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康殷先生《文字源流浅说》
与书法师资培训
穆治钢
翰墨飘香艺韵扬,
康殷著作绽光芒。
溯源析字千秋魅,
论道传薪桃李芳。
心沉醉,意徜徉,
书法教研奏华章。
师资培训结硕果,
教书育人托太阳。
在中华传统文化那浩瀚无垠的璀璨星河中,书法艺术恰似一颗耀眼夺目、熠熠生辉的明珠,散发着独特别致且迷人醉心的魅力。而康殷先生所著的《文字源流浅说》,毋庸置疑是这艺术领域里一座至关重要的里程碑,为我们深入领会汉字与书法艺术提供了无比珍贵的指引明灯。
当我们轻轻翻开《文字源流浅说》,那悠悠文墨之香仿若袅袅升腾扑面而来,字里行间蕴含着无尽的意韵情长。每一个字皆经过精心雕琢,每一句话都值得反复品味与斟酌思量。它宛如一条清澈纯净的源头之水,正本清源,为我们生动展现出汉字那深厚的根基底蕴。其流淌出的韵味,穿越悠悠千年时光,将古人的智慧精妙绝伦地蕴藏其中。那浅浅的探索之中蕴含着深深的研究,让我们的心为之沉醉沉沦;讲述着今古之事,墨香肆意张狂地飞扬,开启了艺海的全新航路,让我们在领悟透玄机的过程中,深深沉醉于那翰墨的馥郁香气里。
书法教学,绝非仅仅只是技法的简单传授,更是对汉字背后那浩瀚无垠文化底蕴的深入挖掘与薪火传承。《文字源流浅说》恰似一座丰富多彩的宝库,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资源和独特的视角观点。从追根溯源起始,我们能够引领学员一同踏上探寻汉字初始形态与意义的漫漫征程,了解其漫长而曲折的演变历程。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增进学员对汉字的敬畏尊崇之情,更能让他们在书法创作中,将对字形的精准把握融入深厚的历史底蕴,使作品更具内涵神韵与独特魅力。
其系统性为我们构建起了有序不紊的教学体系。一个个看似孤立无援的汉字,在这一体系下依据逻辑与规律得以完美整合,让学员能够从整体上精准把握汉字的演变法则,从而在书法实践中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与历史文化的紧密结合,让书法教学告别了枯燥乏味与单调无趣。每一个汉字的字形字义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习俗,都可以转化为课堂上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员们深刻体会到书法与文化的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汲取书中生动形象的描述手法,通过巧妙运用比喻等方式让学员更轻松地理解和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同时,严谨考证的态度也应自始至终贯穿其中,确保传授给学员的知识准确无误、毫无偏差。而最为关键的是要鼓励学员积极主动地思考,让他们不仅能够接受知识,更能在面对汉字与书法时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深厚文化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文字源流浅说》为坚实基石,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例如,通过直观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员亲身感受其变化与发展,从而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好奇心。引导学员深入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汉字的显著特点,以及与当时社会文化的紧密关联,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在技法训练中,紧密结合汉字的源流,详细讲解不同字体的形成原因和独特特点,助力学员更好地掌握书写技巧。同时,鼓励学员根据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大胆创新创作,尽情展现个性与风格。
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举办汉字源流知识竞赛,让学员在激烈竞争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牢固记忆;开展书法作品展览,展示学员的学习成果,让他们互相学习和深入交流;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精彩讲座,拓宽学员的视野和思路。通过这些活动,营造出浓厚热烈的学习氛围,让学员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茁壮成长。
伴随时代的发展进步,书法艺术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将《文字源流浅说》的精髓要义与现代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培养出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大创新能力的书法人才。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这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为绚丽的夺目光彩。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显得尤为关键重要。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通过将《文字源流浅说》与书法师资培训教学紧密融合,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出优秀杰出的书法教师,更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书法艺术,从而有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
让我们在《文字源流浅说》的指引下,不断深入探索书法教学的奥秘,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书法人才而不懈努力。让那墨香永远在我们心中回味徜徉,让书法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绽放璀璨光芒。
后记:
这篇文章是我己巳年冬月在教师进修学校担任专职书法教研员时写的,一晃35年过去了,如今我已经花甲之年,希望这篇文章所蕴含的意义能启悟或影响后来的书法教研员。我们从事书法教学的一线书法老师,要让书法艺术这一国粹永远传下去。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不仅学习《文字源流浅说》,还要学习古先贤书法论著,不断的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的书法人才而不懈奋斗。让我们共同期待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耀眼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穆治钢,1983 年从事书法教学工作,高级教师,专职书法教研员。2010年被上海官方引进,穆治钢悬纸书法艺术馆在上海成立。现任:上海悬纸书法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学院讲座教授,首位连续十年当选吉沪两地政协委员;首位上海旅游区形象代言人和长白山旅游形象大使;首位央视春晚现场书法创作。
康殷(1926一1999),别署大康。男,汉族,祖籍河北乐亭,1926年4月出生辽宁义县。1944年入吉林师范大学美术系学西画。古文字学专家、古玺印专家、篆刻家、书法家、画家。曾担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等。著有《古文字形发微》《文字源流浅说》《古文字学新论》《说文部首诠释》。编纂中国第一部古印玺全集《印典》。曾获“国家图书奖”、北京“社会科学奖”、“优秀图书奖”。


编辑: 李 牧 穆治钢
编审: 马汝义
监制: 尹卓悦
主编: 王景惠
编委: 陈金福 杨桂珍 一 琳
胡 江 朱明杰 晏明华
李 凤 郑洪金 孙立芳
李迎春 白晓涛 郭建芬
策划: 刘颖华
顾问: 刘金享 张顺富 张守儒
杨 闯 王伟长 吴文昌
劳淑芹 王国清 方胜利
任 冉 王 谨 李淑琴
李德兰 刘春华 王启顺
韩玉春 谭 颖 闫三堂
齐玉山 李景春 甘会文
朱成华 刘兆亭 张文革
王根权 穆治钢
出品: 李 牧 穆治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