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紫
每一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热点。
这几天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爆火。
说实在话,作为一个编剧,作为一个每周要看至少两部大片的影视研读人。
《我的阿勒泰》爆火有些诡异。
首先,它只有简短的8集,这是影视剧中极少的,挖掘深层的含义,投资不够。
它和影视奢侈品《繁华》不可同日而语。
《我的阿勒泰》之所以如此爆火,宣发团队功不可没,现在影视剧成功的一半,甚至70%靠后期的宣发。
据我分析,《我的阿勒泰》火爆第一个原因是马伊琍的加盟,第二个原因是一个棒棒的宣发团队的加持,也可能和国家某个政策贴合,国家助力。
第二,《我的阿勒泰》制作水平太一般,无论是拍摄水平还是剧情甚至后期,有平淡的流水而无小桥。我问了身边的几个朋友,他们都没有看完,原因是情节太平淡,现在观众都是重口味,要求影视剧强反转,大启大合,恩爱情仇情绪拉满,或者以批判口味,过于真实挖掘现实。
观众吃惯了满汉全席,端上清汤挂面大部分人都绕行。
《我的阿勒泰》确实真实,而无批判,让愤青找不到抓手。
今年3月份就开始约人,计划6月要去阿勒泰的,去阿勒泰和影视剧无关,结果看了影视剧以后,过于原生态的表达,电视剧所表达的贫困和肮脏冲淡了我去阿勒泰的冲动。
第三,尽管有些媒体鼓着腮帮子吹,青年演员于适确实也很帅,但和原作者李娟文字中所表达的巴太有一段距离,和我所见的真正的V族和哈萨克族帅小伙子还是相差甚远,他们凹眼厚唇,帅的让人看一眼,喘不过气来。
李娟文字中这样描写巴太。
麦西拉就像个国王一样。他高大、漂亮,有一颗柔和清静的心,还有一双艺术的手——这双手此时正有力地握着铁锹把子。……”
“……我出于年轻而爱上了麦西拉,可那又能怎么样呢?我在高而辽阔的河岸上慢慢地走着,河水深深地陷在河谷里,深深地流淌……”
于适稍微瘦了一些,单薄了一些,和国王的伟岸还有一段距离。
于适的五官和长相太汉化,他的帅没有哈萨克人的因素。
在这些演员里面,这个角色的选择是最失败的。
第四,既然要宣传阿勒泰的旅游,那么就要多用笔墨拍一些阿勒泰的美景。
影片大部分景色都很枯瑟,只有到了最后第七、八集,夏牧场有一些美景,但表现的也不刻意,始终没有出现一个画面,让人心头一颤。
最后,巴太和文秀分开的理由站不住脚,巴太不值得去爱。
文秀被马拖住,命在旦夕,一边是巴太最爱的女人文秀,另一边是巴太最心爱的马。
巴太在爱人和自己的爱马之间,选择了爱人,杀死了自己的爱马,文秀伤情的薄厚尚不得而知,巴太作为一个男人,应该把自己心爱的女人抱在怀里,首先查看伤情,然后再有一些外力的影响,他们俩产生不理解,甚至隔阂,巴太舍弃文秀,离去,才合情合理。
影片处理巴太为了自己的爱马不再受折磨,自己用刀斩杀了自己的爱马,然后转身,于自己女人的伤情不顾,决绝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女人,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甚至很牵强。
于情于理,让人感到不舒服。
文秀因为这一点,就应该离开他。
女人自出生开始起,因为体力和身体上的弱势,一直处于被保护的地位,而一个男人爱她,甚至不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匹马,因此而离开女人,他还值得女人爱吗?
我如果是文秀,我会赔偿马的价格,但我会选择终身不再见这个男人。
天下大雨,文秀家的帐篷里到处都在漏水,编剧为了表达文秀的聪明,搞了塑料袋接力传水,巴太站在帐篷里,结结巴巴说了几句话,转身离去。
特别是看到大雨下,文秀和奶奶躺在塑料袋下躺着被雨水浇,我的心都凉透了。
哪有这样的男人。
这和观众的期待背道而驰。
巴太应该想办法把帐篷顶部的窟窿都补上,而不是转身离开。
张凤侠的龌龊小男友高晓亮也会想方设法把窟窿补上,而不是转身离开。
还有其中文秀讨账,过独木桥的时候,巴太藏在树后耍小心思让文秀跌落在河里……
还有鞋带绑在一起,让文秀跌跌撞撞走不了路。
这个男人怎么了?根本不心疼自己喜欢的女人。
这些情节处理不但和普世价值观南辕北辙,从人性上也是败笔,编剧没有铺垫好。
我没有阅读原著,从电视剧表达,巴太身上的标签是:帅、高大、自私、不爱文秀。
巴太离善良真的有一段距离。
文秀如果要选丈夫,这个男人是不合格的。
影片最后,文秀期待的眼神和巴太冷淡的面孔,就像鞭子在我心里狠狠抽打。
文秀的爱太卑贱。
他们不应该有未来。
这篇文章有挑刺儿的意思,可能有许多人会劈头盖眼一顿昏骂,我写文章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这部影片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哈萨克族人的单纯。
他们守信,他们有最基本的道德观,他们有良知,有最基本的判断是非曲直的道德标准。
而这一切,在我们汉族人基因里已经消失殆尽,让我们汗颜。
特别是广东人高晓亮的价值观以及爱情观,完全是现代汉族人的翻版。
他自私、无情而又冷酷,逐利而为,翻脸不认人,这都是我们现在社会所崇尚的最高的价值观呀。
我看到高晓亮,内心感到很自卑,在单纯朴实的哈萨克人面前,他就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我们自己内心的肮脏。
马伊俐所饰演的张凤侠为什么要和哈萨克人过游牧生活。
在社会的大潮中,我们大汉族社会里的尖酸刻薄尔虞我诈,让张凤侠很不适应。
从另一个角度看,她是被大社会抛弃的人。
尽管生活很苦,她选择和这些游牧人逐草而生,表面上似乎是为了钱,但真正的是逃避现在越来越卷的社会。
我理解这个女人。
真正的文明在现实中越来越退化,社会车轮以高压的姿态从我们的身心碾压,3%的有钱人掌握了90%的财富,贪婪和无德成为现在有钱有权成功人士的标配。
整个社会被扭曲的价值观所裹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诸葛亮的奸诈,马云的996,拍马屁说假话喧嚣承上,成为处事宝典。
每个人都想做人上人,我们被毫无道德底线的现实逐渐吞噬,在这浑浊的权钱世界里,真情、纯情和善良成为另一种“恶”。
在遥远的阿勒泰,在游牧人中,还仅存一份淳朴的善良,一份未开化的原始道德,好难得。
如果我去阿勒泰,我想结识几个这样厚道的游牧人,认识李娟笔下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