆吃了早饭,收拾好行李,就出发了。
三标山是崂山的一个北分支脉,它位于崂山区与城阳区的天然外界线上,以高耸的山巅为分水岭,山脊以东属崂山区,山脊以西属城阳区,距惜福镇棉花村北二公里。三榆山的山势呈南北走向,面积约25平方公里,主峰称三标山,海拔 683米。据清同治癸酉版《即墨县志》载:"三标山东南二十五里,三峰秀拔。"由南向北坐落的分别是大标山(又称对儿齿,海拔 660米)、二标山(又称塔儿窗,海拔 650米)和主峰三标山,因有三座山峰屹立秀拔,远远眺望整座山形酷似三个梭标矗立云天,故名"三标山"。
三标山是一座尚未被开垦的旅游处女地。这里基本上还保持着原始的风貌,环境优美娴静,峰峦叠翠流芳,溪流潺潺不息,涧长壑深幽旷,山体怪石嶙峋,群峰凸立挺拔,形成了一处大自然的山水画廊。
我们将车停在翠山环抱的东葛停车场,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轻松踏上平缓、整洁的登山路径,前几天,青岛下过今年的第一场雪,记忆中郊区只飘洒了几朵雪花,象征性的预示着冬天的到来,我们走到山底下,远远地仰望着三标山却是一片银装素裹。苍翠的青松挂上一层晶莹的冰凌,在阳光的辉映下闪闪发光,阳面山峰的雪早已融化,但山峰阴面还是白雪皑皑。
我们顺着曲曲弯弯的山路精神抖擞地一路盘旋登山,脚下是残存的冰雪,踩在上面不时的打滑,需要互相提醒,格外小心,悬崖边的陡峭山路更是要借助攀缘树枝才能通过。攀登到三标山的险要处时,由于路滑我们不得不手脚并用,踏稳脚下的山石,抓牢扎根在山石缝中的灌木丛枝条,或面壁慢移,或侧身钻行,爬至高处俯瞰陡立的万丈悬崖,偷偷瞅一眼,眼晕目眩,心里亦怦怦然乱跳,赶紧收回目光,低头绷紧神经继续小心翼翼地继续登攀,累了就驻足欣赏着三标山脉,该山山形钟灵,流水毓秀,巍巍壮丽,站在高处了望,南、北面的山势异常险峻,如劈如削,令人目眩;东、西方的坡度较为平缓,分别向两边蜿蜒延伸,豁然形成无数条长涧深谷,水旺季涓流如注,长流的溪水有些汇入书院水库。稍作休息,我们继续攀登,耳边松涛不绝于耳,树梢上的积雪时而洒落在我们身上。路滑处我紧紧的拽着老公,老公说"这样滑倒就是一对"我说"滑倒一个有多寂寞啊"引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从山上归来人们不时从身边经过,一位老者看见我艰难地爬行,立住脚步特为叮嘱,"这样的路要脚踩踏实再迈步。这样就不会打滑,一定记住啊"并形象的用手掌做着比喻,我连忙道着谢,看着老者渐行渐远的背影,一份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心里感叹着"世上还是好人多啊"老者步履稳健,可见他也时常来锻炼身体啊。
不知走过了多少形态各异的小桥和台阶,终于到达了我心目中的第一个景点﹣--﹣弥勒佛、人们积聚在这里,有7-8人从山上下来,提醒着我们,千万别再攀登了,再往上台阶都让雪淹没了。因路太险,看来今天这里就是目的地了。
站在三标山的高山之巅,遥望群山连绵,苍松耸翠,远处的书院水库,隐隐可见波光粼粼,万里阔野让我心旷神怡、胸襟坦荡。
天寒路滑,我们谨慎下山,饱览着"大雪压青松,雾松插天穹。瑞雪漫山峦,冰峰傲晴空。"的壮美而瑰丽的大自然万千气象。一个多小时顺利到了停车场,结束了快乐而艰难地三标山之行。
【作者简介】曾秀菊 笔名 乐知 山东青岛人。热爱文字,从小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生活中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表达情感,滋养心灵,用文字创造想象的世界,传递美好与真善,最终以文字的形式将真诚和热爱照进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