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麦熟时
作者:晓犁
诵读:老菩提
麦熟时季,夏的热就从这时开始。
故乡产小麦,每逢麦黄,高天上总会飞过一年中最灿烂无比的光鲜与亮丽。我对这个季节是有感情的,因为我当过知青,种过麦子也割过麦子,因此我把欣赏这份光亮捧为一生中最珍贵的念想。
有话说:人活一秋,麦熟一晌。人年岁大了,就会把生活当成熬天数的日节,尽管其中苦乐同在,但更多的回望都留给了那些值得去咀嚼的过往;过往中夹杂着一些被零碎不堪系上疙瘩的纠结,浅浅淡淡地染着或冷或暖的色彩,这或短或长或明或暗中都能扯拽出能听能戏的动静,仿若眼下地里已经熟透的麦子,起起伏伏摇摇曳曳仿佛没有远方的尽头。
麦收之前,我走进一望无际沉甸甸的麦垄之中,就像恍若很久不见的朋友,弯下腰身去或与它们交头接耳、或用手抚摸着饱满的麦穗,仿佛是拉着它们的手跳着喜悦的舞蹈……我沉浸在此,就像又回到了那年的麦季,浑身沁满了鲜感十足的光芒,享受着大地给予劳动者最伟大的奖励。我始终都把这种的奖励当成厚重的爱,正是这种最朴实的爱,才使得我获得了理想与信念最融洽的有趣。今生今世,我都会勇敢地为这种爱呐喊,会在自己身心中缀上天地子民的符号,会把丰收欢歌的汗水尊奉为一处最顶级的圣神。
眼前,大片大片的金黄,饱满的麦粒修长的秸秆还有舞动它们的风儿。我在其间走走停停,从麦垄间寻找着,发现麦田里有生灵一样的绿叶开着紫色的小花。夏麦已熟透,天气真的热,油然期盼着高天上能飞过一蓬蓬洁白的云。这恍若一座教授神圣哲理的课堂,庙堂之高,天地之广,这其中无不聚合了最纯净的念想;书墨之浓,胸襟之阔,可否与天际之烟火、浮云唯霜雪相偎相关?我脚踏进田陌,方同皈依于此,泥土其昧,心境其昧,身俱其昧——远方的趣事,近处的思想,还有争先恐后、喋喋不休的家常儿……。转念间,邻家的园子里葵花开了,因为向阳而生的缘故被称作向日葵;太阳正午,从逆光的角度欣赏它的身姿与花朵,那副晶莹的黄色,与近前麦地里一起洋溢着声情并茂的唯美。
麦收前后,周遭遍地都听得见布谷鸟此起彼伏“布谷、布谷、布谷”的歌声,它们在用委婉的歌喉为收获而歌,没有半点自顾游荡的卑微。一年一度时的收割,到手的好像不仅仅是满场金灿灿的粮食,还会有岁月逝去点滴的感悟、自觉物化了的体昧——这个季节,色香味俱佳的场面里,人们可以夸张地去挥汗、饭饱、酒醉。从麦地里穿流东去的河面上,晨光中依旧看得见春风路过留下的柳絮,加上堤岸绵延的金黄……此番的美景,怎能不入画图,怎能不让那些视而不见的人儿羞愧?
在我的家乡,麦收也被称为午收;到了此时,也就到了乡亲们一年中最忙也最辛苦的时候。从天地多维的良心中,人们乐意去接受为绿色付出的辛勤与硕果金黄的收获;而奉献出虔诚的同时,都继续在努力着向往物质上的优渥与精神上的富足。此时此地,远方赶来的云,慢慢地在天空中扯开一个个可以遮阳的云朵,静静地嗅着麦风的芬芳,带着幸福的微笑俯瞰着人们沉浸在成熟饱满的陶醉;与那些遍地由幼弱的青涩,到灿烂的金黄,以满满颗粒仰着头的麦子,一起向着太阳致敬。我羡慕这种超然的性情,大度、凛然、慷慨……所有这一切因成熟而树立着的高贵,都是我感受自然生命的价值,而且是宇宙间最完满的结局。
(2024.5.28 初稿于皖北相山南麓)
✍【作者简介】
王九龙,笔名晓犁;高级编辑,资深新闻媒体人,曾多次获得国家级新闻类奖项。
🎤【朗读者简介】
老菩提:一级注册艺术设计师。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硬笔书法硬究会会员
黑龙江省剪纸研究会会员
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理事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中国朗诵联盟会会员
主要诵读作品曾参加、发表于:北京广播电视台、长春广播电视台、山东济南广播电视台、 新华网、人民日报、凤凰网、中国教育网、新浪网、热搜、奋斗网、今日头条、都市头条、喜马拉雅、懒人畅听、等国家高端媒体平台、赛事并获奖。
主要美术、书法、摄影等作品曾参加省部级展览及国际交流展并获金、银、铜等奖项。
🖨出品 / 華 | 夏 | 之 | 聲
📝作者 / 晓犁
🎤誦者 / 老菩提
🎹配樂/Q音
🖼圖源 / 網絡
🖥編輯·製作 / 豆公
📠縂編/囬眸一笑
🎧監製 / 艾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