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宗立派,中医创新3.0时代引领者
于泓坤:字润生、号泽人,于氏中医第五代传承人,食医理论家、科学家、教育家,“慢性病多学科综合防治康复医学新技术”奠基者,新型膳食创始人与发明人。
l 九圣源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兼董事长
l 九圣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l 中国膳食研究会理事,“膳食创新研发基地”主任
l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九圣源创新中医孵化基地首席专家
l 香港中医药服务中心特聘咨询专家
于泓坤教授三十多年来立志弘扬千年食医文化,研究中国古代13000多种食医经方,并与临床营养学等多学科相融合,开创了“慢性病多学科综合防治康复医学新技术”,对亚健康、亚疾病、慢性病科学干预、康复做出了杰出贡献!
为此,于泓坤教授被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匠心中国”杂志收录,同时,被“中国保健营养”杂志收录。
食疗药膳有食治和食养之别
药膳是中医食疗的源头,而限于当今的医疗体系,中医食疗侠义上又分食养药膳和食治药膳。“所谓食养药膳,就是非医疗机构,比如老百姓自己在家,或一些养生机构所做的一些养生保健药膳。”而医疗机构针对慢性病病人调理治病开的药膳为食治药膳,“如在中医门诊药膳科,医生为患者开的药膳处方就属于食治药膳。”于教授说。
保健食品与中医食疗有别,保健食品的开发首先针对的是健康人群,还包括一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但只起到预防作用。中医食疗里的食养药膳也是针对此类人群,提高抗病能力和免疫力,两者只是在形式上有些区别;而食治药膳是医疗机构的医生为病人开方制作,是为了治疗某些慢性疾病。
另外,保健食品当中虽也含有药食同源的药材以及天然营养素,但其有效成分的量是公众的推荐量,是健康人群在无病状态下通过这个剂量就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而食疗药膳的有效成分剂量是疾病状态下最佳的治疗剂量。治疗剂量和保健剂量之间差别巨大。“比方说,保健剂量无论谁吃都是这个量,而食疗药膳对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都要有合适的剂量,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于教授表示,除上述两点之外,食疗药膳必须要按照症状辩证实食,一病一方。当症状消失或体检指标达到健康标准,就要停止食用,属阶段性食用。而保健食品没有严格的辩证,对于服用的时间也没有限制。“一般情况下,当使用食疗药膳解决症状以后,可以选择食养类产品长期食用。”
国家对于保健食品的生产有着一套严格的法规,中医食疗也有统一的标准,目前食养药膳的标准已有几十个,食疗药膳正在通过临床试验和科研等制定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