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耀平长篇自传连载三十三章
打打蓝球
投稿作者 : 林耀平
上一章讲了“帮帮别人”,主要还是我无论在部队还是转业以后在地方工作,基本上都在有一定“实权”的部门或岗位,确实在不计回报地帮了不少的人。本章要讲讲好玩的了,即: 讲打蓝球的趣事。
我从小就喜欢运动。上学前,喜欢赤身裸体地与伙伴们在村里的“木桥”上往桥下跳水,看谁跳得远?看谁在水里憋得久?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水里追逐,结果我潜得过深,鼻子左侧的窝窝处被石头划出一道足有一公分长的伤口,生疼,流了一些血,也没钱看医买药,过几天自然结疤好了。如今疤痕还在。如果这个疤痕再往左两公分的话那就要“破相”了。破相后,找女朋友恐怕就要降低最起码一个档次了。在岸上,白天玩铁咕噜或竹咕噜圈圈;自制乒乓球拍,把门板卸下来,找两块砖头,放上扁担当球网打乒乓球;晚饭后在村里捉迷藏,躲猫猫等等,就地取材,不花钱照样玩个痛快。
所有的运动,我情有独钟的还是蓝球。上小学的时候是没有蓝球玩的,到了上初中就有蓝球场了,但只能是黄泥巴球场,下过雨后是没办法玩的。记得我学会蓝球进攻的第一个战术是三步切入投蓝,是体育老师教的,已经过去五十四年了,还记得清清楚楚。当然了,那位老师姓什名,谁已记不得了,但他属于瘦高个子,身体非常灵活的那一种。“三步蓝”动作是他一步一步教我们的。所以长大以后,我进攻的最多方式就是三步蓝突破得分。对手若不犯规,我肯定得分;若犯规,我的罚蓝又准,一般都在80%以上,常常是九成与十成的样子。当然了,如果确实太累了,个别时候罚蓝七成也是有的。
当兵以后,在两个月的强化训练,根本没有时间打球。但分兵以后,我非常幸运地被分配在团机关司令部工作,有标准的水泥地板球场。从此以后的几乎每天晚饭后,先把办公室的事情做完了,我就跑到球场上去了。
“把办公室的事做完了”这句话需要解释一下。我们军务股办公室宿舍就是两房一厅的平房结构,即: 进门是厅,然后左、右两边是房。股长王春训与参谋荀新民住左边的房间,我住右边的房间兼工作室。厅里两个办公桌,王股长在右,荀参谋在左。另外,保密员(干部,正排职)吕喜才的保密室兼宿舍则在本栋楼南面的单间。晚饭后,我的任务一是把办公室的物品弄整洁、有序;二是在煤炉上把开水烧开,装满两个开水瓶;三是把炉子封好,“把炉子封好”这句话还得说明一下,许多的南方现代人是理解不了的,就是把散装煤与些许黄泥巴混在一起,然后放水,手工绞拌均匀,干湿要适度,用小铲子一砣砣往煤炉里分层、分块地码放好,煤砣之间要透气,然后把盖子盖好,把下面的进气口封好;四是把烧了一天的煤渣铲出倒掉,把烧开水的壶装满冷水放在炉子上让其自然热,晚上大家洗脚的热水就够了。这“四步曲”,我必须天天做,做完大约需要二十至三十分钟。领导们则是完全地享用,无需他们动手,天天如此。所以,王股长在一天的中午饭后问我: “你想不想入党?”我说: “想呀,但我觉得条件还不够。”王股长是山东定陶县人,一九六零年入伍,他用标准的鲁西南话骂道:“他娘的!什么叫够不够?团长、政委、参谋长……哪个不说你好?写个入党申请书。”结果,当天下午,先后经过支部与直属机关党委研究决定,我就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了。因为那个年代入党是没有预备期的。
在青海戈壁滩当兵时,我真的酷爱打蓝球,在晚饭后做完那“四部曲”的当中,当听到团部球场别人拍打蓝球的声音时,心都要飞出去了,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尽快做完,但又必须把每一件事都细细致致地做完,一件也马虎不得。比如: 散煤与泥巴搭配不合理,不是结不成块就是燃不着;煤炉没封好就会煤气中毒;开水没灌满,大家就没水喝;炉子上的烧水壶没装满,大家就没热水洗脚,等等。反正就像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一样,样样都得想周全了。
在戈壁滩的时候,很少下雨的,要下就是下雪,下雪后不会影响打蓝球的,用竹扫把扫干净雪就行了,反正雪也化不了的。但是,因为天气太冷,打球的时候虽身上是热的,但手还是被冻得通红通红的,再冻也得玩。那时候十八九岁的我,天不怕,地不怕,又能吃苦,挨得起累。在机关算是最活跃的士兵之一吧。
我提干的时候部队已从青海戈壁滩换防到了东北的鞍山市,每天晚饭后也大都在机关大院的球场上打蓝球。那时正是二十一岁的小伙子,年轻、能干又活跃,引来不少师、团首长及其家属的“千金”的目光,这是后话,暂且打住。
我一九八三年七月考入桂林空军高炮学校(后改为“空军高炮学院”)政工队学习,也算是“深造”吧,以补文化知识的浅薄。在学员队,自然也喜欢打蓝球,虽不是绝对主力,但也应是队里的最佳“第六人”吧。毕业之前都要进行体检,医生问我: “你喜欢运动吗?”我说: “天天跑步或打蓝球。”医生说: “今后少运动了,尤其不能做剧烈的运动,比如打蓝球。”说我有“早博”。真的,人的一生,医生说话是最管用的,所以,从毕业开始至我当政委的十年里,再没摸过蓝球。但院里凡有蓝球比赛,我必须要看;周末看电视也都是看蓝球或其它球赛的直播。这个爱好是改不了的。
二零零零年八月,我从部队转业到县里当副县长后,又开始打蓝球了。我第一次与时任县长的蒋耀强见面是在荔浦宾馆的大厅,他当时陪一位市领导或市局的领导,通过陪同人的介绍见的面,蒋县长跟我说的第一句就是问我: “打不打蓝球?”我说: “打”。然后他把脸转向那位市领导,说: “您看,又从部队来一个打蓝球的。”他说这话的意思是: 一九九八年全市县处级第一届蓝球比赛在灵川县举办,荔浦拿了冠军;一九九九年荔浦主办的第二届再次夺冠;今天又从部队来了一位打蓝球的,荔浦这个球队还能差吗?结果,二零零零年十一月在阳朔举办的第三届、二零零一年十一月在恭城举办的第四届和二零零二年十一月在龙胜举办的第五届,荔浦县领导队均夺冠,即: “五连冠”之荣耀。从二零零三年开始,市委、政府领导换届后,这项赛事停办了,甚为可惜。
在我参加的第二与第三届时,时任纪委书记的叶兆泉、时任常务副县的覃舜、时任常委兼县委办主任的谭兴元和副县长邓热河这四人,在我看来应是球队的绝对主力。我不是主力,但我想应算得上“最佳第六”人吧?比如在龙胜县举办的第五届赛事上,大个子中锋叶兆泉已调到市体育局,后又调到市政府工作去了。“金牌教练”宋胜利叫我当中锋。那场决赛是与市政府“计划口”争冠。开场时,我站在了中线跳球的地方,对方是个又高又胖的大块头。我儿子林木和他妈妈在看台上,儿子跟他妈妈说: “妈妈,看我爸,好可怜哦,点点大!”像我这种一米七三的个子,在球场上就是“小矮人”,更何况又是去当中锋跳球呢。但是,那位伴子虽个子高,但他因为胖而跳不起来,最终跳球我把球跳给了主球后卫谭兴元,看台上掌声雷动。
好戏还在后头呢。我除了常常三步突破得些分外,还有三次让人印象深刻: 一是对方进攻,其后卫在中场拿着球有些犹豫,不知道把球传给谁,我即刻下狠手把球拍下抢到,对方丢球后用标准的桂林话说道:“我仔,荔浦人手脚好快!”我哪顾那些,控球单刀快速三步上蓝得分,场馆掌声、锣鼓声、喊声、号声……震耳欲聋;二是我拿着球从左路突破进攻,对方中锋和后卫来封堵,我见邓热河从右路插到蓝下,遂跳起机敏地传给邓,邓跳起,球应声入筐,成功助攻;三是我持球从左路四十五度角进攻,看无人防守,遂中投命中。此球刚一出手,在场边的“金牌教练”宋胜利用标准的荔浦话大声说道: “得了!”接着又是全场雷动。随队来的在替补席上坐着的两位家属对我说: “林书记,你是本场的最佳球员!”我不敢贪此功,但那场球我是有亮点的。最终我们以胜出对方七八分之优夺冠。
从二零零三年开始,全市性的蓝球赛事停办。但是,各县区民间自发组织的赛事还延续了两三年。记得在平乐县举办的有七个县区参加的邀请赛上,最终争冠的是平乐和荔浦两县领导班子。在整场结束前三分钟,荔浦一直领先超过十分以上,以为夺冠十拿九稳了。没想到在近两分钟内平乐连连得分,急得在替补席上、时任荔浦人大主任的胡贵生大声地叫“金牌教练”宋胜利:“ 赶紧把杨部长(县人武部部长杨荣辉)换下,让林书记上!”正说着,平乐县又得两分,仅差三分了,士气大增。宋教头不得不马上喊停并换人: 杨部长下场休息,我上场。此时临终场结束还剩下一分十五秒左右。我是打进攻后卫的,拿着球三大步直插蓝下得手两分。轮到平乐进攻,他们中投未果,我抢到蓝板,将球交给主球后卫谭兴元。他带球到前场,看无人防守,在三分外出手未果,本来球是掉在平乐队原赖焕斌副书记跟前的,我提前判断,眼急手快跳起抢到了球,在蓝下进攻又得两分,此时我们已领先平乐七分,还有十来秒钟将完场,平乐队已无心“恋战”。最终我们以七分胜出夺冠。晚上吃饭时,时任平乐县委书记王书明过来给我敬酒时,乐呵呵地跟我说: “最后两分钟,本来我们是有希望的,你这个家伙一上来连进两球,还抢到最关键的蓝板,我一看完了。”
打球,场上是对手;场下真的大家都是好朋友。两个字: 好玩。
(∨∧)林耀平先生简介
林耀平,男,一九五七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政法专业毕业,高级政工师。出身草根,从军二十六年,其中任团政委六年,空军上校军衔。转业后任副县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公检法司十二年,在团、处级领导岗位上工作二十六年。长时间从事“党、政、军、警、民”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职时现场成功处置、化解多起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被百姓誉为“人民好公仆”,现还收藏有锦旗。现任桂林市职工大学客座教授、桂林市红色学院导师、桂林市国防教育研究会讲师团团长、桂林都市七星文艺社社长、桂林都市军旅文艺社社长、多家文学社荣誉社长、中国华南最高峰审稿者之一等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是桂林市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和七星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喜欢写作、体育、文艺和教育。发表文章一千多篇,其中80%以上发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或媒体。著书、主编十三本,共计三百八十多万字。其中,退休六年出自己的书七本,超过一百三十万字。十多年来在桂林市十七个县、区有关人员讲授儒道、读书、素质、法治、孝道等党课、传统文化课和日常思想教育课几百场次,获众多高度赞扬。一个村干部说:“我听了四十年政治课,没听过这么精彩的”。自二零二二年二月以后,每月都登上“二五财团”和“大华集团”讲坛,讲授“党声党课”和“传统文化”课,且场场精彩。在“二五财团”百期“党声党课”的授课质量评比中,技压群芳,勇夺第一,骄人业绩,非常耀眼。此外,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而独立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在越挫越勇中走向辉煌》论文(4435字)获桂林市全市离退休老干部征文一等奖。目前正在撰写、发布自传体长篇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