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印象(散文)
作者:季志林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在我的脑海中,洛阳的概念最初来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这首诗,那时我刚上初中。
后来我曾经到过洛阳三次,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因而对洛阳的印象不深,甚至连大概的轮廓也没有。
今年“五一”长假,我同家人在洛阳小住几日,既领略汉唐故都的璀璨风采,又深入街头小巷散步休闲,所见所闻很新鲜亦很真实,因而对洛阳的印象也就深刻了许多。
洛阳居天下之中,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曾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积淀非常厚重,出土并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市内有十大历史博物馆,被誉为东方博物馆之都。我们这次到洛阳,主要参观了洛阳博物馆、大运河博物馆和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这几个景点集中展示了洛阳的历史文化尤其是隋唐时期的繁华,那巍峨雄伟的应天门,人流如织的北广场,风格华丽的天堂、明堂和九州池,都使我感到眼前一亮。心中不免感叹:洛阳人干事既大气又实在,发展旅游产业舍得投资也舍得花力气,新建的这些景点为古都增色不少。
让我印象更为深刻的是洛阳在城市管理方面体现出的人性化及亲和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的私家车越来越多,这就给城市管理造成了极大压力,动辄交通堵塞,停则存车困难,但凡开车外出,既为堵车烦恼不已,也为找不到停车场而常常发愁。
因为有这种担心,所以我们去隋唐文化遗址公园游览时选择乘出租车前往,上车后我就与出租车司机攀谈起来:
“师傅,路好走吗?”
“平时还行,这几天放假,景点人多车多,有时就会堵,不过你放心,我选择了一条最好走的路线。”
“其实我们也是开车来的,担心停车不方便,所以就叫了出租车。”
“黄金周期间应天门景区是不好停车,人太多了。我只能送你到景区旁边。不过其它地方停车都很方便,你们在市区逛的时候可以开自己的车,停在路边就中。”
“路边让停车吗?”
“让啊!无论是大街小巷,路边都可以停车,只要把车摆整齐就行。”
”停一次收多少钱?”
“路边停车不收费,许多停车场也是免费的,只有一些大型停车场要收费,不过市上有规定,一天一夜不能超过十块钱。我们这儿很重视发展旅游业,对于外地来的车辆,也是只纠违,不罚款。”
“你们这儿的规定好!真是以人为本了,既方便又省事。”
“是啊!现在出门办事本来就不容易,再收这个费那个费的人心里更不舒服。你是第一次来洛阳吧。要说洛阳真值得看一看,你们早来半个月就好了,可以看牡丹啊!”
“那个时候担心人多,吃住都贵。”
“不贵不贵,我们这儿的宾馆、餐馆还有出租车都不会乱涨价,旅游城市嘛,咋能干宰客的事呢?比如吃饭,洛阳的早餐就非常实惠,十元一碗牛肉汤管你吃饱吃好。”
“你们这儿过年让放烟花爆竹吗?”我的孙子茁茁突然插了一句。
“让啊!过年不放炮仗哪叫过年吗?我们这儿过大年家家户户都放炮,可热闹了!”
“爷爷,那咱们明年到洛阳来过年吧!咱们那儿过年不准放炮,太没有意思了!”
听茁茁这么一说,我不禁乐了,他毕竟还是一小孩,心里装着自己的乐趣,有一年过春节,跑遍全城也买不到一串鞭炮,我只好带他到农村集镇上买了一大包烟花爆竹,在野外没人的地方放了个痛快。第二年过春节,农村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了,从此我们都是静悄悄的过年,总感到缺少年味。
第二天上午我在街上散步,看到推着三轮摩托车的农民在街头卖菜,有黄瓜、青椒、西红柿、青菜等品种,水灵灵的非常新鲜。我主动上前和其中一位闲谈起来。他是郊区农民,五十多岁,家里种了三亩多菜,他每天早早起来摘菜,然后骑着三轮车进城。
“老乡!咱们这儿准许大街上卖菜吗?”我问他。
“准啊!咋能不准?没有农民送菜,城里人吃啥!”几句地地道道的河南话,让我感到很实在。
“你的菜摊摆在路边,怎么说也影响市容,难道工商或者城管部门不干涉吗?”我又问。
“也管,卫生搞好就中!我们这儿农民进城卖菜可方便了,大街两边,小区门口都让摆摊,我的菜不光新鲜,而且比菜市场便宜,我在这个地方摆摊有些年头了,好多买主都是回头客,他们一出门就可以买上菜,多方便啊!”
是啊,农民进城卖菜,既增加收入又方便了城市居民生活,这应该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这本来就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为人民负责。”农民是弱势群体,辛辛苦苦种点菜不容易,我们应该主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一点赚钱的空间,洛阳的做法无疑会受到城乡群众的欢迎。但是有些地方的工作却往往偏离方向。同样是农民进城卖菜,他们以影响市容为由就是不让在街头巷尾摆摊设点,甚至将农民撵得满街跑,据说这样做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的需要,而我看到的洛阳,恰恰就是国家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而且是著名的旅游城市。
和洛阳相比, 我觉得这些地方应该换个思路了,我们的“创文创卫”活动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水平,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然而一味的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这也禁止那也不行,这种古板且生硬的管理方式实在缺乏亲和力,也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一年到头,总能看到老百姓和城管在“捉迷藏”,可见这种做法老百姓不欢迎。对照洛阳,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深思吗?
洛阳的服务业同样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出发时由于时间仓促,我们没有提前预订宾馆,到达后从网上查到了一家宾馆还有床位,于是我们直奔宾馆先安排住宿,途中看到洛阳城游客火爆,我暗自思忖:“来洛阳旅游的人真多,这几天的房价肯定不会低。”
因为我在别的地方被宰过。
然而出乎意料,我们登记的房间仍然是正常的门市价加优惠。
令我再次感到意外的是,洛阳的餐馆完全可用物美价廉一词来形容,有一次我们在一家川菜馆用午餐,点了七个以荤为主的家常菜,菜量大味道好,居然只花了180元。
吃住行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每遇“黄金周”总有不少人出行旅游,对于游客来说,如果吃住行条件太差,游购娱的心情必然会受到影响。而我在洛阳所看到的,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人性化的管理给市民们带来的幸福感也是显而易见的,我这次出行有幸与几位分别多年的战友相聚,当谈到对生活的感受时,他们情不自禁连声称赞如今的生活就是好,物质丰富,价格平稳,想清闲就到绿化林带,听听戏练练拳心情极好,想热闹就到大街上转转,进商店逛市场也是一种享受,退休金不算高但够花就中,能住在这样的城市心里十分满足。看到他们喜形于色的神态,我真的有些羡慕了。
短短的三天,我在洛阳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与众不同,洛阳人是在用真情管理这座城市,亲民便民的所有做法都显得很自然很温馨很细致,不仅使市民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也使旅游来的人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没有坐地起价,没有误导消费,更没遇到强买强卖,因而逛得舒心,逛得惬意,一次没逛够,下次还想来。
这就是洛阳,一座历史悠久民风纯朴而又精神焕发的美丽古城!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