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结尾第2讲
第二法移情入景 深注感概与以景结情稍有不同的另一种结尾手法是移情入景。虽然二者均以自然景色为收结,但写作手法完全不同。前者是写情正浓、势如奔马,忽勒马回首,转以风景入眼,思绪万千。后者则是既写景又写情,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惜景生,景依情现,诗人融情于景后延长而去。
诗例1.《台城》韦庄江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即是南朝六个政权更替轮番建立的都城旧址。诗人因六朝的兴衰更迭生发往事如梦的历史沧桑伤感,一下笔就把这挥之不去的伤感融入景色之中,“江雨、”“江草”、“啼鸟”幽如梦愁顿生,首联既是景又是情。尾联诗人即移情入景,原本一向被人当作春天正面形象言必称誉的“杨柳“,因诗人的情感指向,遂变成令人厌恶的最最“无情“之物,竟然可以忘却先前的悲痛而无动于衷、无改于颜,依然在蒙蒙細雨中扭动那碧绿的身姿,象当年一样如烟似雾地笼罩着十里长堤,你说可恨不可恨!显然,这种结尾的好处在于:因了诗人的移情,无知的杨柳被人格化,被赋予灵性,而杨柳的无情正反衬人之有情,诗人的无限感概,便溢于诗外。
例诗2《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也是移情入景,将敬亭山人格化,赋予情感。有趣的是,韦庄是以物之无情衬人之有情,而李白正好相反,是以物之有情衬人之无情。首联似写眼前景,实则通过“鸟”的“飞尽”和“云”的“去闲“把诗人孤独与寂寞之情呈露出来,是景中情、情中景。尾联便以诗人与敬亭山脉脉含情独坐相视的情景收结。敬亭山被赋予灵性之后,得到诗人的喜爱。“相看两不厌”,是说双方均认可对方的人格而乐于作伴。而结句的“只有”两字进一步提升了作伴的亲密程度,大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之意谓。敬亭山的“有情“反衬了人的“无情“。那么,究竟是世人冷淡了诗人呢,还是诗人压根子就看不起世人?抑或两者均有之?总之,诗人那横遭冷遇、孤独寂寞的情感就这么深注于结句的景物之中,以致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对李白的这首绝句赞叹不己,誉为“传‘独坐’之神”。
例诗3《咏白云》杨逸明
露怪藏奇纵复横,何甘散淡过浮生?
闲来出岫非无意,欲借东风化雨声。
这是一首咏物诗,但作者借刻画白云的多变形态及远大理想抒发自己的胸怀。首句是这种变幻无定、造像神奇的白云形态的描绘:或藏或露,藏有奇姿,露有怪相,飘忽纵横,形影易变。次句以设问承接,直接把诗人自己的襟怀安在白云身上。第一句是景,第二句是情。第三句蓄势,为结句铺垫。结句中,诗人没把答案明白说出来,只把答案、把自己的情感注入一种自然景象的势态之中。这首绝句,作者写云,诗中有景,又有情,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化于物,物借景生,景依情现,最后诗人融情于景,白云与诗人的形象,便显得朴实而可爱。
例诗4.《除夕》邹国荣'
瓮开老酒进三盅,沉醉团圆喜气中。
晚会连台兴难尽,偷燃爆竹入东风。
结句“偷燃爆竹入东风“一出,全诗光芒四射,奇趣横生。城市颁布了禁燃烟花爆竹的法令,这个“偷燃“,因“偷“而见童趣,因“偷“而生激情,这一结更让节日的欢乐定格于童心绽放的气氛中。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冰冰
野鹤 段志军 武汉军 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徐家齐 刘梦龙
收稿: 成人之美
制作:李凤梅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3.5.1
360个图网:xishui186.360doc.com
摘自网络与杂志 不妥之处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