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孟领
2024年5月 19 日,是个周日,我们乘陈老师的自驾车,一同到双凤山游览,想和山上的“野马”会面,结果实现了。
双凤山,位于邢台市西部35公里处的太行山脚下,属信都区太子井乡西牛峪村管辖。
因为山陡路险,气温高达35℃,干脆乘车上山吧。从西牛峪奥峰滑雪厂盘旋上山,半路跨过常锁的铁门,左转右拐,很快来到了险峻凌人的山头——双凤山!
车停在公路,人下来看山。我们各自选择角度拍照双凤山。
啊!真像凤凰呀!山崖上面,山石料峭,凤凰的头、凤凰的嘴、凤凰的身子、凤凰的腿,甚至凤凰的眼睛都可看到!!在这隔着山川矗立高空的悬崖上,人工是不可能加工制造而成的,这才叫鬼斧神工!!!
虽然不是三伏天,但气温相当高,一会儿功夫,就大汗淋漓,抹一把汗水,继续观山看景。因觅马心切,并不觉得怎么热。
当问及为什么半路紧锁铁门?村民告知,怕山上的“野马”走失才铁门封口的。当需要上山时,再打开上去。
说实在的,天太热了,要是步行爬到高山平甸看“野马”,真还有点吃不消,干脆继续开车上吧。
多亏陈师傅驾车技术高超,才拐到山上。正往前走着走着,必须立即拐弯,不然就会摔到山下,只好随弯而行。山路拐弯太急,还没反应过来呢,又得赶紧拐。要不是陈老师开车水平高,还真上不去。一般平原司机是很难享受上山50迈、下山50迈的坠落之感的……
路上的小动物还真本少!你看那小鸟,飞来飞去;你看那野兔,蹭蹭跑过;你看那山鸡,悄悄路过;你看那小山雀,蹦蹦跳跳……师傅开车见到动物慢慢行驶,生怕伤害小动物。或许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契合之美吧。
在山顶,遇见放牛的大嫂,便知现在牛肉便宜的原因。她说,“去年吧,一头牛卖两万五,现在只卖五千,相差两万元。”原因是近几年疫情期间牛肉贵,吸引着养牛的多了起来。多了就不值钱,伤害了养牛的积极性。可她说:“等行情好了再卖。”
她指着山顶的石头房屋说——“这就是贾家坪。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住着十几户人家。山上到山下,少说有十几里路,生活很不方便。是党和政府照顾我们,退耕还林,我们都搬到邢台市东北方向电信大厦那里,起名永红庄。”
“人们舍不得卖,舍不得杀,念及旧情,把十几匹马留在了山顶,任其放任自流吧。”四五十年过去了, 这些河北唯一的张北马在山上自由生活,繁衍生息。现在可能有七八十匹了。
和放牛大嫂告别后,我们前行二三里路,在“高山平甸”观山看景时,发现了“野马”!我们踩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朝“野马”走去。可能是遗传基因,这些马并不猖狂。人和马只有十几米、几米,它们也不跑、不叫,只管专心啃草。马,体型健硕,悠然自得,性格温顺,自在生活。
你看那无拘无束的马,随心所欲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享受着世外桃源的幸福生活:既不耕地拉车,又不参与训练,信天游觅,多么幸福!长长的鬃毛,光光的皮毛,亮亮的肚皮,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或低头吃草,或自在甩尾,或前蹄刨地,或翻身打滚,或仰天长嘶,或追逐嬉戏,潇洒自如,逗人喜爱。
【马】不停蹄转山岭。
【自】然而然信天游,
【在】人耳目贾家坪。
【逗】逗乐乐几十载,
【人】来人往观山景。
【喜】气洋洋邢州西,
【爱】河永浴唱泉城。
当地人为了让这些“野马”生活得好,还给它们挖了水坑,修了水池,以便随地饮水;还给它们在悬崖边安装了铁丝网络,以防万一摔下山去;还给它们安装了山门,没人通过时随即就封锁住,防止它们窜下山去,也防止它们被坏人盗走。站在高山平甸,观看马儿自由生活,羡慕它们随意地生活;站在高山平甸,观看东部的邢州古城,现在净是高楼大厦;站在高山平甸,观看远处省道公路上的汽车,蠕动爬行,感到了人们现代生活的富足;站在高山平甸,观看西部的巍巍太行,顿觉祖国大好河山丰富多彩!
蓝天白云,高山草甸,“野马”奔腾,宛若世外桃源,颇有“天苍苍、野茫茫”的感觉,怪不得人们愿意来这里一看究竟呢!
中午就餐时,陈老师即兴作诗,抒发感情——烈火红鬃映双凤,身轻腿健任横行。太行驰骋风云起,泉城嘶鸣山水惊。
张老师当场和曰——人生快意当如此,天马行空自由竞。铁蹄踏遍襄子路,何愁世间有不平?
大家有说有笑,享受着上山观马的惬意,享受着安然无恙的快乐,享受着人与自然和谐的幸福,恋恋不舍地与双凤山的野草绿树再见!恋恋不舍地与双凤山羊群再见!!恋恋不舍地与双凤山的野马再见!!!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