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考遇到端午
特约作者:饶晓辉
为了缓解高温天气和自然灾害对高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考生身心健康,进一步提高考试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自2003年开始高考时间从往年的7月份,提前到了6月份。一晃,已经过去了二十年的时间。
六月是奋斗的季节,六月是收获的季节,六月是高考的季节。这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别日子,那就是改制后的高考时间,大多数年份都与中国的传统节日一一端午节,撞个满怀。高考遇上端午节,让很多人浮想联翩。网络上各路“大枷”更是绞尽脑汁地想出“金句名言”:高考遇端午,考上985;艾叶粽飘香,最低211等等。几乎每年的6月,高考都会成为一个牵动无数家庭心弦的热点话题。毕竟“高考”这两个字,承载着很多人的希望、未来和前途。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各地的高粽送考仪式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人们用这份特别的关怀,鼓励着每一位考生,祝愿莘莘学子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都能够像粽子一样,包裹住自己的理想和梦想,抵御外部的诱惑和干扰,坚定地向自己的目标前进。也祝愿他们能够像粽子一样,内外兼备、香甜可口,拿到满意的成绩,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一句话,高“粽”状元,寓意深远。
十年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踏上堪称人生最重要考场,这中间的不安与期待,经历过的人都懂。当端午节遇上高考,这个端午注定不平凡,一定是风起云涌。在这“粽”情万千的日子里,愿天涯娇子加油,答卷端午共谱,并预祝所有考生都能高“粽”题名。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