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路上的坚定守护者
——记石凤光老人
通讯员/王开利
山东省庆云县严务乡柴林庄村位于庆云县城东北20公里处,将军路东侧,严务乡南部,村东南有娘娘堂遗址、村东北有大禹治水的铁梁寺遗址。自古就有尚武的传统,是醉八意武术之乡,柴林庄人以爱国、团结、和睦、尚武、正义、淳朴的民风而享誉津南,以较早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奠定了全民皆兵的基础。1925年张隐韬、刘格平在沧(沧州)南(南皮)盐(盐山)庆(庆云)以庆云为中心创立了津南农民自卫军,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北方武装革命的最早尝试!1934年在柴林庄村秘密策划、在北林庙会举办了震惊华北的马颊河大暴动,冀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庆云县是发起区和核心区,庆云县是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柴林庄村是庆云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无棣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是四区区委所在地、是三专署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是军区司令部站、印刷股所在地,是庆云县大队发源地等。
就是在鲁北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被称为鲁北抗日英雄第一村的柴林庄村,蕴含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今天介绍的是:红色文化挖掘传承志愿者石金超,在挖掘和传承这一宝贵红色文化的艰难历程中,有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他就是石凤光。
2017 年的三月,对于柴林庄村的红色文化挖掘传承来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志愿者石金超,这位心怀热忱却面临诸多困难的普通农民,毅然决然地义务踏上了挖掘红色文化的征程。他是个文盲,没有资金来源,但心中的信念却无比坚定。
当石金超向党员石凤田、石凤成、刘保海、石凤光,以及当时的村负责人赵维海,表明自己的决心时,他们都表示了支持。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而对于石金超来说,最大的危机也正是如何不辜负这份信任。
石凤光老人,以家族长和党员的双重身份,毫不犹豫地坚决支持石金超的决定。从那一刻起,他便成为了石金超最坚强的后盾。七年的时光,风风雨雨,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石金超一个电话,石凤光老人必定会准时出现。他的身影,频繁穿梭在柴林庄村和华材希望小学之间,仿佛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一道桥梁。
为了能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八十岁高龄的石凤光老人反复练习手机拍摄技巧。这些影像资料,几乎都出自他之手。他所做的这一切,不仅是义务的,更是出于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和对传承使命的担当。每当石金超为囊中羞涩而苦恼时,石凤光老人总是抢着管饭,用自己的方式为石金超减轻负担。
石凤光老人曾经在北京当过兵,这段经历或许让他更加懂得责任与奉献的意义。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位老党员的精神。他不图名利,只为了让柴林庄村的红色文化能够被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
在这漫长的七年里,石凤光老人见证了石金超的努力与坚持,也见证了红色文化挖掘传承工作的点滴进展,他的存在,给了石金超无尽的力量和勇气。每一次面对困难和挫折,只要看到石凤光老人坚定的眼神和支持的态度,石金超便会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行。
石凤光老人的付出不仅仅局限于实际行动上,更在于他精神上的引领。他身上所体现出的老党员的忠诚、奉献和担当,成为了激励着石金超和其他志愿者不断前进的动力。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信仰和热爱。
红色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承载着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和牺牲精神。而像石凤光老人这样的守护者,正是确保这笔财富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关键。他用自己的行动,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芒。
石凤光老人的故事,是柴林庄村红色文化挖掘传承历程中的一个缩影。在这个过程中,还有许多像他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他们共同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着。他们或许不为人所知,但他们的贡献却不可磨灭。
回顾这七年的艰辛与成就,我们不能忘记石凤光老人的付出。他的身影,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柴林庄村的每一个角落,也印在了每一个致力于红色文化传承的人的心中。他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前行路上的一座灯塔。
让我们共同向石凤光老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为柴林庄村红色文化挖掘传承所做出的一切。同时,也让我们以他为榜样,肩负起传承红色文化的使命,让红色基因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不息,让红色精神在我们的时代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有了像石凤光老人这样的坚定守护者,我们相信,柴林庄村的红色文化必将永远传承下去,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芒。
(通讯员:王开利 滨州头条报道)

窦宝成 李保坤(原副县长 ) 石凤光 刘宝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