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一系列的事情,让我想到了这样一个话题,什么样的人能顶得上一个师?
朋友们先看两个例子。
例子1,很多年前,我在一个艺术团,我们的团长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被领导选上的。那时因为没有团长,领导第一个看到的就是他,所以他是幸运的。
他到底有什么实力,开始没有人知道,时间长了,谁都看明白了,有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儿,叫“三没人”,即没有德,没有能力,没有管理方法。
他当了一年多的团长,没排出一个精品节目,一到演出时就去外面借人来冒充自己的人表演给上级领导看。平时活动就是:永远都唱那几首唱烂的歌,然后让大伙儿谁愿意唱谁唱。慢慢的,团队没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每天参加活动的就几个人。他还有一个特点,报复心特别强,谁得罪他了,他就封杀谁,不让谁表演任何节目,最终导致“陈涉起义”——两个不满他的人起来,动员所有的人罢免他,换团长。
领导知道了,站出来压下了这件事,给闹事的人很多承诺,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吸引来不少外来人。这样团里的情况算是有所改变。
请看,这样人来在领导眼里是人才,在群众眼里是人渣。这样的人当多久领导都不会让老百姓喜欢。而且他也不会长久。这样的领导,这个上司喜欢他,换个上司他啥也不是!
例子2,有个朋友约我去看他们演出。那个主持人端庄大方,主持很专业,串联词和别人不一样,声音很好听。除了主持人,她还跳舞,领唱,打鼓。她的鼓打的非好,舞跳的非常美。我说:“你们真有人才。”她告诉我:这位是新来的,本来,是他们小区聘请的专业主持人。后来,他们领导发现这是个人才,就花钱把她弄来为自己服务。她来了以后就把电视台找来把这个小区宣传出去,领导的一个项目获了奖,小区节目远近闻名,不管哪里演出都邀请他们去。我说:“你们领导太有眼力了,选对一个人就能顶得上一个师啊。”她说:“可不是,我们领导也这样说。”
以上两个例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是领导错用了人才,最终一事无成。第二个例子是领导用对了人才,一本万利!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人才呢?自然德才兼备了。
人才往往都是有个性的,“事多”。我把“事多”打了双引号,是因为人才的事多有其独特性。他们因为有才,才对问题看得特别透,特别远。他们因为有才,才特别爱给领导提意见和建议。他们给领导提意见全部都是发自内心的,是为大局考虑的,是对领导的爱护。从这一点看,他们不仅有才有德,他们的才才是真正的大爱撑天。
但这样的“事多”,往往被领导误解,水平低的领导都是把这些看成是缺点,是问题,轻者不跟说话不给评奖,连先进工作者都当不上,连个节目都不让演。他们想捐款都不被人家要,仿佛他们的钱是垃圾一样。重者遭受排挤,甚至领导都会在背地里到处讲究他们,大有让他们臭名远扬的意思。
这样的领导是最蠢的,是不大度、不宽容的,是没有头脑的。如果优秀的领导绝对会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并充分利用别人的优点给自己出主意,帮自己更上一层楼的。
家有贤妻夫腾达,领导有贤臣事业蒸蒸日上。不是一个所谓的人才就够了,领导身边应该有更多的人才才好,因为每个人才也是术业有专攻的。
古代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已成为佳话。邹忌大胆觐谏说明他是人才是贤才,他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觐见。
齐王是才君是贤君,是大爱之君,他没有要邹忌的脑袋,却采纳了邹忌的意见,最终他成为一代明君。
我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一个我曾经十分爱戴十分敬佩的丫头的。现在她大变,到处讲究我。她永远都不知道,她的行为我会知道,知道了我多痛苦,我痛苦是她说的话都不是事实,70%是她的误解,20%是她的主观臆断,10%是别人的挑拨。我希望她能看到这篇文章,让她做一位齐王!
作者简介:作者是一位医生,平时写点文字作为消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