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汉中市略阳县发现一方“飞仙岭灵泉古寺”,落款“万历四十三年”的石碑,成为该县当地民众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29日,该灵泉寺庙管居士又接到村民提供悄息,在“西渠沟”又有老石雕线索。
接官亭镇一带,地理地形属秦岭山势峻峭悬崖地貌,老石雕在一处山乡野地和村民庭院中。闻讯共同赶去的文化(文保)站长、乡镇领导村干部等追研访听到:此处老地名村民称“回龙寺”。眼见在一塔形构件上,许多小佛残像雕工精美,刻留年款“万历十六年”文字,和灵泉古寺碑明显都出於大工匠之手,且都是在明万历年间佛教最崇盛时期。
初步判知,疑为与皇家层面有关的寺庙遗迹,再鉴睹到另一小四方形石塔顶部雕件,或许年代更久,都是今年春季新农村改造修路时掘出。
现场随近村民家房院,还发现有散落精美的“回龙寺”柱础”等。
溯研接官亭镇旧路道,在宋元明清,以茶叶易换战马冷兵器时代,川北、陕南所产茶叶80%皆从此地往陇西运送,原本就是北方陕甘茶马古道的主路。从这里的飞仙岭分岔往南,就是联通入蜀的“川陕金牛道”主路。昔唐代时期,诗圣杜甫过此接官亭,吟留存《飞仙岭》一诗。
又: “西渠沟残阳”为当地接官亭镇最美景致之一,当地老人说原本“西去沟”音误。
“回龙”一词,古代多指皇帝早朝完毕后,需休息半时辰,这一时间段被称为回龙。此词汇用於地名,皆指皇帝在某地停留过。而接官亭镇地貌,暗合北宋时期大文豪苏轼《东坡集》文史记载,安绿山事变突发,唐明皇仓惶幸蜀,经过略阳县飞仙岭之事:“帝与诸王及嫔御十数骑出飞仙岭下…”,回龙寺是否与此关联?
据知,5月10日,略阳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县委县政府领导郑莉、胡炎邦,及普查组长文旅局局长沈涛等出席,传达落实汉中文物普查会议精神,解读部署实施征集线索等方案。
群众自发参与古物信息收集发掘,普查保护积极性热情度显然高涨,接官亭镇在十天之内时间,才会不断涌出“飞仙岭灵泉寺”石碑、“清诰授匡氏”墓碑、和昨天这新发现“回龙寺”石雕石件等,在网络中逐渐生成汉中市县文化类热点。
(合影-为昨天下午去现场探研石雕的部分村镇干部 文化站长 村民)(通讯员:洪战 记者: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