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兴武侯庙舞台对联天兴村是旧志记载三国诸葛亮出生地,天兴武侯祠内东戏台有一副堪称今古奇联的戏台联,上下联各16个字,每一字均由四字或三字巧妙组合而成,称为合体字。最常见的像“黄金万两、招财进宝”之类的吉祥合体字,而这戏台联更是引人入胜,颇耐玩味。上下联包含16句,112个字——
上联:
钟离磐石把扇摇,拐李先生赐福高。
洞宾背剑清风客,果老骑驴羡凤毛。
采和手执云扬板,国舅瑶池奏玉箫。
仙姑送来长生酒,相子花篮献蟠桃。
下联:
骊山晚照明光显,草滩烟雾紧相连。
灞柳风雪飞满面,咸阳古渡几千年。
华岳仙掌第壹景,太白积雪六月天。
曲江流饮团团转,雁塔神钟在城南。
戏台前场上方悬挂一块书写赞颂诸葛亮的“学盖三国”巨字大匾,蓝底黑字,字大五尺,字形结构紧凑,苍劲有力,凡观光者赞口不绝。
其实,上下联各为一首七言诗。上联是八仙故事,下联是长安八景,都与唐代有关,因此推测应书于唐代。这样的合体字对联,举世少见,堪称奇联。

保存和传承此联的人是天兴村八十高龄的樊双明老先生,他小时候跟(祠)庙官的儿子年龄相仿,经常在武侯祠玩耍,对祠里景观很是熟悉。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祠庙被毁,樊老先生当年只是十多岁的孩子,但他依旧伤心悲痛,夜里时常梦见在祠庙玩耍,白天游祠址流连忘返,并根据记忆还原了武侯祠原貌,制作成图。(见1月15日《运城晚报》)
对东戏台联,他更是欣赏好奇,当时虽然不全懂对联的意思,但照猫画虎地抄下来。十五岁那年夏天的一日,他去地里干农活,碰见当年常去武侯祠的南周村一位叫狗蛋的老前辈,请教说:“庙祠里东台子的对联你能记全吗?”老者哈哈一笑说:“咱方圆几十里,像我这把年龄的人,都能记几句,我不但能背过,还能写出来。”说着他就背诵起戏台联,顺手拿起一根木棍在地上写起合体字联。
樊老先生将狗蛋前辈写的和他抄的对照,整理了现在存留的这份东戏台联。“文革”中,他精心保护这些珍贵的资料。直到改革开放后,党中央提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他才在写村史时拿了出来。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全国颇有影响的史学家、天兴村人马斗全先生据此2007年9月21日在《山西日报》发表了《天兴村武侯祠奇联》一文,将这一举世少见的合体字奇联公布于世。现将这副奇联收集珍藏过程公诸报端,以飨读者,并点赞樊双明老先生对待传统文化执着的传承精神。
临猗县诸葛亮文化研究会
孙青贤
2024年5月26日
天兴村诸葛武候墓地古墓墓门对联

江西鹰潭龙虎山是国家级著名风景区,是我国道教创始人汉代张道陵传教炼丹之所地。景区有“九十九奇峰,二十四仙之胜”,但特别引人注目的还是天师府门前圆柱上抱柱对联: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是当代已故道教大师,原中国道教协会付会长,上海城隍庙住持陈莲笙于一九九五年造访天师府,挥毫重书。介绍讲此乃一付古联,撰人不祥。
2016年8月9日在临猗孙吉镇农场,我平田正地时发现了一座宋代古墓,位于原天兴村诸葛武候墓遗址正北200米。
(祥见2023年8月9日山西晚报《新发现!临猗两座北宋古墓惊现》。)
墓葬前室的南壁墓门有墨书对联一付: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墓门西侧下方墨书“熙宁八年口九口口”。即公元1075年,距今近千年,比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对联早920年。
那么千年前的对联是何人所书,没有墓誌铭及墨迹记载。经查阅资料对联之词出自道教“南五祖”之首张伯端著《悟真篇》上卷·十四,原文:好把真铅著意寻,莫教容易度光阴。但将地魄擒朱汞,自有天魂制水金。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钦。已知永寿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悟真篇》是熙宁乙卬岁旦即公元1075年1月20日,农历正月初一定稿见《悟真篇·自序》。这与墓门对联同年,这就神奇了!
张伯端(904—1082)字平叔,北宋天台人,享年99岁,少年博学,屡试不第,乃云游四方,孜孜访道,宋熙宁八年作《悟真篇》传世。如何能在同年出现在天兴村诸葛武候墓地古墓中,同时还有数条名人墨客诗词,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
临猗诸葛亮文化研究会
孙青贤
2024年5月26日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此乃一副古联,撰人不祥。1995年时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城隍庙住持陈莲笙道长造访天师府,挥毫重书。
(江西鹰潭天师府门对联)
前室 南壁墓门上方墨线勾勒,彩绘牡丹一朵(图八)。墓门东侧下方墨书:“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墓门西侧下方墨书:“熙宁八年□九□□”。

编辑:都市眼光
编审:北京实时张忠信
