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老政委王皇义荣膺陕西省和西安市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的佳讯,在一些媒体上作了报道,我在倍感喜悦、自豪和恭贺的同时,却未感到意外,因为这在情理之中,也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为啥这样说?有这几个理由:
老政委王皇义总是把学习研究当作一种政治责任,让思想、能力、行动跟上时代要求和部队建设事业
早在老政委王皇义当团政治处主任时,就是一位出了名的崇尚学习、重视研究的老政工,不仅带头学政治、学军事、学哲学、学管理、学科技、学文化等等,还针对当年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抓培训、搞研学为载体,办起了“指导员之家”。1986年7月25日,解放军报在头版报眼位置,报道了人称他为“指导员的指导员”的先进事迹。1987年11月,《解放军报》分上下篇宣传了老政委王皇义抓政工研究培养指导员队伍的成功经验。同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作了深度报道。当了团政委后的1984年,团政治处被兰州军区授予“面向基层勇于创新的政治处”荣誉称号。1987年的“八一”建军节,老政委王皇义光荣出席了全军英模代表会议,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等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接见。 老政委王皇义坚持把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作为一以贯之的学习理念和目的,也结出了累累硕果 长期以来,老政委王皇义坚持笃学不怠、学以致用,获得了许多可圈可点可赞的学习成果。时任团政委期间,经多年学习、实践、研究,潜心撰写的《军队政治指导员工作概论》出版发行,曾是基层带兵人的参考教材。最为难得、最为可贵的是,他从贺兰山深处到青藏高原,无论在哪个领导岗位上,都把贺兰山精神、老高原精神作为人民军队的精神谱系来学习、来研究,不断挖掘、宣传、践行“老高原精神”。据了解,他用了6年时间编辑《老高原精神的实践与思考》,爱人李见云马他一起校对、一起研究。在他任果洛军分区政委期间,军分区党委作为全军重大典型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11家中央主流新闻媒体宣传。如今,老政委退休已有十八个年头,但他退休不褪色,始终践行着“学习强国”要求,勤学习、勤思考、勤动笔,撰写的《沿着黄河往上走》《在离天很近的地方》《我与雪山共白头》《治心九篇》等书稿印刷成册。尤其是他主编的《一往无前——英雄的186团(守备二团)史料集》填补了团史的空白,成了十分珍贵的档案资料。近年来,老政委王皇义一边读书学习、一边激扬文字,先后在《拂晓哨位》《百度》《今日头条》等官媒和自媒上发表并推荐我军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文章约300多篇20余万字。 老政委王皇义善于把学习成效赋能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深刻诠释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值”的真谛
多年来,他的身影不时出现在军营、社区、校园、企业。比如,受邀在青海省军区党委民主生活会上所作的“吸政治建军之氧,鼓担当使命之劲”专题党课,讲出了新时代弘扬老高原精神的奋进力量。去年,在社区组织的“老高原精神”志愿宣讲队启动仪式上,老政委王皇义作为队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社区、大中小学师生分享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高原精神”的感人故事;雷锋纪念日,他带领的这支“老高原精神”志愿宣讲队,走进学校、社区,宣讲红色故事,开展国防教育,厚植家国情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和好评。最近,他又被未央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聘请为“思想政治指导员”。如果用“本色不变,军魂犹在”来评价老政委王皇义,觉得一点也不为过。 老政委王皇义重视把学习精神与家风家教融为一体,让书香漾溢在幸福家庭之中、平常生活之中
老政委王皇义的家庭是一个书香飘逸的家庭。前些年,女儿学法律,他不甘落后,也跟着学,并围绕依法治军这条主线,撰写了十几篇体会文章;女儿学心理学,他也随之一起学,给自己充电蓄能,同时结合亲身经历和实践,思考形成了《运用心理定势规律,创造优化小环境》的论文,不但在军队管理研究会上作了主题发言,还荣获了一等奖。外孙女上幼儿园了,老政委王皇义在重温幼儿知识时,发现不少几十年来的日常用字竟一直是错的。他虚心好学、敢于纠正,不但认了“账”,还把过去习惯性的用法改正了过来。老政委王皇义如今已至古稀之年了,可闲暇时,总会陪外孙女逛逛书店,每次也少不了本子和笔两件宝,看到好的文字,都会摘抄下来。这种一丝不苟、勤奋好学的精神,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品格,着实令人敬佩和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