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英雄郑成功麾下名将云集,甘辉、万礼、陈魁奇、陈典、陈豹是郑成功“五虎上将”,俗称“上五虎,”众将军个个威武,骁勇善战,屡建战功。名垂青史。在抗击清军、北伐南京、收复台湾等重大战役中,他们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以血肉之躯孝忠南明王朝,让后人倍受敬仰,“建安伯”万礼,就是其中的一员猛将。
万礼,(1611年-1659年)本姓张,名耍,又名九泽,万奔雀。漳州府诏安县二都官陂人,客家人。是明末清初闽南地区反清复明组织“以万为姓集团”的首领。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据《台湾外志》记载:“明崇祯年间,乡绅肆虐,百姓苦之。”张耍和一伙结义兄弟聚众造反,在诏安二都犁壁石大山安营扎寨,不出一年,人员壮大至数千人。他们先后攻打饶平、黄岗、三河镇等地。攻城拔寨、杀贪官污吏,济贫民百姓。所向披靡,给明王朝腐朽的地方政府以沉重打击。张耍求众弟兄丢去原姓,都“以万为姓”。这就是闽南地区“万姓集团”的由来。
据闽南有关专家、学者研究考证。万氏兄弟除万礼外,还有万二郭义,万五道宗,万七蔡禄。陈升,黄靖,叶士伟,廖兴,涂孝臣可能是以万为姓集团的成员。郭义、黄靖、廖兴、涂孝臣是诏安官陂人;万五道宗是平和小溪人;陈升,叶士伟是平和大溪人;“小功弟”蔡禄是云霄下港尾人。
顺治三年(1644年),清军进入闽南,此刻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退为其次。这种政治矛盾态势改变了“以万为姓集团”的性质。
顺治七年,“万礼从施琅招,领数千人来归。”《台湾外志》载。从此,“以万为姓集团”数千人队伍成为郑成功军中一支中坚力量。在郑成功屡次抗清战斗中,万礼及众弟兄出生入死,战功赫赫。万礼因军功累升后都督,在郑军中名次仅在中都督甘辉之后。郭义和蔡禄也分别担任左、右冲镇之职。
顺治十五年(南明永历十二年),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甘辉封为崇明伯,万礼封为建安伯,黄廷封为永安伯,张进封为忠匡伯。
顺治十六年(1659年)五月,郑成功率水军大举北伐,万礼从征。
郑成功率水陆十七万大军从厦门出发,经浙江普陀山,与浙东张煌言会师,入崇明,进长江口,势如破竹,六月破镇江、瓜洲,接连取得定海关战役、瓜洲战役、镇江战役的胜利。张煌言部也收复芜湖一带十数府县,江东震动,人皆复国有望。
七月郑军兵临江宁(南京)城下,因郑成功大意,中了清军将领梁化凤的缓兵之计,郑军被数十倍清兵困于江宁城下,两军嘶杀惨烈,最终郑军损兵折将,以失败告终。
在这场激战中,万礼力御杀敌,被乱箭射死。一代骁将,客家英雄为国捐躯,年四十七岁。猛将甘辉,林胜,陈魁,张英等大将皆死于是役。
郑成功兵败南京后,率部返回厦门,建了一座忠臣庙。立灵牌祭祀精忠报国的将士们。以中都督甘辉为首,后都督万礼为次。
中国台湾省台南市延平郡王祠里有尊万礼将军雕像,位于郑成功雕像右侧,甘辉将军位列左侧。可见万礼将军在郑军中的重要位置。

作者简介:张振杰,1968年生。赵村镇张营村人。1992年高中毕业。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热爱文学,爱写散文。先后在《中州统战》《三门峡报》《县域经济》《闽南日报》《新洛宁》等报刊上发表作品。现在在江苏南京打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