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热土 英雄史诗
时惟十月,岁在癸卯,我回到了家乡湖南省平江县长寿街休假,仲秋初冬的晨日,霜浅色浓,漫步在黄金河水畔新建的将军广场,石碑上雕刻着“将军故里红色热土”几个大字,深深震撼我的心灵!是啊,家乡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前赴后继,浴血奋斗,是秋收起义的首战地之一,是湘鄂赣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是红三军团和红16军(师)坚持南方游击战争的主要战地,是名符其实的红色热土。在革命战争年代,长寿镇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已确认的革命烈士达3090名,其中地师级以上干部23名,县团级干部59人,营以下干部战士2974人(平江县2.1万名烈士,占全省五分之一,而长寿镇是平江25个乡镇烈士之最,占14.7%),在他们的背后,更有无数的红军家属做出的无私奉献和忍受的巨大痛苦。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五里十将军”的称号,产生了13名共和国开国将军,数量占全县52名开国将军的25%(其中中将占45.5%);同时有10名老红军及同时期参加革命的同志成为省部(军)级高级干部。长寿镇49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牺牲的先烈如此之甚,产生的杰出干部如此之多,在全国的红色老区乡镇中也是位列之前的。共和国的大厦,有家乡红军先辈和家属们奉献的血和汗,共和国的旗帜上有家乡红军先辈们血染的风采! 让我们一起回溯长寿镇(街)人民的革命斗争史,怀念英雄的先辈们。
方维夏(1880年一1936年4月23日),男,汉族,湖南平江长寿街人,近代教育家、曾任毛泽东的老师,革命烈士。幼从父读书,后考入湖南中路师范学堂简易科,毕业后在长寿街创办高等小学校。1936年4月23日牺牲。
一、长寿镇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热土长寿街是汨水上游的最后一个码头埠地,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故在19末20世纪初是一个相对交通便利、物流聚散之地,儒释道文化并蓄包容,培育了长寿街及周边地区百姓的尚勇和崇文的特点和传承。1924年,从长寿街留学日本并以启蒙救亡为己任的知识分子方维夏在广州携笔从戎并加入中共。1924年春,共产党员余贲民来到长寿街水陆交通要道陡壁里附近的邵阳姜坳村,建立了农会组织,会员达3600多人,之后就有先进青年陆续入党,成为领导工农革命的骨干力量。

1927年5月“马日事变”的血雨腥风中,长寿地区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立即在黄金洞建立了党的区委会。7月,湖南省委通知平江、浏阳义勇军参加南昌起义,浏阳义勇军600多人抵达长寿街,平江工农义勇军1200人亦抵达长寿街北的木瓜(这其中有长寿街籍赤卫队员曹振辉等),之后两支队伍即开赴江西,因南昌起义部队已南下,遂成为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主力农军。霹雳一声暴动,前委书记毛泽东要求:修铜一带不停留、要向平浏直进!9月11日,起义部队从修水出发占领平江龙门厂,9月12日攻打长寿街,因收编的邱国轩部(第四团)在长寿街正北10里的金坪赤溪渡叛变,第一团激战数小时,遭受重大伤亡,团长钟文璋出走,副师长余贲民立即在战场收拢部队,其中有一团团部书记谭政(建国后曾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大将),尖刀六连连长张宗逊(建国后曾任军委总后勤部部长、上将)等骨干,在黄金洞重整旗鼓,从南桥转向龙门杨梅尖,与总指挥卢德铭和师部会合,接前委指示,前往浏阳文家市会师。这期间,中共平江县委组织了献钟、长寿街一带以“闹厘”为名的东乡秋收暴动,吴钦民、方浩然领导火烧长寿街警察所,黄金洞金矿矿警队队长侯金武率部起义,使长寿街、黄金洞有了革命武装,这使其成为平江乃至湘鄂赣根据地的中心奠定了基础。毛简青(1891-1932),平江三阳乡大众村人。留学日本9年,为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硕士。
1921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广西梧州地委负责人,是广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平江县委书记,领导了著名的20万农军三月扑城。同年任党的六大代表、湖南代表团书记、“六大”主席团委员,参与大会领导,为开好“六大”做了积极有益的工作。后在上海党中央机关和全国互济会工作。1931年赴湘鄂西苏区,任《红旗日报》主编。19 3 2年秋牺牲于洪湖。
1928年2月,省委特派员毛简清在嘉义岭主持召开了党的活动分子会议,长寿区的吴钦民、方浩然、巫本轩出席,吴钦民任上东乡特委书记。会议决定“正杆子”,成立平湘岳游击总队,并立即组织力量消灭了盘踞在长寿街一带的土匪邱国轩部,为秋收起义部队报了仇,为民除了害。之后平江县委组织“三月扑城”,长寿街等东乡工农武装由钟次农、方浩然组织指挥参加了全过程,显示了很强的执行力。由于平江的革命活动高涨,国民党调集力量进剿,血洗平江东南乡,县委书记罗纳川等一大批同志壮烈牺牲。黑云压山山更坚!6月中旬,游击总队转移至黄金洞,在深山洞中的石堰村召开会议,将总队改编为平江工农革命军游击司令部,在上东乡、南乡一带坚持武装战争,并取得围攻黄金洞金矿等战果。
7月22日,天岳书院一声惊雷,彭德怀、滕代远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鲜红的镰刀斧头旗帜飘扬在平江县城。县委负责人胡筠(女)率游击队立即进城,与彭滕首长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红五军和县苏维埃,并确定“以平江东乡的长寿街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待部队整编完成后,分兵向湘鄂赣三省边界发展”,并将缴获的部分弹药和物资转移至黄金洞。红五军撤出平江县城后,8月2日,第一次攻打长寿街,守敌1个团早有准备,同时援军从嘉义沿汨水北岸东进攻击红军,激战至子时,红五军主动撤出,经龙门和修水县城休整补充,8月20日抵达黄金洞,8月23日再次攻打长寿街,因敌情有误,进攻失利,红军退守黄金洞。当地党组织和游击队负责人吴钦民、方正平等将伤员组织转移至长寿街东五里的仙姑岩山洞隐蔽治疗休养。
1928年秋,红五军以黄金洞为主要据点,在边区一带活动,11月,彭滕首长率红五军主力转战井冈山,第二纵队留守边区。国民党组织“平浏会剿”,妄图一举摧毁留守的红军和游击队,平江工农革命进入低潮,其中黄金洞3000多栋房子被烧,被杀害者无数,一时寒色山区暮,悲声四周闻。 满天风雨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1929年4月12日,湘鄂赣特委扩大会议在地处平江、浏阳、修水三县交界的黄金洞三峰尖召开,40多名同志参会,会议决定将红五军二纵队和边区游击队整编组成边境支队,黄公略任支队长,重新组建了以王首道同志(建国后任湖南省委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为书记的特委机构,并冒着巨大的危险进驻邵阳姜坳村一带,领导边区革命活动。10月,吴钦民等重要领导干部在黄金洞突围时壮烈牺牲,面对十分困难的局面,长寿区委书记石敬明、余再立等领导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发展党组织,建立游击队,至这年夏天,全县27个区苏维埃政权,仅剩东乡1个。
1929年8月下旬,彭滕首长率红五军主力返回湘鄂赣并与边境支队在黄金洞桐木桥会合。10月1日,红五军第三次攻打长寿街,彭总在街东5里的白土鹭鸶咀亲自指挥,红军歼敌1个团和挨户团数百人,胜利占领长寿街,红军受到四街八巷群众的热烈欢迎。彭总在福音堂主持召开了红五军军委扩大会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确定了红五军的主要任务是把罗霄山脉、幕阜山脉、九宫山脉打通,在这一地区建立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这体现了学习井冈山经验,建立根据地的决心。利用在长寿街短暂的休整时间,彭德怀撰写了《红五军军委关于平江暴动前后情况和经验教训向湘委的报告》,总结了一年多的工作,特别是红军的游击战术等问题。
会后,红五军分别在湘鄂赣边、湘赣边、鄂南作战,力使这三片苏区联成一片,平江工农革命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为全县全面恢复和建立苏区政权提供了条件。1930年3月,在长寿地区的白沿村召开了第五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该区苏维埃政府,为全县其它地区提供了工作经验。之后,在长寿街天主堂召开市民大会,选举了市苏维埃政府,吴策平、吴吉绪、吴朝鲜、吴楚杰、方强当选为委员。山岗盛开映山红,火红日子红军来!红五军第一至四纵队陆续返抵长寿街,为欢迎彭军长率部归来,边区特委、长寿区委和政府在金河水畔的霜降坪召开了一次规模和盛况空前的群众提灯晚会,彭军长讲话,分析了形势和任务,大约有1000名青年参军。5月3日,第五纵队抵达长寿街,红五军各纵队胜利会师,即日,边界特委召集了边区党政军联席会议,彭总明确“乘胜前进、打下县城过端午”。5月4日,在第二高小操场召开了军民联欢会,彭总作了演讲,作了攻打平江县城的战斗动员。5月5日,红五军主力、边区独立团和东、北乡赤卫队数千人,从长寿街出发,一举攻克平江县城,守敌1个团及平江县城里的地主武装大部被歼。长寿街赤卫大队由队长吴策平、队副方强率领100多人参加战斗。5月8日,敌人增兵反扑,红五军撤回到长寿街并转战修水。之后,湘鄂赣特委和平江县委组织地方武装再次攻打县城,不战而克。
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红军在边区迅速发展壮大,6月初,由红五军和红八军、红十六军组成红三军团,彭德怀任军团长、滕代远任政委。平江县委决定恢复县苏维埃政府,7月12日至15日,平江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长寿街第二高小召开,与会代表300多人,红三军团亦派代表出席。此时,全县有长寿区、长寿市以及思村、嘉义、钟洞等恢复和建立了苏区政权,会议总结了近三年来的斗争情况,选举了县苏政府第一届执委,苏怀一为主席,以下设立了赤卫、财务、劳动、土地、肃反、粮食、文教、市政8个委员会。边区群众称之为庚午大红!
红三军团成立后,士气高涨,连克鄂南诸县、岳州,于7月中旬返回平江苏区并补充整训部队。按照中央关于攻打大城市的决议和当时长沙守敌较少的情况,红三军团党委与边区特委在长寿街召开了各县代表紧急会议,制订了进攻长沙的部署。红三军团和平、浏、修、铜、万(载)各县农军共约20万人,密切配合,于7月底一举攻占长沙,这是红军时期唯一占领的省会城市,这是红三军团英勇作战和边区人民大力支援的结果,也显示了彭总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长寿街赤卫大队参加了作战的全过程,锻炼了队伍,提高了能力。在主动撤离长沙城后,红三军团返回长寿地区休整,军团部驻扎在长寿街“和记书局”,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总结攻打长沙的经验教训,应红三军团的要求,特委派遣部分优秀党员入伍,彭总亲自接待,并任命为基层连队党代表,同时再次大量吸收了当地青年参军。红三军团利用缴获的山野炮和迫击炮,在长寿街衙巷里正式组建了炮兵团,武亭(朝鲜人)任团长。同时完成编组的红十六军在长寿街成立,省苏维埃政府也搬至长寿街太平村的湘高大屋和第二高小办公。
8月初,红一军团在朱毛首长率领下向湘鄂赣边开进,彭滕首长率红三军团从长寿街出发前往浏阳永和镇。一曲离歌双行泪,只盼亲人早回乡,红军家属们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夹道相送子弟兵。8月23日红一、三军团胜利会师并成立红一方面军,在以毛泽东为书记兼总政委的总前委领导下,第二次攻打长沙,之后挥师赣南,攻占吉安。11月初,红五、八军的指战员,坚持执行彭总命令,依依不舍地离别了湘赣苏区,东渡赣江,直接在朱毛首长领导下,战斗在赣南闽西苏区。
红一方面军主力东进江西后,红16军奉命在湘鄂赣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1930年8月在长寿街创办了军校。9月,中共长寿区委主持召开全区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并发表宣言,至次年1月,县苏区政府决定成立金矿局,开发黄金洞金矿,以解决财政开支。1931年9月-10月,湘鄂赣边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长寿街召开,有20多个县的230多名代表参加,成立了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这是边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颁布了《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重要法令,开展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至此,湘鄂赣苏区已在三省交界地带以长寿街为中心连片形成规模并进入鼎盛时期,在这期间,边区还组建了红15军和红18师,红15军转战至红安,成为了红四方面军的种子部队之一。
至1933年初,边区赢得了第一至四次反“围剿”胜利。期间,红16军缩编为红16师,1934年1月为配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肖克师长率领湘赣苏区的红17师北上湘鄂赣,和红16师协同作战至南浔铁路,3月中旬红17师到达长寿街,在天主堂与红16师会师,长寿街党组织和群众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补充了给养(1987年10月时任中顾委常委的肖克上将满怀深情地和笔者讲述了这段历史)。7月,中革军委命令,红17师与红18师组成红六军团,由任弼时肖克率领作为中央红军突围的先遣队奉命西征。 风萧萧兮山水寒!
1933年4月,左倾错误路线在边区开始盛行,之后边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期间两任省委书记、两任省军区司令员等先后英勇牺牲,许多红军战士倒在了血泊之中,部分意志不坚定分子叛变投敌,令人扼腕痛心的是杰出的红军指挥员胡筠同志在南桥山枣岭与铜鼓棋坪交界的三溪坳冷水井被党内错误杀害,不久其夫君省委常委张警吾同志也惨遭厄运。九岭山哭泣,南桥山悲鸣!
在傅秋涛、涂正坤、钟期光、江渭清等同志领导下,湘鄂赣省委以黄金洞的介板洞曾家大屋为主要驻点,领导红16师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特别是1934年7月,在电台被打坏与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风餐露宿、野菜当粮,坚持武装斗争不动摇。直至1937年底,英勇的红军战士挺身从黄金洞等大山走出,又斗志昂扬地奔向了民族独立解放的抗日战场。他们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和长征一样,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血与火的洗礼,顽强不屈的精神。
从1927年至1937年,红军始终在长寿地区战斗,在湘鄂赣边区中是参军人数最多的地方。“人民对红军尤爱之如亲人,残存的半升粮米和薯干,自己不吃,留给红军吃”(见《彭德怀自述》P147)。他们将一包盐、一袋笋干、一双草鞋、半块床单送红军,一件老棉袄,披在红军的担架上,半碗乳汗、一碗米汤、一碗薯粉救伤员!家乡人民就是以这样满腔的热忱给予红军极大的支援,多少年迈的父母送儿女干革命,在黑夜里盼天明,多少年轻的媳妇送夫当红军,扶老携幼盼胜利望亲人!苏区政府和红军先后在长寿地区建设枪械局、兵工厂、野战医院、制药厂、被服厂、硝盐厂、造币厂等,以不弯的脊梁坚强苦战了十年,红军慷慨悲歌,浴血罗霄山脉北段,气吞黄金山河,谱写了红军史上的光辉篇章。
在战斗中成长,英勇不朽的人生。
红五军成立时只有约2500人,在湘鄂赣边区战斗2年,红三军团以坚定的步伐从长寿街走到永和镇(此次返乡我特地去了参观学习)会师时已经是1.8万人威武雄壮的大部队,成为了中央红军的主力和长征路上的“铁拳”,这其中建国后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全国政协副主席滕代远、何长工同志,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军委秘书长和总参谋长黄克诚大将,中央政治局委员兼海军第一政委苏振华上将等。在边区组建的红18师、红15军成为了红二、红四方面军的骨干,红16师则坚守在边区直至红军改编。长寿地区的数千名红军干部战士,告别家乡则成了永别,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同志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英勇地牺牲了,他们将热血洒在了家乡湘鄂赣边、赣南闽西、鄂豫皖、湘鄂川黔边,献身在雪山草地的长征路上,捐躯在波澜壮阔的抗日前线和人民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的宏大战场!不朽的先烈,化作了辽阔祖国大地上的一座座纪念丰碑!
二、红军时期长寿镇籍参加革命的开国将军和省部军级以上干部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长寿镇籍的红军干部战士中有少量的幸存者,他们在20多年血与火的战争中,出生入死,百炼成钢;同期长寿街在外地的少量知识青年,积极参加白区斗争,之后投奔延安。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成为了共和国的栋梁。
(一)1955年授予的开国将军(中将5名,少将8名) 1、张震(1914-2015):长寿街人,1930年入伍,同年入党,中将,1988年授上将,中央军委副主席。
2、刘志坚(1912-2006):出生于献钟,幼年随母迁入长寿街。1930年入伍,1931年入党,中将,昆明军区第一政委。 3、方强(1911-2012):长寿街人,1927年入党,1930年入伍,中将,海军副司令员。 4、方正平(1909-1994):长寿镇马嘶村人,1928年入党,1930年入伍,中将,海军副政委。 5、吴信泉(1912-1992):长寿镇瓦岗村人,1930年入伍,同年入党,中将,军委炮兵副司令员。
6、喻缦云(1903-1994):长寿镇邵阳蔡家湾村人,1930年入伍,同年入党,少将,总后物资计划部部长、总后顾问。 7、方正(1913-1997):长寿镇邵阳复建村人,1930年入伍,1932年入党,少将,济南军区副政委。
8、张正光(1916-2004):长寿镇邵阳姜坳村人,1930年入伍,1931年入党,少将,总参三部第一政委。 9、方国安(1913-2011):长寿镇邵阳复建村人,1930年入伍,同年入党,少将,广东省军区政委。
10、郑贵卿(1911-2002):长寿镇毛湾村人,1930年入伍,1932年入党,少将,广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11、方国南(1914-1997):长寿镇邵阳花园村人,1930年入伍,1931年入党,少将,湖南省军区副政委。
12、李光辉(1912-2003):长寿镇白沿村人,1929年入伍,1930年入党,少将,高等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
13、林胜国(1914-2000)长寿镇南桥人,1930年入伍,1932年入党,少将,南京炮兵工程学院副政委。
1、喻楚杰(1898-1984):长寿镇邵阳蔡家湾村人,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1929年入党,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副主席。 2、方福钦(1907-1991):长寿镇南桥人,1928年入伍,1930年入党,广州铁路局监委副书记。
3、胡汉标(1910-1986):长寿镇黄金洞人,1927年入党,1930入伍,大校,成都军分区司令员。
4、曹振辉(1913-1978):长寿镇保丰村人,1929年入伍,1932年入党,大校,国防部七院院务部政委。
5、吴加德(1913-1991):长寿镇南桥人,1929年入伍,1930年入党,大校,山东省昌潍军分区副司令员。
6、吴国华(1914-1989):长寿镇南桥人,1928年入伍,之后入党,大校,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党委书记。 7、韩云(1914-2010):长寿镇黄金洞人,1929年入伍,1931年入党,大校,江苏扬州军分区司令员。 8、李正光(1914-1996):长寿街人,1935年在上海参加抗日活动,1939年入党,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9、李锐(1917-2019):长寿街人,1935年在武汉大学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入党,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10、陈连生(1921-1981):长寿街人,1937年入伍,1938年入党,上校,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徐州军分区司令员。 家乡有少量的伤残病老红军,如红军干部方思祖,身残志坚,向青少年宣讲红军故事,组织群众修圳筑坝,当选为省、县人民代表。
一家三烈士的何梅凤妈妈,不向政府伸手,自食其力,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们长期坚持为梅妈妈挑水、搞卫生等,所有的老红军、烈军属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1988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史》编委会部分成员合影,左起为:
饶正锡、李基、欧阳文、吴信泉、方强、王平、刘志坚、张震、方正平、张正光。
为深切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和牺牲的战友们,1985年10月,原红三军团的部分老同志,向中央军委杨尚昆副主席呈送了关于编写《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史》的报告,杨副主席批准由中顾委常委王平为主任、中顾委委员李志民、方强为副主任组成15人编委会负责这项工作,其中张震、刘志坚、张正光为常委,方正平、吴信泉为委员,这样,编委会中长寿镇籍委员就有6人,这体现了家乡老红军在红三军团中的重要作用。1991年5月,聂荣臻元帅和杨尚昆副主席分别接见红一方面军史编委会的老同志们,对详实记录了中央红军史实的丛书给予充分肯定,红军的功勋是不可磨灭的,老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无私支援同样载入了史册!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选举张震、刘志坚、方强、李锐同志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即“一街四顾委”,充分说明了党和人民对长寿街籍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度肯定。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届一中全会决定张震同志任中央军委副主席,78岁高龄的老将军,既言传身教红军优良传统,又致力于军队科技现代化,老当益壮,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当年革命斗争之花盛开的长寿镇,致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钟灵毓秀的土地,群山葱绿,万木争荣,四季花开,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高速公路贯通东西,以红军营为代表的一批红色旅游景点日趋完善,千年历史古镇更是新时代的“诗词之乡”、“楹联之乡”、和“群众文化艺术之乡”。滔滔不尽黄金水,不歇述说红军魂,红军先辈们的英灵与家乡山河同在,他们的英名不朽!
1.《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10月
2.《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史》国防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
3.《湘鄂赣苏区红军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8年7月
4.《平江县志》国防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和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
5.《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
6.方强《红军战士话当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7.《平江红色文化图书》(一)(二)
(三)(四)
作者系国防科工局信息中心原党委书记,中直机关原副局长、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