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天空突然变脸,昨日还是骄阳似火,今日忽然阴间小雨,断断续续的毛毛雨,把重庆巴南区石龙镇柏树村山㘭那片400亩绣球花海滋润得笑逐颜开。
应巴南区石龙镇柏树村国家级生态农场民营企业家总经理张祥英盛邀,南岸区文联副主席、区作家协会主席杨金帮,区作协副主席曾绍仑、林克于,区作协常务理事、纪实文学创委会主任、黄桷文学社社长潘云国,区作协理事、纪实文学创委会副主任王学友,区作协理事、黄桷文学社副社长邹世平,区作协会员、黄桷文学社副社长贺华琴,区作协纪实文学创委会、黄桷文学社顾问马金云,区作协纪实文学创委会成员熊家林、陈泽强等10名纪实文学作家,走进巴南区石龙镇柏树村绣球花海,围绕72岁女强人生态农业民营企业家张祥英旗下的石龙绣球花海、大祥茶业有限公司、现代化生态养猪场进行了采风。
石龙绣球花海地处巴南区石龙镇柏树村,与南川区白沙镇堰塘坝村接壤,平均海拔500~900米,周边森林10万余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8%,平均气温16~18℃,山青水秀,云雾缭绕,风光秀丽,系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6月28日清晨10点20分,我们一行驱车来到石龙绣球花海,刚一下车,就被眼前那片满山遍野的七彩绣球花惊艳。站在景区入口坡脚放眼望去,披满山坳的400亩七彩绣球花海染靓了柏树村,染靓了这座远离主城70公里的绿水青山。 作家们沿着入口便道进入花海,那块矗立在观光道旁的“双百老人的爱情故事”宣传牌,映入我们眼帘。
这对“双百老人”从清末民初走来,一路爱情相伴,用双手撑起共同的家,勤劳打拼,养育后代,当爷爷发现了茶的奇妙,奶奶在自家小院种起了茶,相亲相爱,甜甜蜜蜜。
你想要家,我就娶你回来;你喜欢茶,我就为你种下。没有所谓的“高价彩礼”,也没有奢华的礼物相赠,只是两颗滚烫的心相互碰撞,紧紧连在一起。
“双百老人”数十年相濡以沫,爱情平凡而又浪漫,婚姻美满,膝下女儿在茶香伴随下成长,与茶结下不解之缘。遇见丈夫后开辟茶山,打造绣球花海,创办生态农庄,现代化养猪场,以孝父母。
正如她名中有“祥”,祥瑞庇佑下的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和和美美,人丁兴旺,五代同堂。1200亩绿茶飘香五湖四海,年产上万头绿色生猪供应市场,400亩绣球花开满山岗,引来游客媒体,争相打卡报道,吉“祥2024”,网红闻名天下。
那是1952年冬的一个傍晚,原四川省重庆市巴县长岭乡凤凰村桐梓湾生产队一农户家,张祥英在这里呱呱坠地,很快从小学念完初中。1972年盛夏的那天上午,如花似玉的张祥英,与重庆师范学院毕业的高才生,白市驿小学教师,英俊帅气的马老师相知相识相爱,建立了新家。1973年初春,长子马皓降生。1974年晚秋,双胞胎姐妹花呱呱坠地,大双叫马雪梅,小双叫马红梅,一家五口和和睦睦,快快乐乐,甜甜蜜蜜,勤俭持家,把一儿双女抚养成人,完成高府学业,有了各自的家。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信息来源广泛的张祥英老公盟发了创办生态农业的想法,1998年那个春天,老公同事的女儿从日本带回8株绣球花,分给张祥英老公4株,种在白市驿学校自个家的后院,2年后生长成一大片五颜六色,大朵大朵的绣球花,更加萌发了夫妻俩加快创办生态农业的步伐。
2000年2月,夫妻俩回到故乡,将巴南区石龙镇柏树村1600亩荒山峻岭签下承包合同,招募当地乡民,将周边连绵起伏的18个山头山㘭,方圆1.2平方公里的荒山峻岭,打造栽种了上亿株1200亩优质茶园;将周边连绵起伏的4个小山丘,方圆0.3平方公里的荒山峻岭,打造种植了上万株400亩七彩绣球花海。
步入张祥英旗下的生态农庄小院,站在院台放眼望去,被院台前那口长条状养鱼塘,周边开满的绣球花惊艳眼球,不由赋诗一首:绣球花旁有农庄,农庄小院有鱼塘;游客赏景鱼儿旺,农庄倒影映水塘;农家豆花磨得香,围满农庄打拥堂;塘周簇拥绣球花,游客观光赏景忙;板粟树下观景台,避暑纳凉好自在哟。 2011年3月,张祥英夫妻俩率领长子马皓,大双马雪梅,小双马红梅,创办了重庆大祥茶业有限公司,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推广于一体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

企业通过“公司+基地+股份合作社+农户”的现代经营模式,自建高标准良种示范茶园1200亩,示范辐射带动石龙镇,花桥,石滩,接龙等乡镇茶农种植茶叶2400亩,公司自2014年以来,历年被评为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龙头企业,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重点农头企业,第三届重庆农产品加工业百强示范户,国家级生态农场。
公司打造了3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800平方米的配套房屋设施,建有名优绿茶生产线、精制生产线、包装生产线各一条,年加工精制茶叶200吨,采用先进加工技术,开发了名优绿茶产品,实施品牌营销策略,打造了四面茗香、菩叶金汤、小茗春草等多个品牌的绿茶产品系列。公司和系列绿茶产品,先后荣获各类《获奖证书》18项,参加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产品包装标识专展”荣获特等奖;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第十二届国际名茶评比,“四面茗香”绿茶,分别荣获绿博会金奖、国际名茶银奖;“小茗春草”荣获中国绿色食品证书。
说起创办现代化生态养猪场,张祥英告诉我们:按照现代化生态养猪场建设标准,要为猪舍安装地暖,起初老公还想不通,说人都没有享受地暖,猪还要享受地暖呢。玩笑归玩笑,科学归科学,一点也不能马虎,投入1500万,开发了安装有地暖,通风、清洗、烘干、消毒、投料、喂食自动化一条龙,年产1万3千头商品猪,500头种猪的现代化科学养猪场,一年四季,猪舍始终保持25℃衡温,严格执行卫生、防疫、消毒、疾控、检疫流程标准,外人一律不得进入。
张祥英说:就连我要进去,都要通过“冲洗→换上白打褂→消毒”三道关卡,目的是防止病毒侵入。从仔猪到出场,8~12个月,猪场为新希望公司代养,饲料由新希望公司运来,成熟后由新希望公司运入屠宰场批量宰杀。 说起打造石龙绣球花海,张祥英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2002年3月,我和老公将白市驿家后院繁植的60多株绣球花移来石龙花海基地,一串十,十串百,越串越多,一年又一年,18年过去,农庄周边几个小山丘,山㘭山腰,鱼塘周边,到处布满长势喜人,大朵大朵的“无尽夏”七彩绣球花,连成一片初具规模的七彩绣球花海,花期从每年5月,一直持续绽放到7月,为游客提供近3个月的观赏时间,花球直径至少有18厘米,颜色会根据土壤的酸碱度进行变换,在酸性土壤中开出蓝色花球,在中性土壤中,花球则同时展现蓝色和粉色,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变幻,故名七彩绣球。据《本草纲目》记载:绣球花还有药用价值呢。凉干后的绣球花经过加工,染成所需颜色,还可以产生再用价值呢。 张祥英还向我们讲述了她去日本,去西南农大学习种植养植绣球花技术的艰辛。她说,她先后3次去日本百姓家学习绣球花养植技术,在下榻酒店认识了在酒店打工的中国留学生,顺利找到留日学生当翻译,每天支付几十百把元翻译费,有效解决了在日本百姓家,学习绣球花养植技术,无法交流语言的尴尬局面。她还讲述了到西南农大求学,养植绣球花技术的故事,大学老师得知她是一名老三届初中生,自费来学习绣球花养植技术,感动了校领导,免费让她学习,跟着农校学生一起上课。自2020年5月,首届举办巴南区石龙镇绣球花海旅游节以来,巴南区石龙镇各级政府旅游文化部门在这里搭台,连续举办了五届绣球花海旅游节,展销石龙系列绿茶、竹笋、木耳、野干菌等原生态绿色食品,助推旅游经济,每年为周边村民提供数万个季节性劳务用工,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富裕,引来央视剧组、重庆电视台剧组拍摄《她乡与故乡》《繁花似海》电视剧。
我们关注了市民游客关心的石龙绣球花海门票收费标准,花海入口亭明码标价:每人38元;根据市场调节自主定价,10人以上,每人29.9元;1.2米以下(包含1.2米)儿童免票,学生证半票;7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现役军人、烈属、军队离退休干部免费。
2024年2月24日,张祥英偕51岁长子马皓,50岁姐妹花,大双马雪梅、小双马红梅,五代同堂,为百岁父母举办了百岁酒,同亲朋好友一起,共同祝福“双百岁老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吃过午饭,作家们围在张祥英旗下的农庄小院,杨金帮主席代表纪实文学创委会一行,看到了张总带领家人艰苦创业,奋力打拼,创办绿色生态农业,以花为媒,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鼓励作家们拿起手中的笔,当好乡村生态农业建设的吹鼓手。
张祥英对作家朋友们来花海采风表示感谢的同时,她同小双马红梅挤出时间,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她告诉了我们创办生态农业成功的秘诀:一要爱好;二要执着;三要有情怀;四要等得,创办生态农业投入多,见效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五要吃得那份苦。
是的,张总说得对。我们向您道一声辛苦了!再赋诗一首,赠予张总旗下的生态农业企业红红火火!百尺杆头!再创新的佳绩! 巴南石龙柏树村,绣球花开满山岗;系列绿茶香四海,生态农庄生猪壮;带动村民共同富,家家户户入小康;石龙山乡女强人,远近闻名家喻晓。
再见!张总!再见!石龙绣球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