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谦”之悟
文/史建伟
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学习中,感悟最深的是“悔”“谦”的阐释。
他谈到:人生的变动和宇宙变动相似,处于吉顺的时候,难免由于一切顺利而放纵、傲慢,更因“满招损”而导致若干失误;犯了“小疵”之后,往往不能立即纠正补过,却籍口各种理由,以资搪塞,或者嘴上说要改过,却依然故我。于是,小失误变成了大错误,由“吝”而“凶”。“吝”的意思就是“籍口”,或者口头上说改过但无实际行动,其实并无悔改之意,随后继续犯错误,最终坠入“凶”境。凶运一到,这才从心里警惕,开始有悔过之意,而采取积极措施,时来运转,人生事业才又出现顺的现象。吉生吝,吝生凶,凶生悔,悔生吉,周而复始。
《易经》中有八八六十四卦,六十三卦都有吉有凶,而独有“谦”卦没有凶,只有吉。依次为“谦谦”“鸣谦”“劳谦”“撝谦”“护谦”“鸣谦”。实际上,能做到劳谦已是了不起的人了,已经劳苦功高,而不居傲,仍然躬谦有礼,是不易做到的,也只是少数人能做到。
悟“悔”“谦”之道,方能超越自我。所谓:静中观心,真妄毕见。亦即: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即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独坐省查内心,你发现自己的妄念全消而真心流露,当此真心流露之际,皓月当空,精神舒畅,感觉体会到毫无杂念的细微境界。然而,已经感到真心难以全消妄念,于是心灵上会感觉不安,此中感到悔悟的意念。
静暇之时,常常省查自身,从纠正“小疵”开始,时时弥补细微小错,就不会犯大错、出大险,而会循着正确的轨道,从容平安地走过一生。
作者简介:史建伟,笔名北齐赐,河北邢台新河人,邢台市诗词协会会员,宁晋县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宁晋县"悦读者"读书会会员。作品曾发表于《金融时报》、《金融研究》、《城市金融》、《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