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山跋涉 文字开花
——记麦积区渭南镇刘山村耕读者伏文花老师
“学海耕耘志未残,披荆斩棘自心丹。
书香浸润寻真乐,季序轮回仰大观。
文字抒情胸臆畅,凡尘撷玉意尤欢。
经年跋涉呈佳景,妙笔生花天地宽。”
这首诗说的是麦积区渭南镇刘山村书山跋涉,笔耕不辍用文字取暖的伏文花老师。
伏文花,女,1967年6生人,微信名晨光。
文花,晨光,顾名思义,应该是文字铺路向光而行的文艺之花,并且,此花暖心向善,悦纳阳光,谦恭上进。
忘了是哪一年,我从微信文学群里经常看到伏文花老师的作品,发文很勤,说明她很勤奋。内容真实感人,有的是如实记录,能一直坚持写,这很不容易。
首先我们要经营生活,经营婚姻,经营凡世人间琐碎的日常。而伏老师,最重要的是要经营自身健康,调养好自己的身体。其次才能捋顺思维,爬格子创作,用文字描绘心中的真善美,刻画现实生活的骨感磕碜,记录亲情友情的温暖以及人间四季的风云变化。她很了不起。
她的文学创作早于我,起码早于我五年多。她无论写啥都轻驾就熟,信手拈来,我发自内心的羡慕。
伏老师早年经医院多次诊断,院方诊断出腰里先天性脊膜膨出症、右膝骨结核。于一九七九年正月,她还不到十二岁,院方给做了手术。然后就回家吃药打针巩固。也是从那以后,伏老师右腿渐渐没原来有力量了、膝关节和踝关节也有点变形。一九八三年夏季需拄单拐行走。那年冬初,伏老师在她母亲和二舅陪同下去河南洛阳求医。一九八四年春季,为了走路轻松点,伏老师拄上了双拐。同年夏季,母亲再次带她去河南洛阳治病。院方经过一系列检查诊断后,为她的右脚做了四关节融合术。即便是在如艰难的身体条件下,她依然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我不仅不想成为别人的笑料!还想有个熠熠生辉的人生。”手术后的伏老师并没有被病魔和苦难打败,她暗下决心,要活出个样来。
本就文学底蕴深厚的伏老师,在调养身体的时候就借文字抒发胸臆,在文学殿堂尽情畅游。二零零五年她收听了甘肃人民广播电台《陇上人家》《情感悟语》并参与进去,至此,她对文学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因为要经常调理病魔侵袭的身体,文学创作时断时续。受病痛折磨,她曾一度心情低落灰暗,颓废到什么程度呢?甚至想过放弃自己的生命。后来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她对病痛的感知和注意力得到转移,她把所有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母爱本能让她又燃起生活的希望,重新鼓起挑战不一样人生的勇气。“有孩子前成天想的都是治病。有了孩子后,注意力放在了孩子身上,再加上她需要我。我才觉得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之前有好多次差点放弃了这么个没意义的生命。”伏老师如是说。女儿的出生,就像投入到她生命里的明媚阳光,照亮了她灰暗的内心世界,为她一度灰暗的生活注入了清新鲜活的气息,世界变得靓丽起来,生活中的诸多情节张开了笑脸…
孩子的到来,使伏老师的生活节奏加快了许多,这增设的内容改变了原来被悲伤浸透的日子,伤感情愫被冲淡了许多。孩子会说话了、会走路了,“她的每一句话犹如在为我歌唱;每一个动作犹如在为我舞蹈,我总会心情愉快地聆听、欣赏。她能帮我干一些零星轻巧活了,我为在她身上倾注的心血得到了回报而欣慰;为上苍赐予了我这么个可爱的精灵而激动和感恩;为自己衍生的这段娇嫩而艳丽的生命而欢庆。我的心灵被快乐充溢着,它日益涤尽了我生命中的灰暗成分,给我涂上了动人的色彩,我又有点激情澎湃了,因为向前看,我以后的生命,也和其他人一样是生机盎然的。”摘自伏老师2017年发表在《西垂文苑》的文章《我的女儿》。娘本羸弱,为母则刚。每个孩子都是母亲心中的天使,这也正母爱的伟大造就了神奇,这神奇是一束光,给了身为母亲的伏老师温暖和力量。因为要检查、辅导孩子作业,伏老师又拿起了笔开始了创作。
她在二零零五年原创文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一文中写到“鲜花的妖娆令人着迷,小草的碧绿同样能装扮世界……仔细找找,你肯定有他们没有的优势,忽略你眼前的遗憾,依着让你悦心的光华,编织一个美丽的梦想,信心百倍地的前行,假以时日,你定会拥有一个光彩夺目的人生的。”看看!这是何等强大的内心,才能说出如此励志的话!我想这些话她不光是说给读者,也是说给自己的。她的坚强让人心疼,更让人肃然起敬!
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希望能将它给予我的苦涩锤炼成一首璀璨夺目的诗!将伤心的眼泪化作我心灵的灯盏……让我在尘埃里开出花,照亮自己、照亮世界……(摘自伏老师二零零五年发表的文章《半生坎坷路》)”
面对生活的磨难,貌似羸弱的伏文花老师其实是很坚强的,唯其坚强,才让她在与病魔斗争的同时写了那么多真情喷涌的文章,并且一直坚持书山跋涉,文字取暖,最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温暖自己,照亮他人。
作者简介:
墨馨,女,汉族,中共党员。热爱文学,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一些小确幸和庸常人生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