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邻里故事(2)
文/彭太光
老吴夫妻俩买下邮政小区的房子,便开始了简易的装修。老吴认为,房子的装修不宜太过讲究,只要适当则可。只要室内电线电缆够负荷,厨房、卫生间搞好一些就行。卧室里有张床、客厅里有套沙发就可以了。
房子装修的时候,夫妻俩常来看看,也在小区的活动室和邻里们打打转转麻将。也在小区的健身器材处锻练锻练身体,在小区内散散步。这一来二去的,小区里的居民们大都认识了老吴夫妻俩。有的,没什么事儿的时候,也陪着老吴或者是老吴的老婆,去老吴家看看装修的情况。有的,请老吴夫妻俩去家里坐坐,喝杯绿茶。
老吴夫妻人都还没将家搬进来,就已经认识了小区里大半的邻居,且已经有了很好的邻里关系。想想自己的选择,认为这个选择非常的正确。假如去买商住高层电梯房,可能就享受不到这邻里之间的亲密互动了。
房子装修很快就结束了,老吴夫妻住进了邮政小区。山里的亲戚们都来到萍城的邮政小区庆贺。这个亲戚里面,有大部分都已经住在了萍城。有的住电梯房,有的住小产权房,有的住老城旧房。这些亲戚来到老吴家,很是羡慕。一是羡慕这个小区地段好,出入方便安全。二是羡慕小区的环境好,干净整洁卫生。三是羡慕这个小区的邻里关系好。老吴夫妻刚住进来,小区邻里前来祝贺老吴乔迁新居的络绎不绝,一拨又一拨。
老吴夫妻俩接待完亲戚,找了个时间,在附近的美食天下订了四桌,专门请了小区里走得比较近的邻居们吃个便宴。
有了这么多的接触,有了这么多的新邻居,老吴夫妻俩也就更多的知道了邮政小区邻里之间的故事。
先说田家吧。
老田姓田,名喜德。老田的父亲是邮电的职工,老田本人也是邮电的职工,老田的儿子还是邮电的职工,可以说是邮电世家。若邮电不分家,这个大邮电可能就会是另外一番天地。邮电分了家,电信移动成了大天地,邮政成了小天地。
邮政集资建设职工小区,田喜德那时还没退休。还没退休的田喜德,符合职工集资条件,他参加了集资,并在小区的建设中,义不容辞地发挥了一个邮政职工的作用。
集资建房,邮政企业是不拿一分钱的。原划拨的土地,也是职工出资给买过来,经住建局、土地局、城管局等部门批准,才能建设职工小区。建设职工小区,是由集资职工成立集资办,由集资办负责招标并进行管理。田喜德在邮政,是有名的“爱管闲事”,号称“抱不平”。集资办管理小区的职工房子建设,需要“抱不平”这样的人。集资办刘主任找老 田征求意见,老田二话没说,这个事我管定了。
从动工兴建到竣工验收,老田的确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电通水通气、化粪池排污、水沟处理等,由于有老田的全程参与,没有不顺利的事情发生。在职工住房集资办的全程高能管理下,小区房子按期交付,近百户职工和家属,欢欢喜喜地先后搬进了邮政小区的新居。

彭太光,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走过春天》、《感叹时间》,长篇小说《走过秋天》、《高山上的花瓣》、《绝路》、《祼局》、《命中注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