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外山里烟,迟迟我行艰 1147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云外山里烟
迟迟我行艰
心境若无事
何往桃花源
挐冠临鉴前
骤叹鬂正斑
暮景依稀翠
晚霞红半川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所有生命难逃二种选择,一是出世,二是入世,要么出世复入,要么入世复出,寻寻觅觅桃源所在,终究落入海市蜃楼。古今有志文人,大都胸怀天下,入世则造福人民,协和万邦,出世则养性修道,返朴归真。而晋之陶公却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中将入世与出世完美结合!构筑起世外桃源的人间仙景。世外桃源曾是多少文人向往寻梦的另域天堂,世外桃源也曾是多少被尘嚣中伤的君子疗愈自我的芳草地方!世外桃源,风光云间,生命桃源,征路翩跹。昔日陶公渊明所作《桃花源记》,其文以其蕴意深邃,风格独具,而闻名遐迩,流传今日。而《桃花源记》中渔人缘溪而行,夹岸水草肥美,落英娇缤,桃花林尽,见水源处巍岩狭壑,入之豁然开朗,良田美池桑竹,别有洞天,男女来往耕作,怡然自乐,竟一派世外田园之象。《桃花源记》,细嚼之,味道朴美,粗赏之,泼墨如画。若无陶公飞来之笔,桃源景致魅幻,吾等何能依文妙观?又何以领略"采菊篱下,悠见南山"般云明水秀中的别样风情?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渔郎更觅桃花源,跃过人间别有天,生命从梦想到理想,从梦幻西游到理性思想,最终在现实中自我定位。人立尘凡,出生入死,心底沉淀若干桃源梦境,在岁月中精彩纷呈。是故人若活向灿烂,先有所失,方有所得,其志愈是高远,世外桃源愈是卓丽。桃花源者,非藏于山水一隅也,竹鹤亭峦之处皆沐浴桃花之香,生命妙义,在于体悟灵魂之精微,生命妙义皆出自云水之间也。人生百景,如春花秋月,如凉风冬雪,都是生命梦幻的泡影过客,来时空空,离时空空,“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烟波浩渺间,青天挂重峦,心中若无闲事,便是桃花之源,言之凿凿,闻之藐藐,如何放下心头“闲事”,去体验人生美好的桃源风光?昔日姜太公垂钓于渭河之畔,以纣王为饵,以文王为鱼,以天下为己任,问鼎之邦便是其桃花源地。汉之张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军帐便成其桃花绝境。晋之陶公,不为斗米折腰,采菊东篱,躬耕谷畦,悠悠南山便是其桃源之所。既不能"继往圣之绝学",又不能"开万世之太平",而我们的桃源风光又在何处旖旎翩翩呢?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心之所向,人之所往,天街之美,草木之颜,人伦之谐,道法自然。桃花源并非皆是水草肥美、落英缤纷之域,心之桃源,因时因地而生,因情因物而发,涌志挥洒之地,游刃有余之心,皆为桃源风景所迷离。对兵家而言战地沙场便是桃花源境,兵法言"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取,地有所不攻,君命有所不受,皆因势而导,因敌而变,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旌旗摇荡故有"战地黄花别样红"之说;桃源之境对于学子而言,寒窗十载以书为伴,福祉天下垂誉千秋,书堂考院变为众士之桃花源。农家之夫朝耕夕归,春花秋实,披星戴月,男耕女织,立于桃源沃野,闻尽千里飘香。人在江湖,立场不同,然而处处皆是桃源之芳,林麓川泽之美。
“桃李芬芳映山红,花开果实物阜丰”,对于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如何闲事以待?《金刚经》言:"无住而生其心"!不住于万事万物而生出天地之心,这种"若无闲事挂心头"的境界,能否成为我们终极一生的"美好时节"。桃源若梦,天高云长,晚菊瑟美,怒放寒花。凡人皆有其梦想追求,梦想内藏于心,而追求却形藉于外。梦想历经不懈追求,亦许一生不能变现,然梦想并未随岁月而消失,而是潜伏于内心桃源深处,静待星火燎原之时。人生何喻?落世为蚕,丝丝缠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穷命何图?绵绵若存,天地有容,生于其间,悲于其间,乐于其间,葬于其间,比起山水桃源,更令人驻足流连的风景就是"心无闲事"的一段一段的"时节"。生命如歌,白驹过隙,桃源易得,知音难求,一文易得,大道难求。人生在世上当效法自然之道,下定安于人伦之序,喜逢君子之交,近则淡雅如水,远则望断云烟,天地邈邈风雷徐徐,云霞攘攘桃源熙熙,我们随心所欲之笔其实不过抒出"心无闲事"的一段时光而已,又何必苦苦求索世外桃源的真正归所呢?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八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20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三木秉凤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编辑制作:烟雨蒙蒙(李安洁)
心语:愿与大同文化事业荣辱与共,传播大同文化事业是我的责任与义务,因为我是大同文化事业团队成员的一分子。
【个人简历】
烟雨蒙蒙(李安洁)生于1959年10月末已退休,黑龙江牡丹江人
喜欢狂热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搏击。从2017以来曾经在多家平台发文1000多篇左右,热衷喜欢散文、诗歌、随笔、微说、小说等练笔泼墨,曾经多次荣获多家微平台参赛获奖荣誉。
热爱生活,爱旅游。最大的缺点,想事简单,太直性了。优点善良正直讲义气的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2023年12月6日晚上21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