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五月底初夏,但岳阳县这边的气温高达37度。从岳阳市驱车首先游览张谷英古明清建筑群然后又兴趣勃勃前往大约九公里处的刘备洞探秘。
在一起游玩的几位朋友中,有两位年龄在七十岁左右的娄底老乡, 由于中午与我喝了不少高度白酒,可能他们体质比较差又加之天气如此炎热,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竟然轻度地中暑了。
于是,我只好与他们分开,与年轻的马司机独自前往心仪已久的刘备洞。
相传三国时期,刘备带兵自荆州南取长沙郡时,行军至此。当时,人困马乏,士兵们自从喝了此处清泉后,个个神清气爽,精神百倍。
于是,刘备令全军在此息片刻并洗马。
从大门两块巨石中间进洞,我仿佛来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
洞里,四周群峰峭立,中间,一条溪流在沟壑里流淌,溪水淙淙,如一首美妙的交响曲,又恰似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其间。
沿着山路向深处攀爬,只见路径狭窄蜿蜒盘旋,崎岖不平与各种怪头犬牙交错,不易行走。
山岭如巨虎横亘,
这是一条由完全由人工或采用现代机械设备在虎脖子上雕凿与切割出来的青石板路。
所有刀凿与切割出来的石头组成的路,
如一页页黄色的纸张林立。
据当地人介绍,古代的工匠们在这里每凿一斛石,就可以得一斛谷。
由此可见,工匠们在这里凿石开路是多么的危险与艰辛啊。
转弯向上之处,一座年代久远的石娘庙映入眼帘,虽小但听说很有灵气。
还有一位不知名的菩萨坐落于一块天然巨石之中,溪水从巨石顶上汩汩而下。
我一生外去旅游时,遇见任何寺庙都必须进入与顶礼膜拜。
于是,我与年轻的司机小马各自准备好三根香,用打火点燃,默默地在各路神仙与菩萨面前,口中念念有词地祈虔诚地祷了许久。
但让我大吃一惊的是,空旷寂寞的山崖上的一间小房里,竟有几位三国时期穿着打扮的人物,气宇轩昂地围桌而坐,他们似乎在商量与讨论什么事情。
这几位古人雕像,无论从神态上还是服饰上,栩栩如生,令人敬畏与惊喜。
再往上走,只见一条架设于深涧上的木板桥在风中摇荡不止。
当地人很有智慧并把它命名为“金榜题名与步步高升”桥。
由于司机只有二十八岁,是我好朋友的儿子,还非常年轻,于是我便鼓励他从桥这边勇敢地走向那边。
毕竟他今后需要走的路还很长,也同时希望走过此桥,能给他带来好运与福气。
刘备洞大约只有一里多路,但此处惊险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与传说众多。
刘备洞里不少房屋雕凿陡峭的山崖上,颇具厡生态风味。
这里的奇石、水井,寺庙、楼阁亭榭、青石板路、瀑布、溪水与鸟鸣等等,古色古香,组成了一幅幅璀璨的大自然山水画卷。
虽然,洞外面是酷热的夏天,但洞内又如凉风习习的春天。
野花琳琅满目绽放,处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来到这里,您既可以尽情洗涤世俗之烦恼,也可以心如止水般地修身养性与悟道。
好一处旅游避暑之绝佳之地。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千万不要小看这小小的刘备洞。
位于溪水边上的刘备洗马之处,在不断地向我们诉说:三国时代那些金戈铁马与鼓角争鸣之往事。
天空中依旧迷漫着战争的硝烟味与呐喊声。
著名历史学家何光岳先生曾游览此洞,并挥毫为洞门题联:“洞中藏胜景,溪畔觅先踪。”
华灯初上,我们依依不舍离开此洞并返回岳阳城。
不经意之间,一句诗瞬间浮现在我脑海里:“洞里谁知有人事,世人遥望空中心。”
三湘多胜景,此处最诗意。

作者简介:
张文波,现为湖南岳阳晚报新闻记者。
曾在海南省新闻界工作过二十年。
1989年加入海南省青年作家协会并取得作家证。
从事新闻工作已有三十四年。
一生致力于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工作。
曾在国家官方公开发行媒体发表三十二万字左右长篇小说《梅山深处 花花的故事》(与人合作);《滴露的山茶花》(与人合作)等中篇小说(每部五万字左右)三部;短篇小说《教授的女儿(与人合作)三部(每部三万字左右及诗歌散文一千多篇。
另外,发布的新闻稿件数以万计。
一生致力于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工作。
在文学创作之路上,我永远在路上。
座右铭是:“做一个真正有信仰、有情怀与有骨气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