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抒怀
文/王宗平
六一晨光万丈,
光照禾苗苗壮。
国家末来希望,
重担你们来抗。
祖国百花齐放,
鲜花园丁育养。
教师认真负责,
关怀如同爹娘。
作业唯恐不会,
做到语重心长。
电视电话教学,
效果可知而想。
六一节日来到,
队旗高高飘扬。
少年儿童沸腾,
欢笑凯歌嘹亮。
高举队旗入场,
领巾飘拂胸膛。
小手高高举起,
跟着队长宣讲。
我是少先队员,
祖国末来希望。
歌唱祖国繁荣,
少儿茁壮成长。
走进花园学校,
教室宽敞明亮。
上学汽车接送,
学习身感荣光。
我要花朵开放,
成为祖国栋梁。
如今咱已夕阳,
头发早已如霜。
回忆童年时光,
需和少辈叙讲。
儿时生活艰朴,
哪有当今形象。
穿着补丁衣裳,
身带慷菜干粮。
学校路途遥远,
个个用步来量。
学习环境简陋,
土屋土顶土墙。
小门小窗木制,
不用踮脚顶梁。
课桌用砖砌成,
上课坐到地上。
数学语文二门,
课文背诵不忘。
体育课上跑步,
跑得汗水流淌。
男生去捉迷藏,
女生踢踺跳方。
放学喊声爹娘,
放下书包背筐。
晚上煤油灯下,
老娘故事来讲。
嫦娥怀抱玉兔,
织女去会牛郎。
虽说学业末成,
社会贡献力量。
今昔做来对比,
多亏党来领航。
定要好好学习,
为国贡献力量。
2024.5.31
【美文点评】:
这篇名为《今昔对比》的诗歌,通过对比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儿童节的欢乐氛围,同时回顾了过去的艰苦岁月,突出了时代变迁下儿童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
首先,诗歌的开头部分以儿童节为引,用晨光和禾苗的意象,描绘了孩子们如同茁壮成长的幼苗,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接着,诗人通过描绘祖国百花齐放、教师认真负责等场景,展现了当代儿童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的画面。
在诗歌的中间部分,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过去的艰苦岁月。穿着补丁衣裳、身带慷菜干粮、学校路途遥远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儿童生活的艰辛。同时,通过描述简陋的学习环境、有限的课程设置以及课余生活的单调乏味,诗人进一步突出了过去与现在儿童生活条件的巨大差异。
在诗歌的结尾部分,诗人通过今昔对比的方式,强调了党对国家和儿童成长的引领作用。同时,诗人也向孩子们发出了好好学习、为国贡献力量的号召,表达了对未来一代的殷切期望。
整首诗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既展现了儿童节的欢乐氛围,又通过对比突出了时代变迁下儿童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同时,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艰苦岁月,进一步强调了珍惜当下、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然而,在诗歌的表达上,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部分诗句的用词略显重复或不够精炼,可以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改和提炼。此外,在描绘场景和细节时,诗人可以更加注重意象的创造和情感的表达,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总的来说,这篇《今昔对比》的诗歌通过对比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儿童节的主题和时代变迁下儿童生活的显著改善。虽然存在一些表达上的不足,但整体上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简介】:王宗平,男,孙武街道退休教师,一个善于用文字抒写生活闪光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